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学习成果展示的环节,在教案中预设多种教学预案,体现着教师对课堂的敬畏之心,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灯笼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灯笼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2、参与节日游戏,并学习制作元宵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视频、超轻粘土
三、活动过程
1)哪一天是元宵节呢?
2)什么节日里会吃这种食物?
3)这种好吃的食物的名称?
小结:元宵节会吃元宵,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1、通过观看影像资料,直观的了解元宵节的各种庆祝活动
1)观灯
人们为了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愿望,用灯火,装点节日的夜晚,用各种彩灯,体现人间热闹繁荣的`景象
2)灯谜
对于能启迪智慧有增添节日气氛的灯谜活动,开始是有些文人的一种消遣活动,卸载五颜六色的纸条上,供看灯的人猜,后来发展成为固定的节日活动之一。
3)元宵元宵象征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由糯米制成,中间带各种馅,美味可口。
4)其他
现在人们生活提高,节日活动也更丰富起来,有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庆祝活动
2、做元宵(超轻粘土)
学习简单的捏圆,包边,滚圆等泥工技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所制作的元宵的面和馅都是不同的,(南瓜面+西瓜馅……)
将橡皮泥压扁,让幼儿发挥想象汤圆的面和馅的颜色。
取出橡皮泥,搓成小圆球。
馅放进去,包起来。
将外面的慢慢向中间收口,最后整理成圆球。
最后给汤圆画上不同的表情。
4、家长与幼儿讨论
1)元宵节的时候,你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节的时候,你想一起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
你用什么话表达对爸爸妈妈的节日祝福呢?
灯笼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灯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斡旋(wò) 幽悄(qiǎo)截骠姚(piào)怅惘(chànɡwǎnɡ)
2.词语解释。
斡旋:调停,调解。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拢: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幽深寂静。
3.走近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家。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边听边思考
1、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明确: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2、梳理结构
(1)(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
(2)(3-11)回忆小时候与灯笼有缘的事。
(3)(12)由灯笼联想到火把,探海灯,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明确: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3.怎样理解作者围绕“灯笼”所抒发的感情?
明确: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一直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灯笼忆灯笼忆祖父、母亲念乡情、民俗爱灯笼指夜路、暖人心凭今吊古爱国情
灯笼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灯笼会发光,又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很喜欢的一个事物,结合我们小班“灯”的这一课题,我设计了本次的美术活动,意在让孩子用刮画这一技能做出灯笼的身体,并尝试卷出灯笼的身体,最后能够体验到手工制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刮画笔在刮画纸上画出各种线条图案,并尝试将画纸卷成圆柱体做灯笼身体。
2、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感受制作灯笼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挂画笔在刮画纸上画出各种线条图案。
难点:将画纸卷成圆柱体做灯笼身体。
活动准备:
1、16k透明刮画纸,刮画笔,烛台,扭扭棒,双面胶,彩色流苏,卡纸,即时贴,打孔机
2、ppt课件,步骤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线条,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直接用白板出示直线)
师:“咦~它是谁呀?”(线)
师:“哦~它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呀?”(直直的)
师:“这条直线宝宝呀会变身,你们看。”(在白板上画出弯弯的线)“直线宝宝怎么样了?”(变成弯弯的了)
师:“现在呢?”(在白板上画出粗粗的弯弯的线)(幼:变粗了)
师:“线条宝宝真厉害,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在白板上画出圈圈线)(幼:一圈一圈的)
师:“线条宝宝的本领可真大,可以直直的,也可以弯弯的,可以粗粗的,也可以细细的,周老师想请你们把线条宝宝画下来,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出示刮画笔,展示如何刮画
师:“今天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工具画线条宝宝(出示刮画笔),就是周老师手里的刮画笔,我们要用到宽宽扁扁的这一头画线条宝宝,拿起桌子上的刮画笔找找宽宽扁扁的是哪一头吧。”
师:“今天我们用的纸和以前用的也不一样哦,你们看(出示刮画纸),这个纸是什么颜色的啊?(幼:黑色的)对哦~这个黑黑的纸叫刮画纸,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刮画笔在刮画纸上画出线条宝宝吧!”
