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工作汇报

小学加法的教案5篇

教师们常常在教案中标注重点和难点以便讲解,教案通常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加法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加法的教案5篇

小学加法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小学加法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加法+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2、让学生体验数运算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贴绒教具梨5个,2+1=3卡片和+、-的图片、操作纸,教育挂图。

2、分组活动材料: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苹果卡片若干、树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5以内的加法含义。

1、师:今天老师买了几个玩具娃娃,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一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引导认识符号+、=

师:哦,是的小朋友们真棒,是的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2+1=3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除了数字之外有两个特别的符号你们认识吗?师出示+这个是什么符号,你们认识它吗?你们觉得这个是什么意思?师出示=这个是什么符号,你们认识它吗?你们觉得这个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告诉学生:+叫加号,读作加上。+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叫等于,=是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引导学生正确地读算式2+1=3这个有数字和这+、=加起来的叫做算式。

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贴绒教具边口述应用题。

师:老师又买了几个梨,分别在红盘子里放了2个梨,黄盘子里放了3个梨,两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梨呀?

师:今天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看着这个图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出来,这个任务你们能不能完成呢?(请小朋友拿出操作纸)

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两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梨?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任务都完成了吗?小手举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们完成任务的情况。

三、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列式你计算。

师:小朋友完成任务的情况可真好啊!老师摆好水果后,就去花园散散步,那你们看,(出示图)这里的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请学生回答)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花列一个加法算式题呢?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的脑筋看谁最快列出算式题(请学生列算式,回答)

四、学生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师介绍分组材料。

(1)师:老师去了花园后,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果园,可是果园的伯伯说:要进果园要算出果子上的算式把果子送到果子树上,都算对了才让老师进去,可是果子太多了,请小朋友来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2)学生操作练习,教师观察学生列式及运算情况。

(3)师集中同学看学生挂果子情况。

(4)师:谢谢你们哟,帮了老师一个大忙了。

五、教学结束。

小学加法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小朋友,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知道有火眼金睛、七十二变本领的是谁吗?大家真厉害,就是孙悟空。谁孙悟空的老家在哪?看来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花果山。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孙悟空的老家看一看。(课件出示“花果山图片”)

师:孙悟空有变化的本领,老师呀也有和他一样的本领。看!(课件演示:以动画形式在图片上出现猴子)老师变出了什么?猴子在哪呢?分别有几只?

你来说,说的真好,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这就是关于小猴的数学信息。

谁还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位同学说的真好!现在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说完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二、理解加法的意义

1.根据信息提问题。

根据“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这一数学信息,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

请小朋友一起把这个数学问题读一遍。同学们读的真好!

2.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师:“一共有几只猴子”是什么意思?

你来说,说的真好!就是把“石头上的2只猴子和树上的3只猴子合起来”是多少。【老师利用图片在黑板上演示:先贴上2只猴子,再贴上3只猴子,接着把两部分猴子圈起来。】请小朋友看着图给同桌说一说“一共有几只猴子”是什么意思。

3.学习加法计算。

师:“把2和3合起来”是多少?

大家都认为2和3合起来5,你是怎么知道的?哦,你是通过数一数的方法得到5。他是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的。你会摆吗?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摆完后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我们知道2和3合起来是5,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2+3=5

你来试着读一读这个算式,读的真好!2加3等于5。“+”是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师:这里的“2、3、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你来。非常好!“2”表示石头上的2只猴子,“3”表示树上的3只猴子,“5”表示石头上和树上合起来的猴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求“一共有几只猴子”就是求把“石头上的2只猴子和树上的3只猴子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4.学习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又变出了什么?(课件演示:以动画形式在图片上出现小鸟)

师:谁能说一说关于小鸟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说的真完整。左边飞来4只小鸟,右边飞来1只小鸟。

师:谁能根据小鸟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来说,你真棒!提出了“一共有几只小鸟”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是什么意思?

你来说,说的真好。就是把“左边的4只小鸟和右边的1只小鸟合起来”是多少。

怎么列算式呢?你来到黑板上写一写。写的真漂亮。“4、1、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说的真好。

5.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再看看图片,又变出了什么?请同学们仿照这两个例子,用3句话说说信息,并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本上用算式表示出来。

咱班的同学真了不起,下面休息一下,静息。

三、自主练习。

我们知道了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练习题,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请在你的书上做一做。

同学们做得都很棒,写字漂亮,而且做题也正确。

四、教师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知道了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回家把今天学的知识给爸爸妈妈讲讲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小学加法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加法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反思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足球教案8篇

小学劳动教育教案7篇

交通安全小学教案6篇

小学篮球教案优秀8篇

小学篮球运球教案6篇

小学班会课教案8篇

小学认识光教案通用8篇

小学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认识光教案优质8篇

小学健康防疫情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159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