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情感的教案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展示教学风采和专业素养,增强教学信心,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幸福生活的小人鱼;
(2)故事的开端: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3)故事的发展: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鱼的爱情失败,但又不愿加害王子;
(5)故事的结局:小人鱼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声:小人鱼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四、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授课
二、自主学习 质疑释疑
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点
四、课堂达标 基础过关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p13做一做。
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词品句,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看图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品词品句,加强语感的训练。
2、看图写话,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荷花,因为它的冰清玉洁、高雅清香,从古至今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你能说出哪些文章写了荷花或背一句写荷花的话吗?
2、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朗读课文,好好感受一下,看文中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味词句,感悟语言(学习1至3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慢慢欣赏荷花的美。
2、课文哪一句写了荷花的清香?(朗读练习)
2、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尽情地、反复地、有姿有味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想一想,好在哪。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读、品、评、练)
重点欣赏: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四、朗读激情
设境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读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在这里,作者把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比作了一幅――活的画。画,本身就很美了,但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会发出――清香的画,是荷花长得――姿态万千的画,是荷叶――迎风摇曳(挨挨挤挤)的画,是只有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才能创造出来的画。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好好赞美赞美荷花、赞美神奇的大自然。(配乐)
五、欣赏荷花,描绘心中的荷花
1、(课件)你们看,多美的荷花美啊,睁大你的眼睛,举起你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下来吧。
3、拿出白纸,用你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3、选择两句进行评点
结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你们也是美的,你们那如荷花般甜美的笑容,如荷花般焕发出来的生机与灵气都一并记在了我的心中。
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2、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4、师范读全文,学生勾画好词好句。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板书设计
7 华山的险
华山天下险 山崖险
山路险 赞叹 热爱
峰峦险
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四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
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
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