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事情,我们在制定教案之前,一定要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篇1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规范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俺”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示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同学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知“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布置]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俺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俺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俺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同学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同学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小朋友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同学发表自身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小朋友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俺”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俺”钱时,母亲却说“俺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俺”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括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俺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小朋友深沉的爱。
(二)体会“俺”对母亲的感激、敬重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俺”。请找出“俺”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俺的母亲。转过身来了,俺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惊讶地望着俺,俺的母亲……”“那一天俺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俺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俺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同学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俺”对母亲的感激、敬重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身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身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俺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同学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俺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篇2
指名说说图意?(要求用一句话说出来)画了两根丝瓜,几片丝瓜叶子,还有丝瓜的须子。
b出示声母s,告诉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读音有点像。
c教师范读,告诉学生读的方法:读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上门齿背靠近,让气流从中擦出来。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字形及书写: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像图上的丝瓜须又像半个8字)“丝瓜丝儿sss,半个8字sss”。s有一笔写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书上描红。
(3)教学si及其四声。
as和i也是好朋友,它们组成的音节也是整体认读音节,出示音节si
b引导学生推测读法:si不要拼读,只要将s的音读得长一点就行了。
c领读、齐读、指名读。
d比较s和si发音方法的异同。指读s和si的卡片。教师发音,学生判别,拿卡片领读。
e出示si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练习组词。
丝瓜;死了;四个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告诉学生zcs是平舌音。
2、抽读音节卡片zicisi。
3、听下面的句子,找出音节是zicisi的字。
四个孩子在本子上写字。八路军用刺刀把日本鬼子刺死了。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zcs。
2、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哪些是音节
cbztcsdsrnz
二、新授。
1、教学zcs与a的拼音。
(1)出示:z-a-zac-a-cas-a-sa
(2)练习自由拼读。
(3)指名读音节。
(4)齐拼音节。
2、带调拼读单音节词。
(1)出示擦窗、扎辫子、洒水的一幅图。
(2)指名说说图上的意思。
(3)将3个音节分别发给三个同学,请拿到音节的同学将音节贴到响应的图上方。贴对了,学生练习拼读。
3、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教学cūxì:出示,分析,逐字练习拼读,再连读。最后看图说说图意:粗细
(2)教学zǔfù:出示,分析,逐字练习拼读,再连读。最后看图说说图意:祖父。
三、巩固练习
练读书上的拼音词。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读z、c、s三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准确。
2.学会正确书写z、c、s三个声母。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项固“i”上的标调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2.学会正确书写“s”。
教具准备:
声母及音节卡片、小黑板、小红花、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卡片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6个韵母,14个声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请小朋友来读声母、音节卡片。
tu di g b d p q t t e
ju xu qi jia tuo
二、新课
1.小朋友们的本事真不小,认识这么多的字母和音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母。这节课谁学得最好,老师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
2.教学z
①出示灯片1问:图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写字)
②请跟着老师念“写字”,把“写字”的“字”读成一声,并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个声母“z”,板书z,请跟着老师读。看一看它像我们数学当中的哪个数字?像个2字。教儿歌:像个2字,z、z、z。
③出示音节“zi”,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张卡片比这一张卡片多了一个什么?(同时出示音节zi、声母z),声母z多了一个i就组成了一个音节zi。i就像声母z的一个不能分离的好伙伴,i在这里不读“衣”,它不能和z相拼,它和声母z组成一个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仍读zi,zi又称整体认读音节。
把声母z读得长一些,重一些就是音节“zi”的读音,请听老师读zi、zi、zi,小朋友判断读的是声母z还是音节zi。
以前我们学的音节都有四个声调怎么读,出示幻灯片:zī、zí、zǐ、zì,请跟老师读,小朋友自己练习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教学c
①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出示幻灯片2,这是什么?(刺猬),一种长有许多刺的'小动物。
把“刺猬”的“刺”读成一声“ci”,并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声母“c”,板书c,范读三遍,教读三遍。
②出示“ci”
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在声母c的右边加一个“i”就组成了一个什么?(音节),音节要读得长一些,响一些,有哪位小朋友能读出这个音节?
