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工作汇报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通过教案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案中应包含实际案例,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

教材分析

?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等。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容易,尤其是农村学生,见识较少,对东南亚的位置的优越性、气候的分布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来引导学生漫游东南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过程

师曰:关于我们的近邻东南亚地区,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现在很多同学已跃跃欲试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们就把这次学习当做是一次东南亚旅行,依次请各组代表来当向导,带领我们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领略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师适当补充。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师曰:我请大家欣赏陈毅元帅的一首诗《赠缅甸友人》,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关系。

(3)组间互动: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31活动内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4)组织讨论教材p32活动内容2。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复习

小结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3

设计说明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饮食作为切入点,由去东南亚引出四个问题,由这四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围绕四个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并联系实际回答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启发者和服务者。学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十字路口”的位置时运用flash演示,这种方法直观、形象、生动。为了加强学生对“十字路口”位置重要性的认识,引用了中国海军去索马里打击海盗这一事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编故事记地名,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并了解其重要性;

2.描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学习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世界地缘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采取谈话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东南亚(屏幕展示课题东南亚),东南亚是个好地方,我告诉同学们东南亚有一种美食──东南亚香米(展示东南亚香米),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屏幕中的内容。同学们想,当你特别饿的时候,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带着茉莉花香的米饭,那多幸福啊!同学们嘴馋了,下面我们去东南亚吃正宗的香米。

(一)去东南亚会遇到很多问题,谁来说说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如要有足够的钱、要知道东南亚在哪等?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几个问题。[展示:1.东南亚生产稻米吗?有适宜生长的条件吗?(气候)2.东南亚在哪里?(纬度和海陆位置)3.东南亚地理情况怎样?(岛屿组成、国家组成)4.怎样去?(路线、交通方式)]教师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解决上述问题。

(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东南亚生产稻米吗?

老师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分析,东南亚适合水稻生长吗?打开课本28~30页,学生从中找出答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30页图7.25和7.26,请学生分别介绍两种气候(气温和降水)。我们具体来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播放flash具体展示)教师适时解说。

这时同学们放心了,东南亚真生产稻米。东南亚不只生产稻米,那里还有更多的热带作物,(放作物幻灯片)介绍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引导看图7.22作物分布,然后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放幻灯片展示问题)。

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c.泰国

④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d.马来西亚

(三)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东南亚在哪里?

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在中国的什么方向?(提示山水相连)赤道从中穿过(南纬10度~北纬25度),是什么温度带?海陆位置怎样?(播放flash,说明“十字路口”的位置,强调“十字”)学会了地理知识我们就要用一用,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海军舰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远征索马里打击海盗。请你指出他们行走的路线。(展示海盗、中国海军图,)请学生上台指出。如果不走这条路线行不行,为什么?这条航线对日本重要吗?我们可以看到马六甲海峡非常重要。

(四)到了之后为了不迷路,我们要了解一下东南亚的基本情况。

[幻灯片展示,讨论要求:

一、就近自由分组,至少3人1组。

二、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组长分配任务、做总结。

三、时间5分钟。

四、奖励:讨论问题积极,完成任务快并且准确的,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讨论问题:

1.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在图7.18中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在图7.22中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

3.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题测试:

1.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3.哪个国家是内陆国?教师重点引导说明记忆方法(展示岳飞图)“岳(越南)飞(菲律宾)去二丫(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寨(柬埔寨)子里吃老(老挝)面(缅甸)、看新(新加坡)闻(文莱)。”引导学生说出文字所代表的国家,学生齐读加深记忆。

(五)我们怎样去东南亚呢?

(看中国—东南亚图)请学生指出路线、乘坐的交通工具。(海、陆、空)

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去东南亚了。到东南亚,我们可以吃香米,还可以吃新鲜的椰子、香蕉。同学们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幻灯片展示:风景图片、水上市场、泰国象、工厂)觉得东南亚好的同学请举手。

提问:你去东南亚还为了什么?学生回答:旅游、投资建厂、做汉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去东南亚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给东南亚带来好处。

总结:东南亚地区是我国的邻居,我们就应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两个地方之间的友好事业做出贡献。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我们要到东南亚去,那里的人们正欢迎我们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4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记住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分布。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说出主要语言及主要使用地区。结合地图通过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通过本节学习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激发学习英语积极性,了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增强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宗教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快乐点击

1.世界的语??

