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教案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能否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位“上、下”。
2、培养简单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位“上、下”。
难点:培养简单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片、音乐cd、贴画、彩笔、活动教材
2、经验准备: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铺垫新知
1、你知道鼻子在哪?(幼儿回答)请摸一摸。
2、你知道嘴巴在哪?(幼儿回答)请摸一摸。
3、摸一摸鼻子和嘴巴,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幼儿回答可能不标准)教师边摸边示范表达:鼻子在嘴巴的下面,嘴巴在鼻子的上面。
4、说说你的头和你的脚,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5、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上上下下(板书)
二、游戏活动:先跟着老师感受一下上上下下的方位。
老师一边念儿歌《上上下下》一边做动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往上爬,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往下滑,太阳公公起床了,花儿对我微微笑,上上下下上。
三、应用幼儿熟悉的环境、图片、挂图,应到幼儿观察、理解上下方位。
四、出示活动教材图片,引导幼儿分析上下关系和语言表达。
教师手指图片1说:
1、这幅画里,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2、我这有一架飞机,它应该在哪?上面还是下面?为什么?(让小朋友学一学飞机飞)。教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飞机是在天上飞的,请小朋友把你们的飞机贴在正确的位置。
教师手指图片2说:
1、这栋房子里住着小猪和小狗,小狗已经住一楼啦,小猪住哪了?请小朋友贴一贴。
2、小朋友们说一说小猪和小狗他们俩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请小朋友用你的小手告诉我,小蚂蚁在哪儿爬?(幼儿向下指)小鸟在哪儿飞?(幼儿向上指)
教师手指图片3:动手操作,再次感知“上下。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演示一下玩跷跷板。小老鼠也想玩,请你贴上去,说一说,谁上去了,谁下来了。强调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教师手指图片4:小猴子喜欢在那玩耍,贴一贴,说一说,它们的上下关系。
五、生活快车双层巴士开来了,小动物们去旅行,深入感知。
(1)巴士上,下层都有谁?上层都有谁?
(2)请用红笔把上面的小动物和他的头像连起来,请用绿笔把下层的小动物和它的头像连起来。老师个别辅导。
六、请小朋友们收拾好活动材料,整理好课桌,依照上下顺序放好彩笔和教材。
【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课后随音乐跳一跳《上上下下》。
小百科:上下,常用词语,愿意指方向上方和下方。现多用于职位、辈分的上下,也有古今、左右、大概、高低之意。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2、引导幼儿分辨出三角形的物品。
二、活动准备
1、三角形模型
2、三角形相关物品
3、三角形泡棉
4、幼儿操作卡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点心时间到了,小动物们都围在桌子旁边吃着点心。
请你们看看点心的形状都是不同的,你认识这些形状吗?
2、交流探索: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分辨出三角形物品。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认知环节,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角形。
(2)看,小老虎和小狗的点心形状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吗?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和三角形的泡棉学具,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操作卡片上内容。引导幼儿区分物品的形状,找出三角形物品。
5、小结总结: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就像小红旗、衣架、屋顶等。
四、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自助操作练习卡,学习探索,找出拼合图形之中的三角形。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从活动室、家里或者其他场所寻找三角形物品。
(2)在区角中,引导幼儿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积木或卡片拼搭图形。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1、 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 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 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 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
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与反思》摘要:
1、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 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 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活动,感受圆形的物体,理解圆形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图形饼干 ,有圆形特征的小猪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吃饼干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瞧,这是什么?(饼干)
师:这些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品尝这些饼干吧。
师:饼干好不好吃,饼干长什么样子。
2、观看图片,了解圆形
师:老师除了带来圆圆的好吃的饼干,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朋友呢?看看是谁?(出示图片)
师:我们来仔细认识这个朋友。看看
①他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
②他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是圆形的?
3、师幼讨论圆形特点
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4、寻找生活中的圆形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圆形的。我们教室里也有,找一找?!你还见过那些圆形东西呢?说一说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较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
2、共同总结:两个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6、中班数学礁这是椭圆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椭圆,比较圆与椭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准备:
1.塑料和纸圆(便于折叠用)、椭圆片,每个幼儿各一片,圆的半径与椭圆的峨轴相等,纸的和塑料的圆与椭圆一样。
2.细铁环1个。
3.黑板上画一个圆(与细铁环直径相等),一个椭圆,并分别标上圆心和椭圆的中心。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细铁环,让幼儿说出它是什么样的图形,接着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圆,使铁环与圆重合,使幼儿明白这两个圆一样。启发幼儿观察圆心,画几条半径,用小棒量半径给幼儿看,让幼儿懂得一个圆的每一条半径都是一样长的。
2.把细铁环拉或压成椭圆,并使它与黑板上的椭圆重合。告诉幼儿这个圆形叫椭圆。画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并且量给幼儿看,长轴和短轴不相等。
3.发给幼儿塑料和纸的圆以及椭圆。让幼儿先看一看,摸一摸塑料圆和椭圆,再把它们重叠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处。
4.让幼儿把纸的圆和椭圆分别对折和四折,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5.小结: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半径)等长,椭圆中心到椭圆上各点距离不一定相等。
小班数学课认识1—10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