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和重点,教案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察活动科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捡落叶。
1、利用孩子们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捡落叶。
师:孩子们今天散步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在幼儿园捡到了很多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捡到了多少的树叶,然后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同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教室小结:
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现在冬天到了,这些树叶都是冬天里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教师小结:
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颗树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4、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把你想到的告诉全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效果分析: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2
教育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有的物品可以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2、乐意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积极探索、发现。活动准备:透明容器、搅拌棍、盘子、盐、颜料、积木、白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一个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1、出示一个小盘糖后提问:这是什么?它放到水里会怎样?
2、在集体前演示,鼓励全班幼儿观察糖的'变化。
3、感知糖溶解于水:搅拌后的糖呢?
4、请幼儿喝一喝,水有味道吗?
5、小结:因为糖会溶解于水中,所以水就会有甜甜的味道。
二、和幼儿一起观察实验材料。
1、这里还有许多东西,瞧瞧是什么?
2、将它们一个个轻轻放入水中,搅一搅,看看会不会溶解。
三、集体交流、总结。
1、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能溶解?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队。
2、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
3、让幼儿喜欢吃蛋,知道蛋有丰富的营养。活动准备:
1、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若干;
2、透明玻璃杯和小垫子;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用蛋宝宝引出课题,调动孩子积极性。
师:“小朋友们,鸡妈妈要来看望小朋友,猜一下,她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发挥幼儿想象力,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答案!)
师:“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对了吗?”教师让幼儿伸手到篮子里摸摸,然后再让幼儿说是什么。(幼儿说出摸到的感觉:硬硬的、滑滑的)
师:哇,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啊,一摸就知道啊。那我们一起喊他出来,好不好啊,来:“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骨碌碌出来了。”(教师边说边从身后滚出蛋宝宝,让幼儿感知蛋可以滚动)并问:“这是什么蛋呀?”(幼儿回答)
二、展开:
1、根据幼儿已知经验辨认蛋宝宝
师:宝贝们,“鸡妈妈不仅带了自己下的蛋,它还为我们准备了大礼包呢,它说呀,要我们闭上小眼睛,它才给我们变呢,(幼儿闭眼)”当当当当···呀,这么多蛋宝宝啊,(鸭蛋,鹅蛋,鹌鹑蛋,鸡蛋多个)“瞧一瞧,这些蛋宝宝都叫什么名字呢?你见过它们吗?”(教师可提示幼儿到展示台去找自己熟悉的蛋宝宝——回答)小朋友说的都很对,那你们知道这些蛋宝宝的'妈妈都是谁吗?(让孩子回答,然后用ppt验证)
2、比较蛋宝宝
师:不同的动物下的蛋宝宝是不一样的,那他们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我们来找一找,看一看吧!注意要轻轻的拿,不要用力捏,不要把蛋掉在地上,保护好蛋宝宝哟。(小朋友围在展示台前自己选择一个蛋宝宝,接下来要比较)
(1)师: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蛋宝宝啦,你们老师手里的蛋宝宝和你手中的蛋宝宝有什么不同吗?(教师请几个小朋友来与老师比较,)老师手里是什么蛋宝宝?那有和老师手里相同蛋宝宝的小朋友举起来看一看。
(2)师:来,小朋友们,你与身边的小伙伴来比一比,看一看,你们手中的蛋宝宝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幼儿之间互相比较,教师给予指点,大小、颜色、轻重,鼓励及表扬,关注幼儿语言完整表达)教师可让一组幼儿上前比较。
小结:通过我们的比较,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所以呀,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先让蛋宝宝休息一下,刚才我听到蛋宝宝们在吵架,因为它们想比比谁大谁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给蛋宝宝排排队)老师这里有三个不同的蛋,哪个小朋友给这些蛋宝宝按照大小排一下队呢。(排队,教师找出三个不同的蛋,让孩子来排队,发小红花奖励)
4、运用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内部结构
我们从大小、颜色、轻重认识了蛋宝宝、那你们想看看蛋宝宝里面是什么样子吗?(打开蛋宝宝,让幼儿直观观察)让幼儿自由回答。
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这黄黄的就是蛋黄;清清的是蛋清,像水一样清;千万别忘了外面还有薄薄的蛋壳呢。蛋清蛋黄营养丰富,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一个鸡蛋很有好处,可不能挑食啊。
结束部分:
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那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在寻找之前我们先把这些打开的蛋宝宝送到厨师那儿做美味的蛋羹,好吗?(教师有与幼儿开着小火车离开活动室。)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4
一、教育目标:
1、积极参与观察比较,乐意说出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交流的快乐。
2、了解一些常见包的款式、材料等特征,初步知道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包、适合放在包中的生活用品若干。
2、音乐一段。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暑假快到了,小熊一家准备出去旅游,他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这些东西该怎么带出去呢?请小朋友帮小熊想个办法。
(二)看看、玩玩各式各样的包,知道包有材料、大小及款式等的不同
1、幼儿看看玩玩,感知各类包的外部特征。
师:等会儿,我们一起到包的专卖店里帮小熊选包,好吗?包包专卖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包,请你仔细地去比一比包的大小形状是否一样?看一看包上有什么颜色花纹?摸一摸、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集中讲述各自的操作结果。
(1)师:你看到的包包大小形状一样吗?
