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意义的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提高学习效果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1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连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4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算式发现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985-423=259+148=
806-714=325+464=310-207=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4.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一)100以内加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题卡:25+8、39+40、36+7、39+4、63+4、47+30、50+16、21+6、42+3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加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跟加法这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怎样对100以内的减法进行回顾和整理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吗?
(二)100以内减法的有关知识整理
出示减法:12-4、80-30、34-8、17-9、79-70、99-8、26-3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生反馈:减法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12-4、34-8、17-9、99-8、26-3,也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80-30、79-70。其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有的个位就够减了:99-8、26-3,有的个位不够减:12-4、34-8、17-9
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和减法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34+5=84、37-8=31、33+8=31、64+5=79、43-6=47、59-7=42、35+8=27、45-7=36、92-2=9、58+6=63看看谁能来当小医生,把错题的毛病给找出来?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 35+8= 67-5= 57-8= 92-2= 29-2=
2、填数:32比6多( ) 19比( )少59 ( )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 得数的个位是4
8+45 50+2 79+7 90-9 68-6
19+5 30+44 66-8 47-40 12+7
得数比80大 得数在60~70之间 得数比20小
4、( )里可以填哪些数?
54-( )=4( ) 75+( )=8( )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