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情况汇报

科技主要事迹7篇

事迹的真实性是其价值所在,虚构只会损害个人形象,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时,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以确保每个读者都能理解,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技主要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技主要事迹7篇

科技主要事迹篇1

小杰,男,现年56周岁。地质专业本科毕业,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32年,历任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参加过近百个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担任过二十多个项目的勘测负责人,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并出版专着一部,成果丰富,业绩卓着,是我院地质专业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

一.山水作证,他为水利水电勘察奔忙一辈子

他1981年7月毕业于水利学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在学校他是个好学生,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和学习委员,一米七不到的个子一直活跃在校园内外。当老师向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专业前景时,他做梦都想尽快到一线去工作。三年的学习任务结束之后,他被分配到队部位于邵阳市境内的我院第二地质勘测队。从那天开始,无论到哪里工作,他的理想和追求都与白山黑水紧紧联系在一起。

地质工作是艰苦的工作,而水利水电行业的地质工作更加突出,这项工作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前期服务,比如要建一个水电站,首先要解决选址问题。如果事前不把地质条件、存在的地质问题一一搞清楚,就无法为电站选址作出科学的决策。地质工作中,有一项基础工作是“跑地质点”,是地质调查的基础,是编制地质资料的关键。所有地质点都是靠地质队员一步一步跑出来,而这些地质点往往分布在高山峡谷之中,地形原始,人难走,路难行,荆棘遍地,危险四伏。以城步白云水电站选择坝址为例,在零点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跑了3000多个地质点,几乎寸寸节节留下了地质人员的足迹。

他毕业后第一次出差就尝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这年七月,他按照队部的要求,去安化县境内的敷溪口坝址。这里是个大山沟,不通公路,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工地离长沙不到二百公里,却要花上一整天时间才能抵达。等他们辗转到达目的地之后,被安排住进了工棚。这种工棚结构简单,黑油毛毡盖顶,竹篱笆立面糊上黄泥巴充作墙壁,稍微用手推一推,整体都能摇晃。这就是勘测队员的“家”。工棚设在资江边,背靠大山,四周是荒郊原野。夏天屋里与屋外一样热得像个蒸笼,白天无法休息,夜里要等到河风吹起才能慢慢入睡。冬天风从墙体缝隙中飕飕刮进来,雨雪从屋顶上趁机渗透进来,满屋子好像冰窖里摇风车——凉得透心刺骨。唯一的取暖方式是挖个地炉烧煤块,但随你怎么烤着,下半身热了上半身始终是凉的。同事们开玩笑说,除了心是热的外,其余都是冰冷的。

物质生活的艰苦算不了什么,精神生活的匮乏,才是最大的考验。那个时候,业余文化生活是收听收音机。他有一台新华字典大小的收音机,大伙经常围在一起,听刘兰芳说评书,听苏小明唱歌,听马季讲相声,打发时光。偶尔对着江面练嗓门,吼号子;围着江河岸边奔跑,用作释放压力。特别那年过春节,他和三个同事被安排留守工地,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母亲身处异乡过年。当深夜来临,四周一片寂静,躺在床上听到远方的农家开始燃放鞭炮时,他惶惶然,无法入眠。然而,这仅仅是个开端。地质工作者的辛劳注定相伴终生。

小杰一次次从野外工作中,在体验艰苦的同时,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他从未言过累,叫过苦。2012年至2016年他担任了城步县白云水电站的主要勘测负责人,前后4年时间,经历了自身成长、提高水平、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等人生的主要阶段。该项目是个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地形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他初次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既要向老同志学习技术提高水平,又要负责工地的人员安排和生产调度,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但他知难而进,从没退缩,白天带头攀悬崖爬峭壁搞地质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做分析研究,还要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在他的带领下,排除了许多艰难困苦,做成了优质工程。在深山老林测量时,遇到过一条两米来长的毒蛇从树干上直愣愣地掉下来,掉在他的斗笠上,再掉到他的脚跟前。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他从没考虑退缩。夏天,进山里勘测,必须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否则辣逼子、毛毛虫会毫不留情地伤害皮肤。往往这样一趟回来,身上没有半根干纱,皮肤长痱子甚至溃难也是常有之事。1986年5月,他在野外作业,突然山洪爆发,平常只有10余米宽的河道,洪水咆哮而来,树木、滚石横冲直撞,临时便桥瞬间被冲走,悬崖峭壁下无处藏身的地质队员只能冒险渡河,一个大浪打来,差点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在野外,类似的考验几乎天天发生,而对于那个年代的他来说,总是一笑而过,从容淡定,从没跟领导和家人说起。