播放视频,师:“我们用刮画笔宽宽扁扁的这一头在刮画纸上画出线条宝宝,刮的时候要用点力气,刮出的线条宝宝越多就越漂亮哦,老师也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线条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变直直,跑到那里变弯弯,一会粗,一会细,还会变成圈圈线。不一会呀,线条宝宝就把我们的刮画纸填满了。你们学会了吗?我们再来学一遍,请你们举起自己的小手和我一起来。”(播放另一个视频,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画法)
师:“大家都学会了吗?那赶紧拿起刮画笔试一试吧!”
教师巡回,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刮画,鼓励幼儿用不一样的线条装饰。
三、出示灯笼,展示灯笼做法
师:“大家都画完了,真漂亮,赶紧举起你们的刮画纸放在小眼睛前,咦~你们看到了谁的脸了啊?(周老师)哇~你们能看到周老师耶,周老师用这张刮画纸变了个小魔法,你们看!(出示灯笼)哇!变成了什么啊?(灯笼)你们看这个灯笼还会怎么样?(会亮,各种颜色)你们想变一变这个魔法吗?(想)
播放视频,师:“变出小灯笼我们需要先将白白的双面胶撕开,然后把刮画纸卷成一个圆圆的桶,让两条紫线线找到好朋友,要让好朋友紧紧贴在一起哦,最后挂上漂亮的烛台,挂的时候先要把烛台打开哦!哇,漂亮的灯笼就完成了,你们想试一试吗?那赶紧动手吧!”
教师巡回,帮助有困难的儿童一起对准紫线,卷出灯笼的身体。
四、活动结束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都完成了自己的小灯笼,小灯笼透出七彩的光芒,多美呀!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做的灯笼吧!”
师:灯笼上有哪些线条宝宝呀?(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直接提问:直线宝宝在哪里呀?弯弯的呢?他们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呀?)
灯笼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大胆地进行作画,并正确使用剪刀,制作简单的灯笼。
2、喜欢参与手工活动,初步体验制作灯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小灯笼。
2.蜡光纸、剪刀、笔、彩线、胶水、纸杯、饮料瓶、抹布等。
【活动过程】
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元宵节)在这个节日里你们吃过什么?(汤圆)玩过什么?(灯笼、烟花)
1、教师出示自制的灯笼 提问:你们觉的这几个灯笼漂亮么?(好漂亮)和你们元宵节买的灯笼有什么区别?(我们买的灯笼是用电池,还带音乐,这个是用蜡烛的;图案也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你能看出这几个灯笼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杯、饮料瓶、彩纸)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
2、观察操作材料,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1)观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现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用什么材料也制作一个漂亮的灯笼呢?(幼儿互相讨论制作灯笼所需的材料)
(2)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灯笼的方法
先选定材料——用铅笔画图案再用剪刀剪下——在材料的对称边穿上毛线——毛线上绑上小木棍——最后把蜡烛固定在灯笼中间。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展示作品
手提灯笼,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开展《正月十五打灯笼》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
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灯笼。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灯笼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我们现在开展的是《我是中国人》,就在前几天我们也过了一个节日——国庆节。节日上来,孩子们纷纷来告诉我们节日里看到了什么去了哪里玩很开心,而在之前的环境布置上,孩子们也常常好奇的问我,为什么要在教室里挂灯笼……等等。发现孩子们对此兴趣十分的浓厚,而区角活动中也有挂灯笼这个活动,但是孩子们的操作情况一般,很多幼儿对5以内的加法还是比较陌生。因此结合《我是中国人》中“欢腾的国庆节”这一站点,利用孩子们的兴趣点,渗透5的加法,设计了这一活动——挂灯笼。
活动目标:
1、通过挂灯笼庆国庆的活动,比较灯笼的不同特征,探索5的分合,了解5的加法,发展幼儿思维的正确性。
2、乐意参与活动,感受中国的传统风俗,体验庆祝国庆节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4以内数的组成经验
2、活动墙、ppt、分合图4副、试题卡、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体验国庆节的愉快
1、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国庆节,大家是怎样庆祝国庆?——挂彩旗、彩灯、气球、灯笼等
小结:国庆节是我们祖国妈妈的节日,大家一起张灯结彩,快乐的给祖国妈妈过生日。
二、比一比——探索5的分合并与题目配对
1、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挂灯笼好吗!出示ppt
1)一共有几盏灯笼?用数字几表示?——一共5盏,用数字5表示
2)这些灯笼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大小、形状等
3)现在要请你们帮帮忙,听清楚要求:
a、请你们分成三组,每组5个人
b、使用1号材料,互相商量一下尝试把这些灯笼分家家,能有几种分法,并记录。
4)幼儿交流,教师总结,出示ppt
a、你们是怎么分的?(追问如: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或那你把5分成了几和几?……)——边讲边出示
b、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
c、那现在看看5一共有几种分法?——四种
这四种分法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如:原来2和3、3和2数字一样,位置交换了一下,看到2和3
你就马上想到——3和2。
小结:5有4种分法,我们只要记住2种就把4种分法都记住了。
2、出示试题卡,请个别幼儿将题目与5的分成找朋友。
追问:为什么?——如:因为2和3合起来就是5,所以2+3=5。
小结:原来这些加法题目就是这样变出来的!
