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情况汇报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5篇

通过反复练习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者的表达效果,通俗易懂的演讲稿能够减少听众的理解障碍,拉近彼此关系,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5篇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篇1

点燃信念之火,誓做红色传人

嘉兴南湖,一艘红船见证东方红日冉冉升起;八一枪响,一张张共产党员的面庞写满坚毅刚强;建国大业,天安门城楼上的宣告,从此中国人民的命运改变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场景,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缩影,同时也镌刻着不可磨灭的保密印记。

在我党革命史上,革命先烈们用信仰保守党的秘密,捍卫革命旗帜,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江善忠就是其中一员。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就要从这位铁骨铮铮的红军英雄说起。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长征。时任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的江善忠奉命留守兴国,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同时,掩护一批红军留下来的伤员。接受任务后,江善忠将20多名伤员集中起来,安置到灵山的一个天然岩洞里进行隐蔽治疗。

1935年,那是初春的一天。反动派得到情报,集结了大批人马气势汹汹地向灵山发起围攻。江善忠临危不惧,率领游击队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江善忠想到,敌众我寡,死打硬拼显然不行,唯一的办法,只有引开敌人,才能掩护伤员迅速转移。这时,他想到了家乡的芒槌石,决心把敌人引到芒槌石山顶上去。芒槌石是一座三面壁立的孤峰,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直通山顶。虽易守难攻,却是一条无法脱身的绝路。战友们再三劝阻江善忠不要冒险,可是,他斩钉截铁地说:“快,我把敌人拖住,你们赶快组织伤员转移吧!”

江善忠孤身一人,一步步把敌人引向了通往芒槌石的山路。且战且退中,他巧妙地利用岩石作掩护,连续击毙了好几个敌人。子弹打光了,他就用石头砸。很快,石头也砸光了。这时,敌人趁机冲了上来,狂笑着朝他喊道:江善忠,你己经是死路一条了。只要你反水投降,马上可以升官发财!”退无可退的江善忠,巍然屹立在悬崖边上,大义凛然地说:“要我背叛共产党,你们休想!”这时,他从容地环顾四周,心中默念道:“别了,我的妻子儿女;别了,我可爱的故乡;别了,我的父老乡亲们。”随即,他毅然脱下贴身的白布衫,咬破中指,血书一行大字,纵身跳下140多米高的悬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红军伤员和机密文件的安全。

第二天,敌人押着江善忠的妻子潘月英来到悬崖下,辨认江善忠的尸体。潘月英手捧丈夫的衬衫,只见上面一行鲜血写成的大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我们致敬江善忠,更致敬那些“像江善忠那样长期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这就是民族脊梁。江善忠的一生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讲述红色故事,当知如今幸福来之不易,应将苏区振兴化为己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愿我们初心永在,砥砺前行,为章贡事业,奉献出自己的满腔热血!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篇2

尊敬的评委、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内容是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可能有些人会问:什么是红色基因?我们为什么要传承?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我不能给大家一个科学的定义,我也不想做一个郑重的声明。我想用例子向你们解释这个词,它让我充满激情、感激和崇敬。

红色基因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诚信念。红色基因是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一颗红心;红色基因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不移;红色基因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精神;红色基因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它是千锤百炼的、是百折不挠的。

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们是历史上的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是鲁迅推崇的中国的脊梁。他们的名字早已铭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他们的形象就像一座山屹立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中。

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今天才有了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有了幸福快乐的时光,才有了在外国人面前骄傲和自豪!

这是红色基因的魅力,这是红色基因的光环!它就像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走向繁荣,从东亚的病夫到中国的巨龙,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华丽转身,成功反击。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铸就的千万个英雄。一位哲学家说: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忘记历史的人没有灵魂。和平的时代不需要我们立即征战沙场,冒着枪林弹雨死里逃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牢记历史,继承先辈的红色品质,继承先辈的红色事业,与时俱进,才能不负历史和未来的厚望。

来吧,让我们带着一颗红心,洒下一条激情之路,浩浩荡荡地开始明天,向未来宣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篇3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钢铁硬汉陈树湘的故事和陈树湘简介,相信对抗战剧情感兴趣的人应该听过这个名字,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000多人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途经湘桂边境时,蒋介石紧急调集30万人在湘江以东地区设下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用铁三角的合围方式将中央红军全部歼灭。面对三路强敌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浴血奋战七昼夜,在历史的碑页上记录下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英雄史诗。

在湘江战役中有一位传奇人物,他英勇善战、驰骋战场。他就是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突破湘江是这次战役的关键,负责红军转移的后卫三十四师被敌人围追堵截在湘江东岸孤军奋战。在敌人一次次炮火猛攻下,阵地弹片啸叫,血肉横飞。师长陈树湘的腹部被敌人的子弹打穿,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在飞蝗般的子弹中奔跑。陈树湘用绑腿带死死地扎紧伤口,忍着剧痛坚持指挥部队抢渡。当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们清点人数时,仅存的一位排长向他报告:“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而子弹只有100来发了。”陈树湘听到这里半天没有做声。这位排长又说:“师长,趁现在还有一点兵力,我们掩护您突围出去吧。”战士们也齐声喊道:“师长,哪怕我们只剩下1个人,也要掩护师长冲出去。”看着这些无畏的战士,陈树湘发出了最后的命令:“同志们,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师长、战士之分了,我们要并肩作战,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脸色惨白,流血不止的陈树湘继续指挥部队突围。泪水挂在战士们的腮边,但谁也没有哭出声来。

紧接着,敌人从四面蜂拥而上,狂叫着扑过来。大部分战友牺牲,陈树湘被俘。敌人欣喜若狂,他们发现,抓住的是位红军师长,准备抬着他去邀功请赏。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那颠簸的山路上,当陈树湘清醒后,几乎用尽最后的一点力量,从腹部伤口处毅然扯出肠子,使劲全力扯断,壮烈牺牲。

穷凶极恶的敌人在陈树湘牺牲后,将他的首级残忍割下来悬挂在了陈树湘老家的城门上,而城门正对着的就是他的家,家中有他的老母亲和离别多年的妻子。从1927年秋收起义到1934年一别就是七年,最终盼到的却是亲人那血淋淋的头颅。陈树湘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谢谢大家!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篇4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__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七律.长征》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红色基因故事演讲稿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讲故事类的演讲稿精选5篇

讲故事类的演讲稿推荐5篇

阅读红色经典的心得5篇

红色教育月心得体会5篇

学红色革命心得体会5篇

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5篇

红色教育月心得体会精选5篇

红色鲁东读后感5篇

讲廉洁故事演讲稿8篇

讲党史故事演讲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27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