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思想汇报

人生路遥读后感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思想,加深对书籍的印象,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发现书籍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生路遥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人生路遥读后感7篇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1

?梦想点亮人生》一书读后使我对梦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梦想是什么?梦想是火,能够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能够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能够引你走向黎明。是梦想,召唤着你,让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前进;是梦想,指引着你,让你获取成功。有了梦想,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梦想,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立志要为国效力,之后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句,并将之作为自我一生的伟大抱负。邓亚萍“小个子追求大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人民不再挨饿”,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树立了梦想,你就已经迈进了成功的第一步。

中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叔叔他的事迹一向激励着我。杨利伟叔叔从小就有着像海鸥一样、向着蓝天飞去,当一名飞行员的梦想。但在8岁时杨利伟叔叔遇到了困难——他很恐高,为了帮忙杨利伟叔叔克服这个缺点,他父亲经常带他去爬山,登高望远。经过杨利伟叔叔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了第一批航天员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叔叔在太空遨游了21个小时。杨利伟叔叔是国家的英雄,他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不怕任何困难,最终实现了自我的目标,圆满了自我的飞天梦想。我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2

路遥的《人生》:环境在变,感情在变,人生也在变。那天到朋友家里溜达,偶然看到路遥的《人生》,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没时间买回来看看。机缘巧合,读完这本书。

?人生》讲的是农村孩子高加林的人生,成绩好,爱看书,刚出来时当民办教师,3年后,被关系户顶替。他接受命运的安排,当农民,种地,失意的阶段有善良的巧珍的陪伴,当他凭借着叔父的关系,到县城里做起记者时,又与曾经有着好感的漂亮女同学相好,狠心与农村姑娘巧珍分手,不曾想命运再一次捉弄,清查关系户,他又被打回原形,当农民。

我感触挺深,可能因为我是农村的孩子,才如此理解高加林的择偶观。先说说我父母。我爸读过初中,我妈不识字,熟人介绍认识的。我外公看我爸人高马大,做事勤快,便应允了这件亲事。我妈说不喜欢我爸,最初的几年,穷,日子不好过。

在一起30多年,我爸说一直很喜欢我妈,不管我妈脾气怎么坏,对他怎么骂。

以前不能理解,他们没有共同爱好,我爸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跟我妈没共同语言,可是他就是顺着我妈,赚的钱也都给我妈。在看完《人生》后突然理解了,年代不一样,他们所追求的婚姻和爱情是不一样的。

大环境下的趋同形式,到了适婚年纪,找到喜欢的人,过一辈子。感情不合?磨合,调整,容忍,包容,慢慢地就是一辈子。择偶观是个人意识问题,但在身边的环境里容易受到改变。

在《人生》里,高加林的择偶观很有主见,毕竟他读过那么多书,算是知识分子。不同环境下,心境发生改变,懂得取舍,更懂得自己想要的什么。他飞黄腾达时,抛弃农村姑娘巧珍,肯定很多人认为他不识好歹,忘恩负义。如果换做是你呢?你会怎么办呢?

1、高加林追求的是与自己心灵合一、志同道合、合拍的伴侣。

高加林读过高中,有知识,有文化,巧珍,农村姑娘,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善良,纯真,一心爱着他,愿意付出一腔热情,她的爱很纯粹,不求回报,只要他好就行。

两个人距离相差太大,可是在情感上却也产生过共鸣。在他失意落魄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姑娘投来一颗热忱的心,让他心动不已。他讯速地与她在一起,甚至接吻。黑夜里,躲在在草垛里看星星,接吻,做着谈恋爱应该做的事。

这是年轻人荷尔蒙的作用。这时候,我们不讲究读没读书,是因为处于那个环境,情不自禁。后来,他做了记者,发现自己的身份不一样了,似乎与巧珍的关系不再亲密,似乎一夜之间,她便不再懂得自己。

他在繁华里,在虚荣里,在自我感觉里,与高中同学黄亚萍速度升温,确立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有着谈不完的对生活的热爱,有着更美好的憧憬。虽然好景不长,在得知高加林被查,回老家当农民时,她也犹豫着,同时也想不顾一切的跟着他去。

