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一段时间工作后,把获得的心得记录下来,写心得范文既要有理论性和思想性,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听爱莲说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听爱莲说心得体会篇1
前二天偶然读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虽然有个别地方不太懂,但我还是能体会到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大家都见过莲花,可又有几个能体会出莲花的高洁,莲花的君子气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丽的莲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写的那样吗?
开放的莲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莲花含苞欲放,楚楚动人。早上的莲花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晚上的莲花,若隐若现,朵朵幽芳。近看莲花,像一个宁静素雅的少女;远看莲花,好像很多身穿纱裙的女孩在舞蹈。总之,莲花就是给人一种身心清爽舒畅的感觉。
作者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道理。“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吗?”他生活在那么一个悲惨黑暗的社会里,到处充满着阴谋与欺骗,可他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品格吗?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莲花那样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听爱莲说心得体会篇2
世间花卉品种繁多,特点各异。牡丹冠绝群芳,海棠娇艳超凡,水仙雅洁清馨,可宋朝的周敦颐却独钟情于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后我才恍然大悟。莲花的外观、精神、修养无一不让我为之动容,无一不让我陷入无尽的感染中。
作者用《爱莲说》这篇文章中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借以表现出作者自身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莲花的描写正是作者对文章中心的最好的诠释。试问,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
封建统治时期,那鸣冤的鼓声不绝于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爷们却在后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数着做案人送来的“白花花”的银子。当今现代,家长掀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乐滋滋地叩响老师家门的人也不在少数。
莲花尚且能够做到不愿意隐退,不贪图荣华富贵,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当然,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非是指像刘禹锡那样隐居山林,从此不问世事,这是断然不可取的。如果不问世事,只关心自己,确实也可称为“洁身自好”,可是换一种方式,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涟而不妖”也并不是指整天穿着麻衣、布鞋这就叫做“不妖”,社会总在进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滞不前,而是指莲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断洗濯、涤荡,唯恐蒙受些微不洁的心态,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莲花素净雅致,仪态庄重的本质,而并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爱莲说》这篇文章教会我们要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垫的恶浊世风,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听爱莲说心得体会篇3
自从学过了《爱莲说》这篇优美的文章后,我感慨万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使我沉思了许久。
我渐渐地回忆起小学时期的一点一滴,那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学,只有两项需要引起重视的科目——语文和数学。每一节课,老师都讲得又慢又详细,这对于活泼聪明、善于动脑的我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为科目的简单和我的疏松,我开始和一些成绩差、贪玩儿的同学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学习开始逐步下降,上课发言的次数也越发的少了。虽然,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在当时的我看来,玩耍就是快乐。
结果便一想而知,毕业的成绩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这充满了失望与愧疚的泪水,却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这浑浊的泥水中奋力挣扎,试图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无论我怎么用力,还是无济于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绝望之际,一场瓢泼大雨及时地洒向了这里。很快,周围那浑浊的泥水变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后,太阳出来了,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我抬起了头。
我迎来了我的中学生活。
听爱莲说心得体会篇4
今天,我认真的阅读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这篇古文,不既使我心潮起伏,而且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大家都见过莲花。开放的莲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莲花含苞欲放,楚楚动人。早上的莲花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晚上的莲花若隐若现,朵朵幽芳。近看莲花,像一个宁静素雅的少女;远看莲花,好像很多身穿纱裙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了周敦颐独特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赤云之流俗的厌恶。周敦颐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这不正是作者的孤芳自赏吗?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就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见作者是多么爱慕莲花啊!
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19个月大时,由于急性脑充血而丧失了听力和视力,但她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战胜了命运。她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吗?虽然她生活在一个全无光明的世界里,没有自由和力量,但她一直坚持着,永远没有放弃的念头,不被那些“淤泥”而污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品格吗?
社会很复杂,我们要先做好一个学生,长大后进入社会才能做好一个社会公民做一个像莲一样的人,高风亮节,清雅脱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 的化身,相信莲教给我们的品质,一定能让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莲的品质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让我们贡献出自己小小的力量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吧!
听爱莲说心得体会篇5
中学里,最爱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今虽记忆力一日不及一日,当还能吟诵一二,在心灵的深处,似与自己抵足倾谈。荷花之美,在于她的清澈通透;花有花之美,叶有叶之奇,红花显绿叶,绿叶护红花。这是一种大自然的协调,一种让人畅放心情的美丽或说是感动,相互相伴,摇弋自得......