科技主要事迹篇2

李xx同学是明溪县实验小学六年级2班同学,他聪明好学,对科技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从小就经常看一些科技制作方面的书籍,而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还在幼儿园阶段就非常爱搞小制作,如剪纸、折纸,会折出各种各样的鸟、鱼、飞机等。有时还自己动脑筋制作一些小发明,家里的废弃物如报纸、宣传纸、各种包装盒等从不舍得当垃圾扔掉,总是要留着在有时间的时候拿出来制作一些有创意的小玩具。对玩具赛车、遥控车情有独钟,家中的玩具赛车、遥控车、遥控飞机经常被他拆装倒腾研究,

三年级、四年级连续两年获得学校”科技之星“奖励,其中四年级时利用废纸盒、矿泉水瓶盖、废旧磁铁制作驱动车因设计构思巧妙独特而深受老师同学的好评。

他还是一个“小小电脑迷”,会利用电脑绘图,打字、查找学习资料等,五年级获得全校电子小报制作三等奖。

摄影也是他的一大爱好,外出郊游时他总能拍摄一些好作品留作永久的回忆。

科技主要事迹篇3

小军,2003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03、2004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小军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03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在小军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03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小军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小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小军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小军的努力工作的结果

科技主要事迹篇4

作为心病科医生,小涛同志工作不分昼夜,整日留在病房里,积极熟悉科室新技术及操作规范。年轻医生的工作热情也就是在这段紧锣密鼓的工作节奏中不断释放,让其不断成长。为了让患者早日明确诊断,他查阅大量书籍及国内外文献,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始终如一地把治疗效果、医疗服务质量摆在第一位。

记得曾有老师告诫:患者就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他会交医生如何把书中灰色的医学理论变成为患者解除疾苦的利器,这些话深深地扎根在于医生的内心。多次在心血管科住院的汤伯因患有重度心衰再次入院。与其他心衰患者表现不同的是虽然心衰程度严重,但该患者睡眠时不需要抬高床头。突然在一天夜间巡房时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原来患者睡眠时喜欢侧卧,仔细询问家属得知患者长期侧卧睡眠,平卧时觉呼吸困难。这才回想起心脏病学中的一段话转卧呼吸是端坐呼吸的一种特殊类型。不断地理论联系实践,使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自己也不断地成长。

一切工作、学习以及细致查房,都是源于对患者生命的负责。一天值班,就在早会交班前的半小时,病房走廊内突然传来车床车轮的滚动声夹杂着快速的步声,职业的警觉让于医生迅速冲出医生办公室。迎面正好碰上急诊交班医生的紧急交班:患者李某胸痛半小时、神清。于医生接过心电图,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立刻出现在眼前,患者病情危重,立即下达抢救医嘱绝对卧床、吸氧、备床旁除颤仪、嚼服复查心电图。不幸的一幕在接下来复查心电图的过程中还是发生了,就在于医生安慰患者不要紧张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紫绀、抽搐。在刻不容缓的时刻,已备好的除颤仪电极板已经握在于医生手中,接下来的除颤、用药、呼吸支持等心肺复苏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在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患者的生命终于出现希望。经过40分钟的抢救,数十次的电除颤,患者的心电稳定下来了。就是抓住了这个命悬一线的机会,在科主任率领下,五邑中医院绿色通道介入团队,为患者在呼吸机支持下完成了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苏醒,于医生查房时对李伯伯讲你的生命力很顽强,李伯伯带着疲惫的笑容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是医生没有放弃我的生命。

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中,于医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为疾病所折磨的患者,又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满怀感激的治愈出院的患者。但是他并未从此引以为傲,因为为患者解除疾苦没有终点,这就是医生的义务。在诊病时,他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灵活运用中医理论,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也是他不断的追求目标。就如最近一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表现为慢性心衰,予以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患者始终仍觉乏力、纳差,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投补中益气汤两剂,症状大为改善,现出院后门诊调理。

