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发现电影中的细节和隐含的寓意,写好观后感让我们对电影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永远的长征》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1
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血战,绝处逢身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心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士那“抛头颅,撒热血”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士的遍地热血。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2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单从时间表上看,长征不过如此,但只要细细的了解,便会发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一共转战十四个省,历经风吹雨打,全程两万五千里,那时环境相当艰苦,红军没有充足的军需供应,没有充饥的食物,陷入了枪林弹雨与人饥马困交织的境地,他们以草充饥,煮地而食,又要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经历了千百次的战斗,最终才获得了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浑的画卷。在长征的途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实枪重荷的关口,用行动不知写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惊心动魄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拿飞夺泸定桥来说,22名红军突击战士,早将生命置之度外,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铁索的泸定桥上行进,最终消灭了对岸的守敌,夺取泸定桥。当时,他们命悬一线,桥下是奔腾呼啸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滔滔河流,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惧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胜利之师。红军骁勇善战,但又不失人性关怀。在穿越一望无际的草地时,到处是可以吞噬生命的沼泽泥潭,危机四伏,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可贵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相扶相携,共度难关。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永远的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描写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课文,都记录了红军让出食粮,扶老弱的生动事例。《永远的丰碑》描写的是一位老军需处长将棉衣分发给每一个战士,自己却被冻死行军路上,与大山融成一座不朽的丰碑的感人故事。
从长征胜利到现在,已有80年历史,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仍印刻在后辈人的脑海中,我要缅怀革命先烈,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3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 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4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广泛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激发地区群众凝心聚力推进“活力、美丽、幸福新燕山”建设,燕山文卫计生委、燕山文化活动中心精心策划组织了本场文艺演出。
演出在重现红军长征情景的视频中开场,将现场观众带回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整场演出就此拉开序幕。演出共分三个篇章——“长征篇”“建设篇”“复兴篇”,以回顾各历史时期的典型故事为情景,配以独唱、合唱、情景演唱、舞蹈、音乐剧、音画表演、配乐朗诵等演出形式,灯光、音效、舞美的完美配合,给观众以鼓舞、震撼、感动、传承的视听体会。
在第一篇章中,作为长征的起点,舞蹈《出征》展现了红军战士一往无前、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怀。当看到红军战士牺牲在草地上的惨烈情景时,在场观众纷纷哽咽落泪。
音乐剧《奔走的信仰》、情景合唱《七律·长征》,体现出红军战士互帮互助互爱的战友情,营造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氛围,结尾处演员高举长征的红旗,激昂的总结朗诵更带动现场观众体会长征过程中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
在第二篇章里,舞蹈串烧、表演唱等节目展现出了在祖国建设时期,长征精神得以继承与发扬,中国人民不惧困难、不怕困苦、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此次演出中,史诗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舞台呈现,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集思想性、纪念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带领现场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与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使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光辉历程,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燕山地区文化工作者、各街道社区文艺爱好者的共同参与,体现了燕山人凝心聚力干事业,锲而不舍谋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更加唱响了燕山人民立足新起点、传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谱写地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5
随着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为了更好的纪念革命先辈,2016年7月7日桑植县发改局在黄清局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领导精心筹划,细心安排,在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同时着重突出了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他们希望,这次活动不单只是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纪念活动,同时这次活动也会是我们所有成员的一次踏实的自我践行,一次震撼的自我触动,一次全面的自我升华,希望我们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于习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学习。
践行树立目标
重走长征路,本身就是一次良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在了解革命先辈光辉事迹的同时,也会让大家通过自身作为与革命先辈的事迹对比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如何做合格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党员?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雪山草地依然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前程依然坚持革命理想的才是合格党员,就如同革命先辈们面对二万五千里长路依然一往无前。所以,重走长征路,不光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同样也是为了践行我们的革命誓言,以革命先辈为目标,做一个合格党员。
触动坚定底线
升华提高境界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革命的长征还在继续,我们依然不能有丝毫松懈,特别是我国目前出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稍有差错,就会对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我们要学会以仍在走长征路的心态要求自己,加强对“两学一做”精神的学习,来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篇6
常州市红十字会、常州市医学会作为活动的参与单位,组织了12名专家赶赴瑞金,与来自天津、重庆、郑州、长沙、无锡等地的100多名医务人员,以共铸中国心红十八团为旗帜,分成5个连,走进瑞金9个乡镇开展健康咨询、义诊巡诊、爱心捐助、培训讲座、疑难病症会诊、红色文化学习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革命传统、回报苏区人民。
市医学会此次派出的12名专家,涉及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眼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等,均为全市各专科的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在三天的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扬长征精神,在各自的义诊点冒着酷暑、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在云石山乡中心卫生院义诊点,由于该地区是矿区,呼吸科病人非常多,义诊了一上午,午饭后顾不上休息的市一院游一中教授对该院医生及乡村医生进行了“哮喘和慢阻肺的综合防治”讲座,并捐赠了价值七千多元的气雾剂药品。在7月9日晚上召开的活动总结会上,市二院内分泌科高剑波主任医师、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马爱金副主任医师作为所在连队的代表分享了参加此次公益活动的体会和感想,他们的发言道出了全体医务人员在活动中的辛勤付出,也表达了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市医学会组织专家参加此次活动,既是一次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的有益尝试,更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两学一做”的具体体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