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强的教案,鼓励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具备跨学科内容的教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与整合,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山行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聆听、模仿、合作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在欣赏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进一步弘扬民族音乐。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能听辨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通过创编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能记住其音色。并能听辨乐曲中主要演奏乐器。引导学生创编表演形式,集体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内容与环节预设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练习(调整坐姿)
二、导入新课
1、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们有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3、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扬州美丽的风景吧!(多媒体展示扬州风光图)
三、聆听《杨柳青》
1、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大家,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扬州民歌《杨柳青》改编的民乐合奏《杨柳青》。
2、初次聆听,完整听赏乐曲,师:听了这首乐曲,你觉得速度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速度是稍快,情绪是欢快,活泼,充满活动,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3、认识民族乐器。(出示乐器图片)
4、分段聆听。
(一)、第一乐段
1)、聆听第一乐段: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笙、琵琶)
2)、介绍民族乐器“笙”
3)、生随第一乐段做演奏乐器动作感受笙的音色。(复听第一段)
4)、唱旋律。
5)、师:说一说乐曲共出现了几次(再次听第一段,出现了两次)。
(二)、第二乐段
1)、聆听第二乐段:用什么乐器演奏?(二胡,笛子和阮)
2)、随音乐做演奏乐器动作。问:这段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复听第二段)
(三)、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乐段:问:大合奏用了哪些乐器演奏?(扬琴,阮,柳琴等)
2)、问:第三段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变的更快了,情绪更激动)
5、完整聆听。问:你觉得《杨柳青》整首民乐合奏中最为优美舒展的段落在哪一段呢?是用什么乐器演奏?(聆听时做演奏乐器动作)
6、打击乐器伴奏
1)、再次唱旋律,找出现最多的节奏型(1 1 1)
2)、用碰钟和指板在“1 1 1”的时候敲击,其他学生拍手。
四、拓展
1)欣赏江苏民歌《杨柳青》视频
2)湖北有哪些民歌?(洪湖水浪打浪,山路十八弯等)
五、小结师:
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杨柳青》,认识了“笙”这个乐器,感受了扬州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为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做贡献!同学们,再见!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酒窝》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 │右边0一│个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7、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3
在课前备课时,我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他们写想像中的事物呢?我大胆的把美术和习作课联系到了一起,设计了几个习作重点。等真正地上完这堂课后,感受很深。
一、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在这次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拿出两幅星星和地面景色的挂图,而是
以神奇的画笔为线索,把图画串在了一起,先用画笔画出银河、贴上星星、画出大树、房子等图画,让学生在我画的过程中,和我一起叙述,从整体上把握图中都有什么?学生说的很清楚也很完整。我也觉得开头开的很不错,心里也平静了很多。
接下来的重点在指导第一幅图中,我给小星星添上眼睛、嘴,我快
速地边引导边画着,学生也在我意料之中的小声地说出“老师给星星添上了不同的表情”这样的话,“那都有哪些不同的表情呢?”当我问完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举手的寥寥无几,我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我马上用手指了指星星的眼睛和嘴,看来有时一个轻微的小动作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孩子高声说:“有一个小星星在伸舌头呢!”等等,这样我用画笔添星星的表情的预想效果就基本达到了。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的瞪大眼睛看老师画什么,其时也就是仔细观察图画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极大地兴趣和热情。
二、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像力
在这堂课中,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筋,得到思维的训练,培养想
像力,由其是“看图作文”中更要突出图中所看不见的主要情节的细节描写,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边看第二幅图时边想像一下,除了图中画到的,可能还会有什么?一个学生说还会有小花,还有一个孩子说:“老师,你应该把房间里画上小孩子在睡觉,房子外面还应该画上小白兔吃萝卜!”多么有趣的话呀!多么好的创意呀!我顿时喜笑颜开,说:“老师接受你的建议!”然后顺着他的梯子,我又问“在房子里、大树下、草丛中、篱笆旁还可能会有什么呢?”此时,学生热情高涨,说的头头是道,看来,我还真是小瞧了他们。
三、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
在学生看清图意,看清小星星的表情后,引导学生说出小星星们在