(2)有没有发现很漂亮的包?哪里很漂亮?
这个包上因为有了花的装饰,显得很美观。那还有谁发现包上有其它的装饰呢?
这许多好看的线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流苏”。
师小结:丰富的色彩、巧妙的装饰会让包包更漂亮、更吸引人。
(3)除了包上的这些颜色和装饰,你还发现了什么?
拉链有什么用呢?除了拉链可以使包合起来,你还发现什么也可以使包合起来?
这个包上还有锁,这是为什么呀?
师小结:包包上装了拉链、磁铁搭扣、绳子后能让我们放在包里的东西更安全、我们更放心。
(4)那除了皮做的包,你们还发现什么也可以做包的?
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
(5)那你知道包上为什么要装轮子?
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有谁知道这杆子有什么用吗?
(三)了解各类包的内部结构和用途
1、第二次观察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各类包的内部结构及其用途。
2、集中讲述:
看看你的包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猜猜里面可以放些什么?
这个包会是谁用的?
3、小结:包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的不同,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用包来装一些我们日常所需要的物品。
(四)了解几种特殊用途的包。
师:你还看过其它的包吗?(向幼儿介绍工具包、摄影包、美容包、医药包、保温包等。)
(五)音乐声中展示各种包,了解各种拎拿方式的不同。
师:小朋友,你的包是怎么拿的?现在请你们拿(双肩背、单肩背、斜背、提、推等)着各自的包,踩着音乐的节奏,摆出好看的造型,把你们的.包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活动反思:
1、《纲要》精神引领。《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本次活动选取幼儿非常熟悉的包为活动载体,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幼儿易于接受。
2、先进理念为指导。“做中学”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它蕴含着人文精神。在这次的科学活动中我按“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为基本活动流程,从效果来看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以往科学活动幼儿盲目动手、过多限制幼儿的局面。
3、遵循幼儿年龄特点。(1)活动一开始就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帮助小熊想办法中培养了幼儿的爱心。(2)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老师是引导者,让孩子们互相学习,问题从孩子中来,由孩子来解答。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4、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由于自己的钻研不够、考虑不周,存在很多的不足。(1)教师提问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手段,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师幼对话、幼幼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但是,在本次活动中,我的提问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提问的条理与层次不清晰;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估计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对于幼儿的回答没有进行有效的归纳和追问。
(2)各环节时间的把握不恰当,活动中没有细致地突出重难点。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5
教育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
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
二、找蚂蚁
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
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三、喂蚂蚁
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
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
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
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6
情况分析
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不少农村幼儿分不清五谷,劳动观念也日趋淡薄。谷雨前后正是许多地区播种的季节,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了“观察播种”室外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得播种的有关知识,知道播种与种植水稻的关系。
2.让幼儿体验成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3.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礼貌用语称呼他人,培养幼儿积极主动与成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利用春游时间带幼儿到播种前的田地里玩一玩、看一看。
2.约请两位家长作现场讲解。
3.让幼儿做好外出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1.教师提问:最近几天,大人们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农活,谁知道是什么?提议幼儿到田里看一看,看谁说得对。
2.向幼儿讲清楚途中及观察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现场看一看、问一问、说一说
1.鼓励幼儿使用正确的称呼,主动向农民问好。
2.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观察,鼓励他们对不知道的`问题积极、大胆地提问。
①这块地和我们春游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地里有水,已整理成一畦一畦的了)
②大人们是怎样干活的?他们正在做什么?