几分真情,几分世俗。

在农村,这样的事再正常不过。就拿现在女孩择偶标准来说,得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工作吧。可是如果没有感情,有这些也同样过不好日子。找一个喜欢的,合拍的,说什么他都懂的人该多好。你弹琴,他唱歌,高山流水难遇知音。

2、工作发生变化时,择偶观也发生改变。

如果高加林是农民,他就会接受命运的安排,和巧珍走在一起。但是他踏上当记者的路,改变了人生轨迹,那么在相对应的环境里,他便有权利换一种择偶观念。

不同环境里,不同选择。

比如暴发户,曾经过着很苦的日子,突然有钱了,看着家里的老婆又丑又老,他肯定会在外面找个年轻漂亮的。小说里经常看到是有钱人士三妻四妾,朝三暮四,不过就是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这是人性。

但是人的感情是真的,无论怎么变,曾经在一起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真心的为对方付出。这些经历是无法抹灭的。就算是假的,是欺骗,终究存在过。

3、婚姻与爱情的不同之处,爱情是两个人的感觉,婚姻是家庭的磨合,父母的认可。

高加林的父母得知他与巧珍在一起时,告诫他,他们门不当户不对,不要在一起。黄亚萍的父母得知高加林要回去当农民时,也是劝他们分手。父母所考虑的都是门当户对。

父母观念认为家庭环境相差太大,在一起不会幸福。

不无道理,两个人身份悬殊,经济不同,价值观不一样,生活在一起的有着无尽的矛盾。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城里儿媳妇给农村的婆婆买200的衣服,农村婆婆嫌贵舍不得穿,给自己亲爸买2000的羊毛衫,她老公看不惯,说她为什么区别对待。关键是城里的岳父是领导人物,平时都穿这个价位的,跟农村的婆婆的肯定不同待遇。

男人却认为是媳妇不懂事。他看不到自己的地位和角色,看不到自己的差距,一味指责媳妇儿,能有什么好结果吗?高加林深知世俗的眼光,他立马与黄亚萍提出分手。他要斩断曾经的情投意合,斩断不可跨越的父母的在意。他是一个明白角色,他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该想些什么,该得到些什么。

总结: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你配得上的伴侣过一生。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无论环境怎么变,身边的人说什么,唯有面对真实的内心,才能得到解脱与释然。

爱情,是有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互相吸引,在一起的欢喜与悲伤,离别时的凄凉,过程中包含的体谅与惊喜,证明曾经来过的情绪,慢慢都会消融在现实生活里。

人生起落,唯有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不管是择偶,还是工作,顺逆终有时。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3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经典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到底带给我们什么?一直也在阅读经典,渴望从前人的作品中,获得阅读的快乐、认同和感动,更想从中收获知识,汲取智慧,得到力量。经典照亮不了我们的人生,却可以激起我们的思考与困惑,也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路遥的成名作《人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以改革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着力塑造了高加林这一当代中国农村富有历史深度的青年形象,描写了他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他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也让我们在阅读之余对爱情、对人生进行思考与探索。

初读《人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地莫过于纠缠复杂的爱情了:高加林的薄情,巧珍的痴情,黄亚萍的绝情,张克南的真情……就这样交织在一起,促使我们思考何为爱情,怎么对待爱情。千百年来,人们也都在探索它的奥秘,可它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虽然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却可以判断什么不是爱情,也许,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有文化、有理想的高加林即使在他和巧珍那段最开心的日子里,也始终想着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他最初会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或许是他做农民的困顿与需要安慰的心理。并不是说他看不起农民,他是农民的儿子,只是多年的教育经历渐渐褪去了他身上的泥土味,他没有想过要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做个农民。但巧珍对加林的爱却是不附加条件的,没有前提,无怨无悔,爱得纯粹,爱得彻底,爱得让人痛彻心扉。

大马河桥上,雪花飘扬。分手的时刻,巧珍哽咽地说:“加林哥,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不识字,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她摇摇晃晃跨上自行车走了,狗皮褥子掉在了雪地上……爱情的过程异常动人,爱情的结果却很残酷。没有终成眷属,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爱情了吗?当然不是,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爱情也是。尽管结果可能不够圆满,可是仅凭结果评价爱情显然不够客观,没有过程的风风雨雨,没有两个人的相濡以沫,结果也许只是不幸地开始。从悲剧的本身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是悲剧,而是希望,是人活着的勇气与激情,我们也正是从那些遗憾和悔恨中不断成熟成长起来,而这正是爱情甚至生命价值的体现。