在科研方面,参与江门市科技局课题《丹参酮iia磺酸钠对2型dm大鼠心肌tnfmrna表达和trail系统的影响》、广东省中医药强省课题:《基于中医pro平台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成本效果分析》,科研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

作为兼职的医院团委副书记,小涛医生积极配合院团委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做好志愿服务进医院、青年文明号以及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培训等工作,为医院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科技主要事迹篇5

每当盛夏时节,村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小芳。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小芳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难走,在村民们渐渐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小芳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积极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传,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通了。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迅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主要事迹篇6

刘xx,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湖南省汉寿县人,1968年2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淡水渔业专业,并获农学学士学位,20xx年6月获湖南农业大学推广硕士。1991年7月分配到常德市水产良种场工作,1996年10月晋升为水产工程师,1998年5月任常德市水产良种场副场长,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任湖南洞庭水殖公司营销公司市场部经理。20xx年5月抽调到常德市畜牧水产局负责水产科的全面工作,20xx年10月晋升为水产高级工程师,20xx年11月通过全省统一考试考核,被录用为市畜牧水产局公务员,主持水产渔政科工作,20xx年4月任水产科科长,20xx年4月任常德市畜牧水产局总工程师。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按时参加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较强,有很强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一、攻克难关,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1992年—1993年,他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出了解决鱼池缺氧的新型鱼药——鱼氧精,为渔民每亩增收200元。1993年—1995年研究出了复方抗菌药物——抗菌灵、甲鱼宝等新型鱼药,为广大渔农解决了鱼池缺氧和细菌性鱼病的防治难点问题,每亩增收200元。特别是1996年以后,自始至终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主持市水产良种场的水面生产工作,1996年—1997年度,进行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重点对青鱼人工繁殖难点进行研究试验,生产家鱼水花2亿尾,青鱼水花200万尾,创产值30万元。1996年—1998年参与了名贵水产品种鳜鱼繁养技术的研究试验,承担了该课题中的两个子课题:鳜仔鱼日粮及摄食习性实验和鳜鱼的疾病防治,他用鲜活鱼虾为饵料,多次投喂,反复试验,探索研究解决了鳜鱼繁养殖饵料来源问题。为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产鳜鱼苗种20万尾,池塘专养亩产达450kg以上,年创产值100万元,向社会提供大规格鱼种17.5万尾,创社会产值500万元。该项目在1998年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并获得了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发展我市高效优质渔业提供了一个新的亮点。

1997年—1999年主持研究了鲮鱼自然越冬和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了成功,解决了肉食性名优水产品种的饵料来源问题。为加速我市名特水产品养殖,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发展高效渔业攻克了一个难题。

1992年—1993年参与了牛蛙的养殖试验;1994年—1995年主持了甲鱼的养殖试验;1996年—1997年参与了澳洲淡水龙虾、巴西彩龟的养殖试验;1997年—1998年主持芙蓉鲤的人工繁殖,工程鲫大规格苗种的养殖试验;均获得成功,取得了第一手详细的养殖技术资料,积累了大量经验。1998年—1999年主持了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名特优繁养基地的生产技术工作,进行鳜鱼、加州鲈、河蚌育珠的繁养殖工作。20xx年—20xx年,在洞庭水殖参与了河蟹的池塘养殖、大水面网拦养殖;长吻鱼危大规格鱼种的网箱养殖;中华鲟鱼种网箱养殖技术的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xx年开展对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通过近五年的研究与推广,现已总结出了多个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每年为渔民增收200元以上,其中草鱼健康养殖模式已通过专家鉴定正在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20xx年开展甲鱼产业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现已取得明显效果。

该同志组织开展了两次大型珍珠产业研讨会,完成了珍珠对外招商光碟的制作,积极向外推介我市珍珠。20xx年他对珍珠养殖与环境保护,开展调研与科技攻关。20xx年,超大珍珠养殖技术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xx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20xx年参加优质稻产业技术推广,获省农业丰收二等奖;研究推广了水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20xx年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为我市渔业生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勤奋学习,注重调查研究与总结

