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就是简单的复述活动的流程,这是不对的,心得体会就是将学习或者生活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疫情下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疫情下的心得体会篇1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同心共战的趋势渐渐形成,汇聚成火,温暖寒冬。他们是千里送口罩的华侨,以“中国人”留名驰援同胞;他们是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用白衣奉献,抵挡“冰冷病毒”肆虐;他们是殚精竭虑的科研人员,用滚烫的身躯与冷管里的活性病毒接触……他们是这个冬天的“春天”。认真感受来自他们的温度,汇聚抗击疫情能量,你会发现,暖春似乎已悄然而至。
春天的温度来自医者的倔强逆行。病魔来临,人们远离,他们前进;病毒蔓延,人们恐惧,他们不惧。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主动签下请战书,肩负起医者的使命,与亲友们告别,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驰援武汉,救助祖国。逆行出征,是钟南山高铁餐车上的疲倦,是李兰娟昼夜研究的身影,是女医护为方便救治剪下的长发,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爱的力量亦会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手拿着火把为人们渴求的春天探路,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当越来越多治愈的患者摘下呼吸器,走出医院,绽放笑容时,逆行者的努力得以回报,春暖花开也渐渐来临。
春天的温度来自每一位平凡人的汇聚合力。“这个世界不存在超级英雄,不过是闪着亮光的普通人”。确保道路通畅的“轨道医生”“铁路蜘蛛侠”;在火神山医院,首批物业志愿者连夜开展保洁工作;数十亿的捐款、无数的爱心物资滚滚而来;快递小哥、外卖员、出租车司机……各行各业的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同心战“疫”,每个人做出自己的贡献,形成相互依偎、彼此支撑的强大力量。
时已立春,万象更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不惧风险、不计回报,用热血和赤诚守护脚下这片土地,为的是守到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在这场与病魔的攻坚战上,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一定能赢!春天一定回来!
疫情下的心得体会篇2
无数人奋战在阻击疫情第一线,有人民解放军,有医务工作者,有社区志愿者,人民警察,基层干部职工。同样有一大批人,忙碌在阻击疫情第一线。他们就是全国各地的环卫工人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环卫工人,特别是在湖北定点收治医院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他们深入疫情阻击第一线,或者在大街上打扫垃圾,或者在医院尤其是定点医院打扫卫生,清理用过的口罩、防护服。工作很累,也很危险,但是他们非常充实,非常朴实,值得我们学习致敬。
在城市街头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用辛勤的劳动,为市民打扫出整洁的马路。他们穿着橙黄色的马甲,拿着工具,每天很早从家中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平日里,环卫工人师傅们在大街上打扫垃圾,清理城市牛皮癣。疫情期间,不仅要像往常一样打扫垃圾,而且要把用过的口罩、防护服收好统一处理。有的路人没有把口罩放入专门设立的废弃口罩收集箱,环卫工人需要经常予以引导。已被放入果皮箱的口罩,要挑出来用装有消毒水的喷壶喷几下,再装进专用垃圾袋统一收起来。这样做能避免把医疗废弃物当成生活垃圾处理。微稍不注意,整日接触垃圾,处理用过的口罩、防护服,环卫工人被感染的几率是很大的。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的环卫工人每日都在辛苦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一方平安,保障一方清洁。
在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定点收治医院工作的清洁工人,非常辛苦,非常伟大。在定点收治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医生护士穿着防护服,在医院工作的清洁工同样要穿防护服。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在一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每天产生大量用过的口罩、防护服、医护用品,这都需要清洁工去处理。
满彩美,35岁,武汉市江汉区环卫工。在往常,她和同事一起负责8.4公里长中山大道的环境卫生。疫情爆发后,她和很多同事一起报名,去附近定点收治医院做清洁工。“说不害怕是假的,就觉得在队伍里我也算年轻,这个工作需要有人站出来。”面对记者的采访,满彩美这么说。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当天夜里,他们清理出100多桶垃圾。疫情爆发后,这段时间缺少保洁员,垃圾已经有三四天没人处理了。
武汉一家医院的9名清洁工,被安排到一宾馆隔离。隔离结束,酒店经理查看房间,发现这些房间干净得就像没有人住过一样。原来,环卫工人在退房前,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非常朴实,咱不能给人家添麻烦。酒店经理一边查看房间,一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从反光衣到防护服,和满彩美一样,一批又一批环卫工人告别街头,开始忙碌在武汉市各个定点收治医院和方舱。他们像医护人员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医院,给病人带来希望的曙光。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环卫工人把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捐给武汉阻击疫情。
穿着橙色的环卫工作服,戴着口罩,头顶黑色帽子,一名不愿多谈,不愿留下名字,不愿拍照的环卫工大爷,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康巴什公安分局。把由100元、10元、1元、5角以及73个钢镚组成的521.5元捐赠给武汉。