谁能读出ci的四个声调,灯片显示cī、cí、cǐ、cì,请大家跟着老师读,老师说几声,学生读相应音节。
4.教学s
①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蚕),蚕在干什么(吐丝)。
请一位小朋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
请跟我读,把蚕丝的“丝”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今天要学的第三个声母“s”的发音,范读,教读。
②前面i和z、c组成一个整体认读音节,那“i”与声母“s”也组成一个什么音节呢?该怎样读?请学生试读,再读出四声。
5.分组赛读zi、ci、si四声及文中的儿歌。
6.教学书写
①观察书上z、c、s占几格,占的哪一个格?(中格)
②范写z、c(半个圈)s(从右向左写,像半个八字)。
三、游戏:小猴闯关
小猴下山闯关,闯过声母、二拼音、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四关中任意三关者得一朵小红花。
小黑板出示:
声母关p d z c s
二拼关gu xu qi he ha
三拼关jia xia gua qia
整体认读zi ci si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三个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还有几只聪明的小猴闯过了几关,得到了小红花,小朋友们以后只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就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z c s教案
本课包括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他们的四声,并配有三幅提示音形的图画。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范例。
第四部分是复习巩固,包括两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是一张全家人在劳动的画,以及三个标有拼音的词语。第二块内容是一首标有拼音的儿童诗。诗歌中有许多三拼音,如"qiáo、suàn、liǎo、xiǎng、kuài"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鼓励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如小组内还有困难,可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时的区别和三拼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预设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3能正确拼读z、c、s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
4能熟练地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做、过、了、不、乐"5个生字。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认读韵母aoeiu及其四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zi"
(1)出示图片,小姑娘在干什么?(小姑娘在黑板上写字。)
(2)用粉笔写的字叫(生:粉笔字)。
用钢笔写的字叫(生:钢笔字)。
用铅笔写的字叫(生:铅笔字)。
用毛笔写的字叫(生:毛笔字)。
你会写哪种字?
(3)字的拼音就是"zì"(出示)试读,引导观察形:像小姑娘写的字,加上ì。
去掉小帽子,谁会读?(正音)
(4)练读四声。
(5)儿歌巩固:
老鼠出洞,zīzīzī。
我爱紫色,zǐzǐzǐ。
我会写字,zìzìzì。
2教学"ci"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小刺猬)
(2)为什么叫它刺猬?(身上有刺)
(3)还有哪些动物身上也有刺?(豪猪……)植物呢?(茄子、黄瓜、月季、玫瑰……)
(4)刺的拼音就是"cì",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ci",正音。
(5)练读四声。
3教学"si"
(1)出示图,蚕宝宝在干什么?(吐丝)
(2)谁还能给丝组个词?(头发丝、钢丝、铁丝、萝卜丝……)
(3)丝的拼音就是"sī",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si",正音。
(4)练读四声。
(三)巩固练习
快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四)比较认读
出示zi--zci--csi--s
1师带读。
2说说每对拼音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明确前面的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后面都是声母,发音相似,但声母的发音要更轻、更短一些。)
3打乱顺序认读。
(五)书写练习
1师范写,生书空。
(强调z、c、s都是小个子,都住在二楼,都是一笔写成的。)
2生在书上临摹,速度快的在范字旁可多写几个。教师提醒学生写字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3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拼读z、c、s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
2能熟练地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做、过、了、不、乐"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巩固
猜谜:像个2字(打一声母)。
半个8字(打一声母)。
半个圆圈(打一声母)。
组内(举拼音卡片)比赛
(二)复习认读
卡片认读zi、ci、si、z、c、s。
(三)拼读练习
1出示:zazezu
(1)学生试读。
(2)指名拼读。
(3)小老师领读。
(4)各种方式练读。
2同样方法学习cacecusasesu。
3比较认读:
za--ca--sa
ze--ce--se
zu--cu--su
4三拼音练习
出示"zuocuosuo"。
(1)回忆三拼音的拼法:可先把后面两个音拼起来,再和声母相拼。或快速连读三个音进行拼读。
(2)学生试读。
(3)小老师领读。
(4)各种形式巩固读。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图: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小组合作并将带有拼音的卡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bàbà:(tuōdì)