漫步荷田之畔,但见荷花各式各样,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似娇似羞,惹人遐思;盛开的花儿,似笑似舞,让人驻足;还有的迫不及待蜕去外边的几瓣,中间的莲蓬,让人想起母亲,想起孕育,想起希望。微风吹来,荷花左右摇摆,翩翩起舞。荷叶托着荷花,有节奏地跳舞。荷叶衬着荷花,美丽极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看着眼前的荷花,我不由地想起杨万里的诗。荷花的颜色是淡淡的粉红,花瓣上略带点白,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
荷花没有牡丹高贵,也没有竹子的坚毅,但它却有着一种清纯超俗的美。虽然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很纯洁,并不显得妖媚。亭亭玉立的荷田中是那么引人注目。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着,在闷热的空气中添加了新的滋味,能让人心旷神怡。立于荷田之侧,世俗之心淡了,你会拥有一种旷达的境界,一种超然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与荷相比,人只能算是一棵更高大的树,但那棵树的叶子上多少粘上了飞扬的尘土,他的枝干上难免有伤痕累累。一棵孤独的大树可以撑出一片孤独苍凉的景色,但是田田的莲花荷叶,给人的是恬静、旷远、雍容,虽贵而不华,虽傲而不形单影只。她有一颗悲苦的心,已经过千疮百孔的沧桑,却用生命的绿叶,擎起朵朵如火的花朵,脱下衣裳,把最美的肉身奉献给人类——这是一种怎样让人敬仰的品格!
爱莲,还源于对故乡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家乡很穷。茅檐青苔,牛耕人种,鸡犬之声相闻;青柳碧水,袅袅炊烟,农人荷锄而归。如今想起,那是诗歌的意境。
但是这穷,并非那时的感觉,更多是现在对比之后的心情。那时候,吃什么,穿什么,似乎并不重要,那种感觉已经淡忘了,遥远了。但是,每一次在荷田边等待三叔隔半天才会抛来的老莲蓬,那种心情是多么的富贵。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穷,哪怕是老莲蓬也是舍不得吃的。也许是我的羸弱多病而最让三叔疼爱罢,他总是能够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满足一下我满口清香的需要。他经常调皮憨厚的朝我眨眼睛,我便会灿烂一笑。
那时候采来莲蓬之后,把莲子从莲蓬中剥出来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任务,我们也乐此不疲,经常进行剥莲子比赛,谁剥得多,或许就会得到老人的奖励。那时候,一颗莲子,都值得大家珍惜,都会让别人羡慕半天。
剥出莲子之后,大人就会拿出莲刀,以一种熟练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开始割开莲子的壳。我们这些毛孩子便在一边帮着把白白的莲子从割破的莲子壳中捡出来。经过烘干后,莲子的制作就算完成了。当年,很多农户就是靠这样的莲子置办了家庭用具,凑齐了孩子上学的学费,购买一年之中的油盐酱醋……小小的莲子,为老家那些憨厚勤劳的父老乡亲带来了踏实和依靠。我无法猜测他们的心情,但我终于理解了乡亲们那种近乎苛刻的“吝啬”:因为这莲子是全家的经济活水,因此不是孩子们嘴巴里的零食。
每年过冬时,那田里只剩下残荷寂寥着。可那荷田确是农家不尽的菜篮子。有客人来了,主人家拿不出菜来招待,男主人便会挽起裤管子,走进荷田,用脚在荷田里面踩着。当忽然不动时,两只大手往下用力挖,一会儿一根粗壮雪白的莲藕就出田了。要是哪家没有荷田,忽然来客,那家主人也会和邻居吆喝一声,走进田里,挖上几节藕回家,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就成了。
现在想起那些贫穷年代和莲子有关的故事,很感人,也难忘。那种纯朴的让人感动的农村特有的片断,就像五味的橄榄,不管你如何咀嚼,总是兴味绵长而让人遐思的。如今回到故乡,带着孩子在荷田边漫步的时候,孩子总会提出很多在我看来很无理的要求,诸如摘一朵荷花玩,诸如摘一个嫩莲蓬吃。路过的乡亲总会毫不犹豫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我还是大声地喝斥制止,总会惹来乡亲大惊小怪的埋怨:一朵花一个莲蓬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当年了!
呵,是呀,不是当年了。如今故乡“志棠太空白莲”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莲子已经过太空育种,故乡人民已经把莲子作为发家致富的工具,已经不是那种靠它过过小日子的时候了
听爱莲说心得体会篇6
首先,从文章来说作者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来表现莲的品质的。君子精神中的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
?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没有达到他心目中君子的地位,孔子对他称赞最多,虽然称赞他“好学”,但只以“仁人”相许。他甚至觉得自己也达不到这个标准。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就这么九个要求,却十分的难以达到。九思总结起来无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把乾当作马,坤当作牛,君子在常人眼中就是龙象,就像刘老师说的欲为龙象,先做马牛。莲在淤泥中已经做过马牛,出来后才被认为是龙象,人在成为君子前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是君子,肚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天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他一样坚强。所谓地势坤,就是君子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之胸怀,厚德载物,大地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高山峡谷,平原江湖,都是天的运行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大地的形成源于天。那么君子就像大地,学会包容理解。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君子;一个自强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并像天和地一样,学会坚强与包容。这么看来,莲,为什么能成为君子呢,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可是四君子里为什么偏偏没有莲,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莲既已得人心就不须有排名了,君子不为身外之物所动,即使没有排名,莲作为君子人们也不会有意见。
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君子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则是君子方正质朴的优雅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君子庄重的仪表。莲可以接住水却不沾染,正是有包容万物之胸怀。莲在风雨里屹立不倒就是有天的坚强、劲健。莲和君子像天和地一样,都学会坚强与包容,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标准中走向成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