一名68岁的环卫工人,把做环卫工五年的积蓄10071元,用塑料袋装好,交给派出所民警。我的钱委托给你们代捐,把钱交给政府我放心。说完这些话,老人转身离开了。
疫情下的心得体会篇3
“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场里面冲;只要还有一块肉,超市里面不露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呆在家里守阵地!”连日来,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疫情防控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各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结合实际,通过发放疫情防控资料、张贴大字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其中又以“俚语顺口溜+流动大喇叭”的模式最“火”,通常听上一遍就会被“洗脑”,大喇叭中播放的宣传口号就如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宣传就是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这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在长期讲演中得出一个结论。1919年3月,在北大校长蔡元培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号召下,由邓中夏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希望利用讲演激发广大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悟和阶级觉悟。然而讲演效果不佳,群众往往是“瞠目结舌,骇而疾走”。面对这样的情况,邓中夏等人经过深入的反思总结后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穿的不是劳动者的衣服,吃的不是劳动者的饭,住的不是劳动者的社会,说的不是劳动者的话……所以劳动者看见我们不是劳动者,不过是穿长衫的‘先生’”。足见开展宣传摆事实、讲道理无可厚非,但当下疫情防控宣传对象是广大的基层群众,“讲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否则,尽管党员干部走村串寨、进家入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群众依旧不愿听、听不懂,更不会“买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做好防控宣传的细心、耐心、责任心,转化为阻击疫情的信心、决心、必胜心。要在防控宣传中善讲“俚语”,多讲“土话”,多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确保防控知识入脑入心、直抵人心。要有意识地将防控知识融入到漫画、表情包、图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当中,真正推动防控宣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着力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开展宣传引导,加大防控知识宣传覆盖面,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对于网络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要勇于发声、亮剑,及时进行澄清,严厉打击传播谣言、借机生事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防控宣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待人以礼,则人心所向”。在疫情防控宣传中讲理、“讲俚”主要是侧重方式和内容,而“讲礼”更多的就是突出态度的问题。如果在疫情防控宣传中态度粗暴蛮横,不懂得变通,不仅群众难以接受,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更是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全过程,以有礼有节有利的态度开展防控宣传,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换心,多讲“良言”,不用“恶语”,真正让群众在疫情的“三冬”中感受到温暖。
万夫一力,万众一心,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疫情防控宣传既有利于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更是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构建群防群治严密防线的关键一招。必须聚焦“以理服人、以礼待人、以‘俚’动人”的工作思路,以“实而又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而又严”的工作标准做好防控宣传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
疫情下的心得体会篇4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三月春晖明朗大地时,我们本应该坐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却因寒日里倏忽袭来的冠状病毒疫情而居家网课学习。
居家网课多少有些失落,毕竟隔着屏幕不能与老师如课堂般互动,也不能和同学们在课间一起冲出教室感受春天的美好;一个人的学习,过于安静,总有几分孤单。只是,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众人还得同心同德共抗时艰,我们“停课不停学”,学会适应网课学习也是一种成长。
清晨,窗外的鸟儿在枝头欢唱着,每天的居家学习开始了。打开电脑,点开“空中课堂”,今天的课程已经传送到位。老师化身主播,开启了滔滔不绝又神采飞扬的教学模式。看着屏幕上的陌生老师,我不禁有点忐忑不安:今天又换老师了,虽然比昨天的男老师激情洋溢多了,但她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呢!哎呀,蓝色字的是重点要记录的……哎呀,老师怎么又换了个问题?我瞪大了双眼,也跟不上新老师的语速,这老师这节奏太快了吧!就这样,一节课走马灯似的地结束了,而我的笔记记的实在“凋零不堪”,这可怎么办?