māmā:(cābōli)
xiǎomíng:(zuòhèkǎ)
(2)集体拼读。
2出示儿歌
(1)自己试着拼拼读读,将有困难的拼音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互相请教不会读的拼音。
如仍有困难可将拼音写到黑板上。
(3)共同解决黑板上的拼音,并各种形式进行拼读训练。
(预设:suànxiǎngkuàiliǎoqiáo)
(4)小组成员再次合作,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儿歌,也可背出来。
(5)汇报表演。
(6)齐读儿歌。
(7)出示生字:做过了不乐
(8)回想它们读什么,想不起来的的可以去找找它们的拼音。
(生可能会提出:"了"和"一"有不同的发音,教师随机渗透多音字教育,但不强求人人掌握。)
(9)认读生字。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本课开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习。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四)拼音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
(五)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六)扩展活动
1?学生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读一读,比一比。
zziccissi
zizacicusise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参考资料
z、c、s的发音方法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缝,让气流自然从窄缝中挤出。发c时,发音动作和z基本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z、c、s的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和上门齿背,发音时舌头是平的,叫平舌音,也叫舌尖音。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柴可夫斯基语)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查,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清“酬”和“舔”的字形,辨析形近字“嫌、歉”,借助字典了解“报酬”的意思。
2、通过围绕课题质疑,通读课文释疑,了解课文内容。
3、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说毕加索的办法巧在何处,体会毕加索的智慧。
4、在熟知内容的基础上,能以毕加索的口吻复述他巧取报酬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理解“报酬”的意思。出示词语:报酬(提醒学生注意“酬”是翘舌音)
(1)注意读准这个翘舌音,读词。“酬”是一个生字,它部首是“酉”字部(出示,学生跟读)
(2)借助字典理解词义。
师:“报酬”在字典里的意思就是——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出示,引读)
2.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聪明人巧妙地获得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的事,题目就是——(引读出示课题:巧取报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师: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为了说清楚,我们可以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
(谁向谁巧取报酬为什么要巧取报酬怎么样巧取报酬)
(1)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谁?为什么?怎么样?
(2)解决疑问一。
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一定知道了故事讲的是——毕加索(出示)
向一位——贵妇人(出示)巧取报酬
师:毕加索可是有名的大画家,请你读好他的名字。
贵妇人就是地位和身份很高贵的妇女,一起读好这个词。
2.快速读文,圈划语句,了解内容。
师: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巧取报酬,他又是怎样巧取报酬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读课文,找到能帮你解决问题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试着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1)读文划句。
(2)指名说故事内容。(可以请2位同学)
(3)朗读课文主要内容,辨析形近字“嫌、歉”。
师:你们已基本讲清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也将课文的内容写成了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特别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出示:
一位贵妇人请毕加索为她画像。贵妇人嫌毕加索没有把她画得苗条,就借口自己的小狗不认识画像中的人而拒付报酬。毕加索灵机一动,将奶油涂在画像上,又把小狗抱到画像前。小狗不停地舔贵妇人的脸,毕加索便说小狗认出了她。贵妇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好付给毕加索画像的报酬。(生字要翻红)
(自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而且,你很仔细,读准了“嫌”(出示)这个字,没有和课文中这个字混淆(出示“歉”字)。让我们一起读字连词,注意区分这两个字。(读词:嫌弃,抱歉)
引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妇人……贵妇人……毕加索灵机一动,想出了好办法……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受毕加索的智慧
1、再读主要内容,引出故事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狗”。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贵妇人要——拒绝付出(出示)报酬,所以,毕加索要——(移动)巧取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他们都是利用谁来达到拒付和巧取的目的的?