在搞好生产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了第一手资料的积累,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撰写了40多篇调研文章、经验材料和科研论文,如《池塘河蟹养殖技术总结》、《鲮鱼自然越冬及人工繁殖技术》、《常德市珍珠产业发展的调查》、《常德市淡水珍珠技术进步与创新思路》、《长吻鱼危网箱养殖大规格鱼种的试验》等,在公开刊物发表《鳜仔鱼日粮及摄食习性的观察试验》、《鳜鱼的疾病防治》、《中华鲟网箱养殖试验》、《浅议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发展特色水产,壮大生态渔业》、《我市甲鱼产业现状与思考》等20多篇。其中《常德市珍珠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获20xx年湖南省渔业经济调研论文三等奖,《发展特色水产,壮大生态渔业》获20xx年省水产学会青年学术学会二等奖,《试论常德市淡水珍珠业的第三次创业》获常德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常德市珍珠产业发展的调查》、《常德市淡水珍珠技术进步与创新思路》获常德市首届科技论坛优秀论文。同时,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珍珠养殖与水域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养护等方面积极开展调查,写出大量的文字资料,如珍珠养殖与水域环境保护、渔业发展对策、治理农村水源的对策与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为了推广养殖标准化生产,开展养殖标准规范的制订,于20xx年由省技术监督局发行了《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规范》,20xx年由省技术监督局发行了《马头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黄颡鱼鱼种养殖技术规范》、《细鳞斜颌鲴》,对规范水产养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造福“三农”,普及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科技主要事迹篇7

xxx是xxx的大三学生。在常熟理工的每一年中,他始终要求自己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刻刻以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中,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科学实验认真钻研、永不言弃;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正是拥有这份热情,他从未放弃对学习的热爱,在班级中尽职尽责,在实验研究中勇于创新。他思想上进,学习刻苦,全面发展,符合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标准。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他一路学习、探索,也在不停地收获,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做人的美德与修养。

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中,xxx始终信守“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的青春箴言。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他自己的潜心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2011这一学年收获颇丰:在2011年的“动感地带” 杯常熟理工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基于单片机的万年历设计比赛中,xxx荣获校级二等奖。在江苏省机器人比赛之机器人武术擂台赛中,荣获得了省级的亚军;在“华能环保”杯常熟理工学院首届智能车竞速大赛—光电组比赛中获得校级鼓励奖,该次比赛中他和他的队友们由xx和xx老师辅导;在201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摄像头组中荣获华东赛区二等奖。“胜不骄,败不馁”,这是xxx始终信奉的警句。他一直努力地做实验,研究、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在2011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暨robo cup公开赛之机器人武术擂台赛无差别组非标准平台中, xxx夺得了国家级的一等奖。在第十二届“未来伙伴”杯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家用吸尘”机器人大学组冠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尝试创新,他坚持创新。

在近几年的大学学习中,xxx锻炼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x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多年团队合作培养了他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创新实验室不仅丰富了xxx的课外生活,使他的思维更为活跃,视野更为开阔,还培养了他与他人和谐相处,认真、耐心处事的良好态度。xxx在学业、学科竞赛与社会实践中均有优异的表现。

虽然xxx是创新实验室的一员,平时实验让他忙的不可开交,但是他依旧努力配合其他各部门开展各项活动,尽力为同学们服务,获得了领导和同学们的支持与信任。xxx不仅在思想、学习、实验工作中积极要求进步,同时更加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服务社会。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把自己所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更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社会的精神。

进入常熟理工学院,是xxx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几年中,xxx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论在生活,学习,思想各个方面,他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学校和班级里他的刻苦与坚持感染了很多同学。他表示自己将会一如既往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激励磨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的工作并提高自己,在将来的人生之路上会继续带着这份踏实的人生态度走下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辉煌的人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智少年推荐表主要事迹7篇

星级文明户家庭主要事迹7篇

星级文明户主要事迹最新7篇

小学生文明学生主要事迹范文7篇

先进班级体的主要事迹7篇

2024优秀毕业生主要事迹7篇

优秀班主任申报主要事迹7篇

红领巾奖章二星章个人主要事迹通用7篇

科技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6篇

个人先进事迹主要事迹推荐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697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