爱情是无常的,幸福却是真实的。对于巧珍来说,马拴的一句话“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万,存于心而不是显于形。对于高加林来说,做了场好梦,猛摔下来,他也不该惋惜,他的爱情不在这里。

1992年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时年42岁。虽然他不是一个天才作家,把生活的苦难和残酷写出来也不是他的特色,但是他的好处在于真诚,在于他尽可能地挖掘与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把年轻人的贫穷、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可敬,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

贫穷不是罪过,寒酸不是低贱,落魄依然纯真,这正是高加林们心灵的诗意,也包含着生活的真理——这样的人犹如一个贵族,应当得到尊重。《人生》能够在青年人中默默流行30年,原因也在于此。对于众多渴望凭一己之力在社会上立足的求学者、打工者来说,他们依旧面临着残酷的生存压力,而《人生》中那种不屈不挠的信仰,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为苦苦挣扎和奋斗中的青年带来温暖和抚慰,给以他们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的话,既是对我们青年人的忠告,也可以看做是对《人生》的注解。

我们的人生该怎么走过啊?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4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

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

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老师。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爱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高中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曾经喜欢过高明楼,一直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5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

在大山里面,有一个心怀大志,一心向往城市与自由的年轻人高加林,还有一个朴实善良,脑子灵光但没上过学而略显低文化的年轻姑娘刘巧珍。他们俩身边,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加林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宠溺,而身边的刘之本等人对他却是冷眼无视。他有着顽强的精神却被迫仅以耕地的方式去获得地位、获得在村里的尊重、获得一个正常人的称号。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给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巧珍的相遇让他享受到了爱情,让他的心不在局限于耕地的痛苦当中,而且在向现实乞求的转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恳求高加林,让他在极其局限的情况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开始得到了机会,是高明楼为他走后门找到了报告员的职位,这让他开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渐喜欢上了高中同学邓亚萍,二人开始相爱,但始终是沉醉在由仰慕组合成的恋爱感觉,缺乏自由和善良。没有这些的支撑,高加林的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因人举报,一下子回到农民,重新开始了他的闯进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实,不在向往虚假的自由。

说了那么多,造成高加林这种命运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自身精神也没有的整洁的条件下,才会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后的胜利。他追求了虚假,高加林没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会目的,没有真正的爱情观。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自由,平等,和谐,富强,民主,文明,诚信,友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一个农民,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活得出色,像高加林这样的文化人,更能获得出色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似乎从不在意,但生活中的处处体现。我们向往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向往一种自己做主的生活,这就是富强民主。喜欢与人交往,行为文明,这就是文明和谐。在社会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护,这是公正法治。保护国家荣誉,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是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谐,爱国和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处在一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我们则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正视这种正能量,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导我们,为我们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我们将会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学习,去工作,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6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面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曾经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现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面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爱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爱情、冰冷

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爱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弃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弃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伤心,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剧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不过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可以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人生路遥读后感篇7

读完路遥的《人生》,有几个小感触,虽然我的阅历有限,但是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个性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能够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能够影响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取的。

人们常说,浮的高,跌得重。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丢……

再有,最重要的一点:人似乎总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么一点点价值。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当你疯狂的追寻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诱惑力的物品,突然间失去它时,或者再也不属于你时,你才会猛然警醒,这样东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辈子再也不会有了……纵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说得再俗一点,我觉得人生就像打麻将,不管手里的这副牌是好是坏,亦或是不留神发错一张牌,你都得按照排场的规矩认认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随便就把牌一推,说,不玩了!

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利用这一切去创造我们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11年,祝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生哲理类作文600字8篇

美丽的人生作文参考6篇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6篇

成就出彩人生演讲稿6篇

主题人生价值的演讲稿5篇

梦想让人生精彩演讲稿6篇

理想与人生演讲稿通用6篇

享阅读人生心得体会8篇

《人生感悟》心得体会8篇

人生的光与影作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776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