三、点一点——了解5的加法
1、看!屋檐上的灯笼要亮起来了,请你们一起来帮忙点灯,好吗?
2、交代任务
点的'时候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的加法题目找到相应答案的蜡烛,点错了,灯可就不亮啦!
3、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将完成的幼儿作品摆放到活动墙。
讨论:看看灯笼都点亮了吗?
小结:我们的灯笼都点亮啦!让我们把这份喜庆带回到教室给其他的伙伴吧!
灯笼教案篇7
活动目标:
2、让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的技术。
3、培育幼儿耐心做事的习惯,并体验做纸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用书纸工第8页。
2、幼儿人手一把剪刀。
3、模范一幅。
活动过程:
一、发言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门口有没有挂灯笼呀?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灯笼:看!老师今日带来了一个自己做的灯笼请你们看看用什么做的?是什么样的?
二、指引幼儿观察并学习新年树的制作方法。
1、今日杨老师就来教小朋友们来做这个美丽的灯笼吧。(请幼儿观察图示)
2、你们感觉最难做地方在哪里?(解决难点问题——沿虚线折叠的地方,采纳伙伴解答与教师重点示范的方法)。
3、教师示范讲解灯笼的制作方法。
(1)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灯笼是如何制作的.吗?
(2)教师一边示范制作一边讲解:①先沿着正方形的外轮廓把正方形剪下来。②将正方形纸对折后打开再向中必线对折。③将短边缘虚线向后折,并翻过来。④将四角沿虚线折叠,⑤再沿虚线向后折叠。⑥撑开两边口袋,即成灯笼。
三、发散资料,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要求幼儿先看看制作图示,再着手制作;桌子地面都要理干净;碰到问题能够问老师也能够问小朋友。
2、幼儿操作,教师对水平较弱的孩子实行指导,请水平强的孩子协助其余孩子(语言及动作),提示保持干净。
3、重点指导幼儿小朋友要先把正方形剪下,要求幼儿要剪平坦,再按步骤折成灯笼。制作时必定要仔细、仔细,比一比谁制作的灯笼最美丽。
四、讲评,展现作品。
1、请幼儿都把自己制作的灯笼放在桌子上,全班幼儿一起看看,谁的灯笼最美丽。
2、整理器具,结束活动。
灯笼教案篇8
活动背景
灯笼这种中国所独有的物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春节,人们会在大门口挂上两个红红的'大灯笼,元宵节,也是离不开灯笼,还有就是马上就要来临的中秋节,人们也是要提着灯笼赏月,让我们与小朋友们一起来自己动手制作灯笼吧。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图示将灯笼卡片取下,并做好灯笼。
2、引导将灯笼在活动室,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浆糊,灯笼图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的过年的时候,在我们的家门口会挂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有灯笼)。
2、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老师准备的范例灯笼。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灯笼,到了过年的时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做的灯笼挂到自己的家门口,这样为新年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
3、出示制作灯笼的材料。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制作灯笼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做好一个漂亮的灯笼呢?
师:制作灯笼要用到灯笼图卡,浆糊。
二、老师边示范制作的步骤边讲解制作方法。
1、师:把制作灯笼的卡片取下后,小朋友发现图卡上有什么?(有一条虚线,像折痕一样)。先沿着虚线对折。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一条一条的实线)。我们把这一条一条的横线撕开。
2、再把灯笼图卡卷成筒状并粘贴好。
3、粘贴好后,再把图卡2取下来,粘贴在卷好的灯笼上端口的两边做成提手,这个灯笼就做好了!
三、老师交代作业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个灯笼,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份制作灯笼的材料,浆糊放在桌子的中间大家一起用。
2、小朋友操作,老师观察小朋友的制作情况,帮助能力差的小朋友。
3、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语文教案推荐5篇
★ 备课教案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