交流出示板书:狗
2、默读课文,了解拒付与巧取的相关内容。
师:贵妇人是怎么利用狗拒付报酬,毕加索又是怎么利用狗巧取报酬的,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小节。自己再读一读。
3.学习第2节,了解“拒付”。
(1)指名交流,出示第2节。
(2)自读第2节,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一边读一边想,贵妇人明明是来取画的,可是她为什么又不肯付钱取画呢?
(指名交流后把第2句句子变红。)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了解贵妇人拒付报酬的原因。
师:请你联系下文想一想,这位身份高贵的贵妇人,不想付钱,她会怎么想呢?
出示:(贵妇人看着画像,心想——)(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4)小结引读第2节,了解贵妇人拒付报酬的方法。
引读:原本自己长得很肥胖,却嫌人家没有把她画苗条(出示卡片),真是无理取闹。可是当面拒绝不付钱,又有失自己贵妇人的身份,她便利用小狗拒付报酬。于是,她把画像……,对小狗说……小狗对着画像……。贵妇人说……说完,……
指导读好贵妇人说的话。
师:想想,贵妇人说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呢?
(自读、指名读、)
小结:原来,贵妇人利用爱犬对着画像上的她——吠叫不止(出示)拒付报酬。那么,为什么小狗对着画像吠叫不止,贵妇人就可以拒付报酬呢?(尽量让学生说)
(狗只有对着陌生人才会吠叫不止,她就可以说小狗不认识画像中的她了,便借口说毕加索画得不像,以此来拒付报酬。)
师:狗对着画像叫个不停,所以她就说小狗——认不出她了。
(板书:不认)以此来——拒付报酬。
4.学习4-9节,了解“巧取”。
过渡:面对找借口拒付报酬的贵妇人,毕加索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相关内容?
(1)出示:3-9节。细读,找出重点。
师:请再快速地读读这几节,想想哪几节是直接描写毕加索用狗来巧取报酬的?
(根据学生交流,将6、7、8三节变红)
(2)引读6、7、8节。
师:毕加索追上贵妇人后,彬彬有礼地对她说……然后,他抱起小狗,走到画像跟前放下。小狗非但……还……。毕加索微笑着说……引读过程中将三句关键的.句子变蓝)
(3)小组讨论,体会“巧”
师:请四人小组再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想毕加索巧取报酬巧在何处?
1)根据学生交流适时板书:一声不叫、舔、认(书写“舔”字时,提醒学生关注字形)
2)请学生借助板书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巧在何处。
3)小结:
师:既然贵妇人说小狗不认识她的画像,毕加索就采用的巧妙计策让小狗认识它。于是他借口小狗的视力……留住了贵妇人,接着利用小狗非但……还……,说小狗……,令贵妇人……,只好……。这就是聪明的毕加索运用的巧妙计策——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板书)。
(4)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巧”
师:毕加索用计之巧妙还体现在他说话时的语气中。请同桌读读他们的对话,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请2对同桌)
师:毕加索明明是生气的,可是他还彬彬有礼地对贵妇人说话,从而不伤和气地取回了他应得的报酬。
(5)围绕“惊讶”展开想象。
师:毕加索的聪明、智慧,最后令贵妇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她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此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再读主要内容,加深感受。
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一下毕加索那聪明的智慧吧。
四.语言实践
毕加索运用了巧妙的方法,取得了报酬。此时,他心里真是很高兴,他遇到他的朋友们,会怎样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呢?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篇4
学习目标
1、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篇5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篇6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围绕本组的专题,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主内容,这类训练,学生在学习三上《盘古开天地》时已有所涉及,有了一定的铺垫,再加上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应该有话可说。
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展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和梦想。
“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16个词语,两两一组,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四组12个成语和带有人物的6条歇后语,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收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能大胆讲述收集来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3.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4.初步学会分辨形近字;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较通顺、流利地讲述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2.发挥合理想像,有创造性地编故事。
3.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了解歇后语、成语中包含的故事。
课前准备
1. 课外收集一些神话、传说故事。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少的神话故事,你还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今天,咱们也要来讲讲神话故事。
二、方法引导
1、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呢?
