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我们内心产生感悟后整理成的文章,你知道该如何写吗,拥有正确的写作思路,才能写出一份出色的心得体会,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成功书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成功书的心得体会篇1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是一种以苦为乐、不计名利、甘为人梯、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甘于为航天事业贡献智慧、心血和力量的博大胸怀。正是依靠广大航天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才铸就了中华民族征服太空的一座座里程碑。
50多年来,几代航天人不计得失、无怨无悔,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模范。这充分体现了航天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追求,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做无名英雄,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呕心沥血,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航天人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像拧螺丝一样把自己拧在工作岗位上、拧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充分体现了航天人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奋力开拓的远见卓识。回首过去,航天人居安思危,刻苦钻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梦、飞天揽月梦;着眼未来,集团公司通过大力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加大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努力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把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集团公司始终把提高载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科学严格的管理,以极其严肃、极端认真、极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程序,真正做到了严慎细实、有条不紊、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视质量如生命,以举轻若重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个隐患,以举重若轻的自信应对每一次挑战,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神舟飞天的连战连捷。
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参与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既是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工程实践中,各条战线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密切协作,形成了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一是顾全大局。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确立工程“一盘棋”的思想,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确保全局需要。二是勇挑重担。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宏大,协同单位广泛,协作项目众多,协作难度巨大,协作要求苛刻。所有单位和个人坚决服从工程研制的需要,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就战斗在哪里。三是密切协作。总体设计与分系统之间、设计与工艺之间、老一代专家与年轻研制人员之间、研制第一线与保障服务之间团结一心,按照“有问题共同商讨,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担当”的协作原则,不分主辅,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四是大力协同。每一发火箭、每一艘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研制与发射成功,靠的都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奋斗。各单位、各系统、各研制队伍,不论前方后方,不论什么岗位,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当前服从长远。
成功书的心得体会篇2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的实验平台,开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太空环境中新材料、生物制品和新工艺的综合研究。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弘扬航空航天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都会发挥重大作用。
成功书的心得体会篇3
20xx年11月3日,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从文昌发射中心101工位发射升空。这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标志和里程碑。
长征五号大型火箭的出现,使中国运载火箭的运力比肩国际同类火箭——更具体地说,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中国老一代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之最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8.6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之最是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的5.5吨。由于火箭运载能力不足,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只能委屈地设计为8吨级的航天器,而苏联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就是20吨级,美国更是使用土星五号火箭发射了80吨级的天空实验室。至于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中国同样深受火箭运力不足的困扰,发射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火箭不得不专门精心减重,压榨每一分潜力。
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中国火箭运力不足的局面。具体地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目前包括两种不同的型号:长征五号火箭和长征五号b火箭,前者是一种“二级半”的火箭,后者是一种“一级半”的火箭。所谓“半”指的是火箭的助推器,它们燃烧时间比中间的芯级短得多,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半级”。
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879吨,起飞推力107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这个运力不仅比现役的长征三号乙火箭高出两倍多,也远高于俄罗斯质子火箭的6.9吨、日本h-iib火箭的8吨、美国宇宙神5火箭最大的8.9吨,以及欧空局阿里安5eca火箭的10.5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理论上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也仅有8.3吨,而设计运力更大的重型猎鹰火箭,恐怕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进行首次发射。目前,仅有美国重型德尔塔4火箭以14.2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力比长征五号火箭略胜一筹。
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长征五号火箭直接奔月轨道的运载能力超过8.2吨,这个运力也仅次于重型德尔塔4火箭,可以发射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至于火星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目前官方尚未公开相关数据,不过从20xx年火星绕落巡一体的探测器任务的论文推测,长征五号火箭的火星运力超过5吨,比美国猎鹰九号火箭4吨的火星转移轨道运力高得多,也优于宇宙神5火箭和阿里安5火箭。
目前俄罗斯的质子号、美国的宇宙神5和德尔塔4火箭都有直接将卫星送入静止轨道的能力,其中质子号火箭静止轨道运力为3.25吨,宇宙神5火箭为3.9吨,重型德尔塔4火箭则高达6.75吨,欧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和日本的h-iia/h-iib火箭没有直送静止轨道的能力。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中使用了远征二号上面级,构成“三级半”的构型将卫星直接送入静止轨道,直送静止轨道的运力超过5.1吨,仅次于美国的重型德尔塔4火箭。
成功书的心得体会篇4
长征五号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完成总装,其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将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将大幅提高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涯,再到冲上太空,承担“天地运输走廊”的重任,长征五号火箭凝聚了800余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现场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亲眼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晚8时22分,全新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顺利将五类六项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长征五号火箭未来将成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长征二号、三号、四号、七号系列火箭。
从数字化设计,到一钉一铆组装,再到总装完成直至冲上云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媒体报道常用“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党总支书记张北军亲眼见证了长征五号火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他向记者透露,中型火箭长征七号只是津产火箭的首秀。真正的“大”火箭,直径达5米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本月底在津完成总装,今年下半年实现首飞。
成功书的心得体会篇5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是日拂晓,喜讯传来,国人振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将对接天宫,开启半年征程。中国航天事业,又上一层。
毛主席昔日“上九天揽月”之宏图,不再是梦。航天事业,科技巅峰,群体作战,众志成城彰显国力,引领未来,造化苍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巨,然着眼未来,乃深远之计,关系国计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梦。若夫拘于小家之见,则航天与我有何干系,则漠不关心,反怪劳民伤财,真乃愚见。非也,航天事业,人民与共。一者,其事关人类大局,发展之高度,彰显国力,引人尊敬。二者,其于太空探索,科学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关国家安全之大计,抢占科技制高点,方能不受制于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对内可科学研究,以成果来造福国民,以荣誉来增强民族自信。对外可服务大家,提高安全,促进人类共赢。如是者,方是航天事业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无止境,上天入地,国之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复兴。航天英雄,寄托亿万人之梦,敢于担当,勇作先锋,时代之楷模,国人之春风。民族复兴,始于儿童。航天熏陶,点燃梦想,去娱乐之浮躁,还高尚之信仰;树高远之志向,去物欲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梦,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虫,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树新风,利苍生,如是者,乃长征精神之延续,两弹一星精神之传承,民族有望,中华复兴。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曾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诸如此类,方是民族文化浩气之风。
故可知,宇宙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无畏,大爱利苍生。重塑信仰,民族复兴。诚所谓:心无国胆人无根,人有担当国有梦。
成功书的心得体会篇6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