距离下节课还有时间,我盯着屏幕四下搜索,暗自思忖:再放一遍?于是,我点击“播放”,真的可以!我试着拖动鼠标快进,哎呀!拉过蓝色重点了。再回倒,我小心翼翼地拖动鼠标、眼睛直盯着屏幕;到了!终于找到了我要的“重点”,长舒一口气似卸下了重重的包袱。好在网课可以回放,这要是在课堂上可是无法享受这样的“单曲循环”哦!这一趟“兵荒马乱”的搜寻,让我体会了网课时代的高效快捷;更感知“学无止境”,我要学习的课程还有太多太多。
网课结束,我们老师的随堂作业也就“钉钉”出现了。惊叹于老师们的速度,真是分秒必争呀!看样子老师们和我们一样同步听课呢!趁着新课的新鲜劲儿,我快速地打开作业本奋笔疾书起来。偶尔翻书,时而思考,一阵“耕耘”后,作业完成。唤来妈妈,签字、拍照、上传,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手机“钉钉”作响,作业“已批改”。看着作业上“优秀”的红印和“老师喜欢这样认真可爱的你!”的批语,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一次作业提交,让我知道了老师们一直与我们在一起,老师在陪着我们一步一步成长。
非常时期,非常担当,我们都应是时代的逆行者,有一份力则尽一份责。让我们心怀梦想,踏实迈步,播种希望,收获丰硕。一场春雨一场暖,疫情终将如烟散去,我们美丽的理想定会变为美好的现实!
疫情下的心得体会篇5
初一早晨,本应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大街,却弥漫着一层薄雾,少有人来往,而稀疏的几个人影也都戴着口罩,神色匆匆,快步走着……
这一切的源头,便是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从12月份底发现第一例病例之后,突如其来的病毒疯狂扩散,短短不到一个月,大江南北都弥漫上了灰色的气氛,每个房屋都门窗紧闭,大街上少有人来往。每个人都焦急而又紧张的希望,这次突如其来的病毒爆发能早日结束。
直到我们开学前几天,病毒依然充斥着整座城市.当我叹息开学的日子被迫延长,课程都被取消时,学校确实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网上授课!我急匆匆的打开手机,下载了钉钉,并加入了414班级群,看着一个个同学和家长的收到字样,我心里便浮现出了每一个同学的脸庞。心里更加为之兴奋。
第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发了一个视频和学习资料,我打开了视频,看着视频的同时心里却浮想联翩:今后就这么上课?这让我有些不真实,却有些好奇:这样上课能学好么?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数学老师是用钉钉直播讲的课,而地理老师同样也是发的视频,我聚精会神的写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心里却有一些杂乱。难道以后只能这样隔着一块屏幕学习知识吗?
周一就这么过去了,周二第一节是英语,昨天的好奇也已经殆尽,于是有些无聊开来,便退出钉钉,点开了浏览器,津津有味的刷着今天的新闻,隔一会儿看一下老师在讲什么知识,看到老师讲的都挺简单我便放下心来,继续刷着今天的新闻。不一会英语课就过去了,我听见老师最后说的那声再见,有些心虚但是旋即想到反正是网上授课,老师又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于是便踏实下来。在屋子里溜达了两圈然后准备听下一节课。
周二也就这么过去了,在浏览器那浩瀚的信息中,时间过的十分快速。我抬起头,望向窗外,已是黄昏。于是伸个懒腰打算完成今天老师布置的任务。看见英语练习题,便大手一挥直接在纸上寥寥草草写下了答案。
错错错!我傻眼的望着和老师对过的答案,看着那满目疮痍的纸上的叉叉叉叉,有些震撼又有一些愧疚。却说不出为什么。我心里有些不忿,不就一节英语课吗,为什么题会这么难?我哼了一声,又望了一眼写着英语答案的纸,然后躲闪出了房间门。
周三很快就到来了,我无聊的看着老师讲着一道题目,下方的评论区刷刷啦啦的冒出很多同学的答案,我便也操起手机,跳出键盘,敷衍的打出了我的答案。可老师一看我的答案错了,并在屏幕中说到,这道题怎么会错呢,应该是这样……我看着老师细致的'讲着这道题。忽然有些温暖,有些愧疚。
是呀!尽管隔的一个屏幕,但我们班还在,我们的老师依然还在,只是隔着一个屏幕,为我们继续传授的知识。尽管病毒如此凶残,让我们终究不能面对面相见,但依然能隔着一块屏幕,畅快的交流。就算这屏幕外面和里面有多远,但我们的目光我们的话语依然可以传递。想到这里我,浑身一热,立刻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师讲课。和同学们一样在评论区"刷"起来。渐渐融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
穿透屏幕,不变的还是真挚的感情;穿透屏幕,永远有你我相伴;穿透屏幕,隔着再远心也在一起。病毒的气势滔天,却伤不了我们丝毫。
我想,梦想依然会继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