请快速默读136页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看看课本告诉我们哪些好方法。
生汇报。
2、齐读要求,出示:
a 要记住故事内容 b 要按一定顺序讲演 c 把故事讲生动。
3、师示范讲故事《后羿射日》,可以边讲边出示图片。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故事的?
出示:我会听,我能记住这个故事。
题目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
故事的大概:先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_________ ______。
4、小结:讲故事要按一定顺序来讲(故事的发展或时间的顺序),让别人印象
深刻。
三、小组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故事。
1、老师送给同学们三把金钥匙——表情丰富,语调起伏,动作逼真。
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三把金钥匙去打开故事的大门。
2、讲的时候有要求:
(小组分工:记录员,讲述员,评价员)每组一张表,详细记录。
第 小组
组长: 记录员: 评价员:
姓 名 故事内容评价(表情、语气等)
3、学生交流。
4、全班交流
请各组评价员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
请评价员讲出为什么评这些同学为故事大王?
四、各组的故事大王闪亮登场,讲述动人故事。
五、课外作业:我要把这次故事会上讲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一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
2、指名说说: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爷爷)、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想想: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4、小组选代表交流: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呀?
5、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6、教师小结: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三、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加个题目。
四、修改
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美好心愿变成谁做了什么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精彩题目大放送
二、培养概括能力:“我的主要内容是—”“我的题目是—,主要写了——”
三、好词佳句大拼盘:让我们自由大声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句读出来吧!
四、美文佳作大看台:
1、出示精彩,学生上台朗读。
2、全班评价,小记者采访。总结出“神奇丰富”“生动有趣”。
出示病文,全班修改。
五、你修我改快乐厅:提出修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交换修改,自己修改。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八组词语:同学们,词语朋友手拉手向我们走来了,快来读一读吧,把字音读准确。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随机指导读正确。
3.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每个词语中的加点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每一组两个加点字有部分部首或偏旁相同,但字的读音不同。这样字形相近(相似)的字叫形近字。
4.这样的字兄弟可真有趣,让我们再读读词语,记住它们吧。
5.拓展:你还能说出一组形近字并组组词吗?试一试吧!
二、日积月累之“读读记记”
1.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到成语、歇后语王国畅游一番。
2.出示“读读记记”的成语:请4个同学每人读一行。
3.每行词语里都藏了一个小秘密,你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吗?
引导:第一组是数字成语;第二组是abac式的成语;第三组是aabb式的成语;第四组是反义词形式的成语。
4.原来,每一行3个成语都是从同一家族中跑出来的,怪不得有相同点呢!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5.请你也来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吧!
生说,师板书,再读一读补充的成语。
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出示人名:八仙、孙悟空、韩信、张飞、包公、姜太公
简要说说他们的故事。引导:他们有的是历史人物,有的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2、这些人身上发生的一些故事还被编成了歇后语呢!快读读吧!
3、歇后语有几部分组成?引导: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是全句的重点所在;两部分中间用破折号隔开。
4、读读背背。
5、歇后语对对碰:师生或生生合作,一人说前一部分,另一人说后一部分。
三、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1、自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词语,读一读: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赞不绝口 寺 庙
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 腾云驾雾 美中不足
3、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说说主要内容。
梁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新盖的( )墙壁上画了4条龙,这些龙画得( ),游人纷纷( ),并请求他把龙眼睛点上,两条龙的眼睛点上后,龙( ),飞向苍天。
4、再读故事。说说张僧繇是个怎样的画家?(名不虚传、自信、了不起、神奇)
如果你是围观者之一,你会怎么称赞张僧繇?
5、借助成语词典,初步了解“画龙点睛”的喻义。
四、课外拓展
1、搜集更多的成语、歇后语,读读背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举行一次班级成语竞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