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指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领悟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应用文体,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促崛起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促崛起心得体会篇1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性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
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
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只能下岗回家。还有我国的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但是,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而中国的强大,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我们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谐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否则就无法抵御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旧中国不能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国民党反动派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出现了“大跃进”和“--”的错误,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成为了世界大国,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再次衰落下来。
促崛起心得体会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是实现腾飞的翅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仅有开放的思想,才有腾飞的翅膀。有位哲人以往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加残酷”。为什么?因为思想不解放,就象鸟儿折断了翅膀,既使不把它关在笼子里,它又怎样去腾飞呢?
回望历史,纵观古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许多思想保守的教训,也有着无数解放思想的创举。以往在“闭关锁国”封建思想禁锢下,泱泱大国,秀丽山河,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同时,从商鞅变法到科举纳贤,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无不闪烁着“思想解放”的光芒。
翻开伟人的历史,追寻伟人的足迹,你会发现,一代代伟人都是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实践者。毛泽东同志一生坚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视为自我的生命,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
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今日,县委再一次发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号召,作为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感受到了那种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的奋发精神,他犹如嘹亮的号角,给人勇气,催人奋进。
但有些人,一提到解放思想,就觉得是老生常谈,认为自我的思想没有不解放的。然而他们却是:一方面渴望发展得更好更快,一方面却又不敢大胆尝试;一方面开口闭口都讲开拓创新,一方面却又不敢承担风险;一方面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却又不敢克服困难。这种道理上明白,行动上滞后,讲起来清楚,干起来茫然的现象,说到底还是思想不解放,缺乏敢想、敢闯、敢干的雄心和气魄。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名记者到西部采访,问一个放羊娃:“你上学了吗?”“上学了。”“那你长大后准备干啥?”“放羊呗!”“放羊干啥?”“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生娃呗!”“生娃干啥?”“放羊呗!”。其实在我们蒙阴的一些农村,仍存在这种观念,挣钱盖屋,盖屋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儿子,再挣钱盖更好的屋,盖了屋娶儿媳妇。对一个普通的农民,我们对这种观念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我们的广大党政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仍然停留在类似“放羊”和“盖屋”的境界上,思路不开阔,思想不解放,维持现状,固步自封,那么,建设经济强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能沦为美丽的空谈。
中国有位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腾飞,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解放一小步,经济迈进一大步,思想解放步步迈,经济发展日日新。外国有位先哲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起地球。解放思想首要的就是敢想,敢于挑战过去,挑战传统,挑战思维定势。思想观念就象水龙头的开关,开关不灵,水流如何能够畅通!
解放思想的关键就是敢想敢闯。“深圳速度”靠什么?“浙商独领风骚”靠什么?就是敢想、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啊!巍巍蒙山养育了我们,沂蒙儿女天生就有不畏艰险,敢于登攀的精神,但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走慢了,我们落后了,原因何在?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开拓不够大胆,做法不够创新。风物长宜放眼量,足踏蒙顶可小鲁。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找出差距是一种境界,缩小差距是一种本领。只要思想解放,经济腾飞不是梦想。
瞩目今日的蒙阴大地,孕育着新的发展,昭示着新的期望。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高度,为蒙阴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完美的蓝图:按照“发展优势产业,实施追赶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三坚持,五打造”的目标要求,打造全市“最美丽富饶的农村、最礼貌秀丽的山城、最优良开放的环境、最安定和谐的社会、最具活力的县域经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期望;新的征程,意味着新的职责。蒙阴的前程繁花烂漫,我们的使命也任重道远。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人奋勇当先,个个拼搏向前。相信有我们全县人民共同的努力,蒙阴的发展必须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多谢大家!
促崛起心得体会篇3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经过以上叙述应当说,21世纪中国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这已不再是空谈而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以何种方式来完成这一进程,不仅为海外所瞩目,同样值得中国人深思。
促崛起心得体会篇4
通过集中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是形式,解放思想是手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才是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换来事业的大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克服狭隘认识、破解工作难题的“总阀门”。
我通过认真学习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讲话精神,结合我局领导的具体要求,通过对照要求找差距,解放思想查不足,感觉到自己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自己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有了“差不多”、“说得过去”的思想认识,这是典型的小富即安意识在作崇的表现。二是存在着“懒”和“散”的意识,视野不够开阔,考虑问题层次较低。三是创新能力还不够,工作亮点少。四是满足于“本事不大,老实听话”,只限于完成规定动作,不能主动出击,主动争取。五是满足于轻车熟路,不愿意再吃苦受累,存在得过且过思想。
二、查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是开启科学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扎实推进工作开展。一是破除自我满足观念,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始终做到把自己的命运同全局的兴旺发达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常怀为民之心,常怀奉献之心,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二是破除懒散观念,树立爱岗敬业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向“懒”和“散”做坚决的斗争。有了工作任务,不怕早起晚睡,不怕加班加点,继续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熬夜、不讲条件、坚决完成任务。三是破除自我封闭,树立改革开放意识。面对新形势,要善于跳出馆陶看馆陶,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争先创优意识,永不服输、永不言愁,不与别人比待遇,敢于别人比贡献。四是破除反映迟钝,树立与时俱进意识。决不等待观望,做到主动出击,主动争取,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五是破除自我封闭,树立创新意识。勇于请进来,敢于走出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和争先创优活动,立足本职,放眼大局,以自己优异成绩,汇报自己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
三、能否让思想解放之花在实践中充分绽放,是检验大讨论成效的“试金石”
一是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更新,主要看什么?就是要看困难解决了多少,问题消化了多少,工作落实了多少,是否真正做到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为促进经济发展,为促进和谐馆陶建设做出了自己的点滴贡献?这就是判断思想解放程度的试金石。我知道,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办法,再好的制度,只有落实到位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再好的措施也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对我们这些平凡人而言,也许一辈子也不可能碰上一件大事,但我们有能力作成一件件小事情。我认为,能把简单的事情办好就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我愿与大家一起,从踏踏实实做好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以贯之。二是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三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终生大事来对待,作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永不自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促崛起心得体会篇5
不知道大家看了中央2套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或书籍)没有,这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为国人树立怎样的思想,不得不向强国学习,而是学习世界列强,不是向阶级弟兄学习。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50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世界强国。
中国一贯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而这部记录片第一次首肯了结盟是强国之路必须走过的历程。阿盟、欧盟、非盟、东盟等一些联盟的建立,本来是视作小国联合对大国的惧怕,但实际上区域的一体化的形成,已经证明了结盟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发展的巨大优势。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已经看到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有绝对的同盟,但局域上的联合已经体现出富国强兵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也许就是战略结盟的开始。也许结盟战略是将来中国发展的更大优势,我们期待中国真正盟友得出现。
中国人迫切渴望能恢复的汉唐王朝时期的那种荣耀,前几年还只能是抱怨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如今看了中央2套《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使我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国家的强大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实现,而现今把这九个列强的发展告诉我们国人,便是要把中国从一个闷头固守的国家,变为一个扩张性的强国。增强国民意识,扩张国家实力的新强国思维已经在沉睡多年的中国诞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