看什么?什么事这么开心?伸舌头在想什么?等,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运用“看谁说的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并且,还增加了让学生同桌互说互听,这时我巡回了解,以便具体指导。后来指引让学生把两幅图具休内容有条理的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我先提出整个编童话的要求,但没有说得太具体,现在想一想,学生当时说得不完整,侧重于第一幅图了,这和我在学生整体说之前提出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应该把编童话的要求说详细、突出重点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再通过老师随时点拨,学生讲得才能更完整、更有条理。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4
教学环节:
1.情景引入: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的各个角度,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不同。
2.例题讲解:观察汽车全景照片后,对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状讲解。解决书上的相应练习加上茶壶的上、侧、正的观察。
3.情景练习:针对空间中3个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体会不同角度观察的不同。(选不同位置的照片)
4.扩展练习:欣赏风景在空间中的视角变化引起的物体形状变化。
本次教学我认为采用计算机网络自主教学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结合,能够在实物观察、空间抽象、转变视角的3个层次上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图形、同一个实物,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够根据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进行综合,找到物体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间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立体的长方体纸箱一个(每一个面粘贴不同的学生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遮盖布一块,实物图片若干,屏风一个,桌子上有的茶叶筒等3种物体,网络课件,计算机10台。
分组:4个学生一组(选出组长、信息员)。分配一台计算机。
学具准备:白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长方体物体,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体不同
(场地布置:凳子在6个不同的地点,看到一个面的3个,两个面的3个,看见3个面的`一个人)
1.情景设置:今天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大家研究。这放置了一个长方体物体在各小组派来的代表中间,请从一号开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请你们自由交换位置,再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请回到自己的小组)
2.同时点击对应的课件,出示1~6号角度看到的物体。
3.提问:为什么你们都观察的是同一个长方体,每个人两次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4.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二、观察实物,综合表象找实物。
1.提问:那么你们能判断站在一个物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吗?
2.出示:小明、小红、小东在商店买鞋,他们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们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们看到的鞋和他们对应用连线表示吗?(连线)
3.小结:你们真厉害呀!能根据他们站在鞋的正面、侧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状。
三、综合表象,找寻实物
1.我这里还有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你有信心解决吗?
2.提出问题:我弟弟家要购买一辆新车,他有这辆车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图片资料,可是他不知道这辆车是什么牌子和型号。请你们利用网络上的汽车资料和图片帮助他找到这辆车。
3.出示汽车的不同位置图,提供网络资料。
4.学生自主活动。
5.判断和小结:要了解一个物体必须从它的每一个部分入手,综合考虑它的全局。
四、判断空间中多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1.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美术的素描课上有这样的3样物体(出示)这是还有一张从空中俯视的平面图。以及4台摄像机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摄像师助理在连接数据线时出现了错误。那么在a、b、c、d这四个点的摄像机分别拍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请你连接上摄像机的线。
3.提供帮助:在屏风后边有这三样物体的实际情况和4个对应的点。你们可以自由进去观察找到帮助。
4.学生自由活动。集体订正。
5.提问:为什么4张图片中茶叶盒一会在杯子的左边,一会又在右边呢?这说明了什么?
6.小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不同位置观察空间中的物体不仅是形状不同,而且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五、欣赏空间中角度变换的风景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学的非常的好。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想请你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赏,配背景音乐。
3.提问:在欣赏中你感觉到什么?
4.总结: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改变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还有一种在定点变化视角的观察,这就象我们刚才看到风景是从一个点观察周围。希望以后同学们能利用这两种观察方法观察你看到的周围。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教学用具: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7、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 贸(mào)易 琳浪(láng)满目 物美价廉(lián) 粤(yuè)菜 佳肴(yáo) 一应(yìng)俱全 海豚(tún) 清澈(chè) 闪耀(yào) 霓(ní)红灯 璀璨(càn)
应(yīng)该
应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 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看录相)
(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 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三年级山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