③播种时,使用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各有什么用处?
④种子和肥料各是什么样子的?(种子已经发芽,肥料是细细的粉状)
⑤大人是如何播种的?先怎样做,后怎样做?(放水、整地、撒种、覆盖肥料)
3.幼儿自由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把他们集中起来,互相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观察得仔细,知道得多。
三、听一听、试一试
1.请约好的家长给小朋友完整地介绍播种的过程,介绍播种与种植水稻的关系,并讲解各种农具的作用。
2.让幼儿用手感受水的温度,拿着农具,站在田埂上学着大人的样子试一试,然后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3.感谢大人的介绍,并和他们道别。
四、谈一谈、想一想
1.回园后组织幼儿谈一谈大人劳动辛苦不辛苦,粮食是怎么来的。
2.想一想,我们平常吃饭应该注意什么?回家后又能帮大人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1.每隔一段时间带幼儿到地里观察秧苗的生长变化。
2.要求幼儿利用休息日和父母一起到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管理秧苗的劳动。
评析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田间地头,这就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在活动的第二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第三,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例如:各个环节中的提问、引导、鼓励等,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另外,活动中的几个细节处理得特别好。例如:提出观察途中及观察时的安全问题,让幼儿站在田埂上摸水温等,体现了“教中有保”的原则;向大人问好、道别等及时地对幼儿进行了礼貌教育;请家长介绍播种过程,既让幼儿对播种知识有了完整的了解,又激起了幼儿对家长劳动的尊重。
观察活动科学教案篇7
内容分析:
?观察我们的身体》是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一课时。当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在逐渐增多,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把这些事物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去。“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观察活动构成。观察活动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身体外部的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体内部构造。身体外部的观察活动希望学生围绕“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展开思考。身体内部的观察活动由“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能听到、触摸到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句话引出。活动中,学生要根据观察内部进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才能观察到看不到的身体内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对象,而当我引导学生对身体关注的时候,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在这样的状况下展开了。“观察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希望学生能从盲目的“看”状态过渡到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次序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从而获得更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至于身体内部的构造,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体内部的构造,并不在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学生只要是自己动了脑筋,真正学会去观察就达到目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也很强,但缺乏合作意识和倾听习惯,这节课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
设计思想:
在这一课中,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的结构,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2)、能联想人的身体如果左右不对称,生活中将会怎样,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有顺序、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
(2)、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手段进行观察,有意识地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能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3)、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多种方法亲自观察。
2、观察中要做记录,并且学习整理和总结观察材料。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看、听、闻、摸各种方法结合进行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基本结构模型、空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谜语:有一种动物,会走、会跑、会说话,能学习、能思考、能劳动。猜猜看,这种动物是什么?(人)
2、对,同学们多聪明。刚才说的这些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课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
1、请一位学生上台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由上而下认真观察这位同学,说说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展示人身体各部分分解图片,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多媒体课件)(板书:头、颈、躯干、上肢、下肢)
3、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这几个部分组成。(教师边说边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请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部位,然后请上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4、游戏放松。请同学们跟老师边念口令边做动作。(摇摇头,伸伸脖子,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脚,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多媒体课件),你们发现人身体的这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左右对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身体,从而获得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体是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组成的。〕
三、体验身体对称的好处及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1、请同学们观看这些画面。(多媒体出示杨威体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简单介绍)
2、我们人能做出这么优美的动作,是因为我们身体的对称,才能保持平衡,我们才能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如果身体有所缺陷,生活将会怎样呢?我们现场来体验一下。
(1)、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单腿跑步,一位双腿跑步,并说说亲身体验的感受。
(2)、进行单、双手系红领巾比赛,并说说体验感受。
3、课件出示残奥会的运动员,简单介绍。
4、教育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弱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人体这种对称结构的好处,从而教育学生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体会到身体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
1、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观察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随时做好记录(填课本第64页的记录本表)
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1)、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等方法来感觉人体的内部构造。
(2)、个别同学提出可以到医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师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对身体内部的观察,其重点并不在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学生自
己想办法感知内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简要介绍人体内部结构模型和骨骼模型,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颈、躯干、上肢、下肢 (特点:对称)
精巧和谐之美
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看、听、闻、摸 )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动物科学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