(1)全世界大约有3000~4000种语言。一般说来,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主要语??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和东南亚等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非洲的北部和亚洲的西部

注:①这六种语宕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②汉语是世界上使有人数最多的语言,其次是英语,第三是西班牙语。③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1)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作“教徒”。

(2)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____

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注:①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它的宗教建筑被称为____堂。

②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宗教,它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③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它的宗教建筑称为清真寺。

(3)我国的宗教

①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

②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本节知识点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点有六种主要语言名称及分布,三大宗教名称及分布。

?例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汉语b.英语c.阿拉伯语d.法语

分析: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汉语约13亿。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为英语,使用人数约4.8亿。

答案:a

?例2】西班牙语主要使用在()。

a.西班牙b.葡萄牙c.拉丁美洲d.非洲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语言的分布。根据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可知选a,除此以外,因为西班牙曾在历史上占领统治过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曾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拉丁美洲也广泛使用西班牙语,所以也选c。

答案:ac

典型例题剖析

?例1】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a.汉语b.英语c.西班牙语d.俄语

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语言之最。学生易把使用人数多与使用范围广混为一个概念,很容易误选a。从使用人数来讲,汉语名列榜首,大约有13亿。从使用的广泛程度来讲,英语使用最广,现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答案:b.

?例2】小明收到在加拿大留学的姑姑用当地语言文字写给他的一封信、信的语言文字是()。

a.英语b.西班牙语c.汉语d.俄语

剖析:该题是联系实际考查实践应用能力。加拿大主要语言是英语(说英语的占2/3,说法语的占1/3),所以信的语言文字应为英语。

答案:a

创新例题点拨

?例】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语言。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语言与民族的关系。题中的“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半句是对的,如汉语是汉族的语言,藏语是藏族的语言,俄语的俄罗斯族的语言。而“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语言”是错误的,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同汉族一样使用汉语。

答案:不正确。

学用方法指导

人们生活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频繁地接触,应该对一些主要国家的民情风俗、文化生活、语言宗教等有一些初步地了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增进相互间的友谊。而且,拥有这部分知识量的多少,也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的第一个地理区域。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的“认识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铺垫作用。

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教材处理:

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必须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尽力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1)利用图像资料:充分利用地图,视频,幻灯片,使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2)精心设计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其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使学生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掌握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形,河流的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读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地理要素的联系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及气候特点。

2、难点:通过读图分析东南亚的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大量地图和资料,并根据提供的资料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然后用得出的结论继续下面的学习。教师力争在本节课做到没有一个知识点是教师给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的。另外,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还注意了从学生身边引入事例,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视频,引入东南亚地区。

二.教师引导讲述,学生自主学习板书:

第一章第一节东南亚地区

1.教师提问:东南亚还有哪些国家?学生读图。教师请学生说出东南亚国家的名称及特点。

2.东南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两大部分——学生看图说出其范围。板书: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分组根据实际进行探究活动。

(1)第一组:去东南亚是否该带毛衣、短袖、芒果由探究活动引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板书: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低纬度地区

(2)第二组:去东南亚是否该带登山鞋

由探究活动引出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和河流分布特征。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地形北高南低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崎岖,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多火山河流由北向南流呈放射状流

(3)第三组:去东南亚是否该带雨伞、保湿霜、防沙围巾由探究活动引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特征。板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与位置联系)

教师:东南亚的气候特征深刻影响着当地的农业。

学生:能说出对农业播种和收获的影响。

三.教师小结:

东南亚各地理要素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四.课后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闯关测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七年级工作总结7篇

七年级数学学期工作总结6篇

读后感七年级700字7篇

七年级周工作总结7篇

七年级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8篇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工作总结7篇

七年级演讲稿600字6篇

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7篇

七年级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优质6篇

找春天二年级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064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