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工作汇报

语文教案优质7篇

教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教案优质7篇

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看图认识汉字8个汉字,能读准字音,初步了解字义,认清字形。

教学重点:读准8个汉字的字音。

教学难点:认清8个汉字的字形。

教学准备:字卡、图片、贝壳等。

教学流程:

一、唱一唱,歌曲导入

喔、喔,天亮了,太阳出来了,花儿也笑了。我听说动物乐园要举行生日大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吗?好,那就请大家坐上健康快车出发吧!(唱一唱)。

我们高兴地来到了动物乐园的门口,首先,我们看看是谁来迎接我们?(出示犬图),来,让老师去听听小狗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嗅,它说,非常欢迎我们来到动物乐园,但进去必须先读好它的名字。(小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听老师读,发现了什么?)谁会读?

二、互动交流,我会读

(一)听读,认识犬

1、师范读生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你喜欢小狗吗?为什么?(生自由说)。是,它也喜欢我们,欢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动物乐园做客。来,我们一起再叫叫它。(生读犬)

过渡:

1、进入动物乐园的大门(翻开课文25页),你最喜欢哪些小动物?告诉你的同桌。(生自由交流)

2、说说你认识哪些小动物的名字?

(二)唱一唱,认识鸟

1、读一读,你想请谁读?还有谁想读?(读)

2、你还认识什么鸟?长得怎样?说说看。(说各种各样的.鸟)

3、今天,小主人过生日,你认为小鸟怎样祝贺小主人?唱什么歌?

(三)说一说,认识羊(识字方法)

今天,来参加生日大会的小动物可真不少!你还认识谁?来,说一说.听,mie

mie谁来了?

1、谁认得它的名字?来,读一读。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你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羊字?谁有比较好的方法记住羊字。

3、谁再叫叫它的名字?mie

mie

小山羊(小绵羊)

(四)舞一舞,认识鹿(生活中发现)

生日大会可热闹了,小鸟飞翔(唱歌),小羊唱歌,还有的在跳舞,猜猜,今天是谁过生日。请你猜猜是谁在跳舞?

是呀,跳舞的小鹿来了呢!来,谁叫小鹿的名字?(生读-反复读-想读-拼读),哪发现了鹿字。谁愿意学着小鹿的样了跳跳舞?边跳边说他的名字。

(五)谈一谈,认识鱼龟贝

生日会上,大家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热闹声把水里的什么动物惊醒了,来,一起来看看。

1、谁认识它(鱼),叫叫它的名字。(生读-纠正读-评读-比赛读)

2、你认识鱼吗?来再叫叫它。(生反复读)你是哪里发现的鱼字

3、热闹声还惊醒了谁?(看看,说说)龟指名读,抽查读。你喜欢海龟吗?(生读----再读----评读)

(六)看一看,认识虫(读)

大家唱呀跳哇,玩得可开心啦,在草地上睡觉的小虫也开了眼晴,竖起了耳朵,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虫儿,谁认识它?(生读-评读-纠正读)

三、体验感受,我会读

1、范读,指名读------诵读(师示范读,生一读)这些小动物一起为小鹿唱起生日快乐歌,来,我们一起来唱唱。

2、唱完生日歌,吃蛋糕了,你认为这一块蛋糕分给谁?你猜?(小鹿已经为他们按排好了顺序。生猜,读。

四、读一读,延伸拓展

生日会上,还有许多客人,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也来参加了?(生自由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来,我们再次坐上健康快车回家吧!回家之前,与小动物们说声再见,你想与谁再见,来,说说。我们一同与它们再见。(再次读8个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1.熟读诗歌,掌握其主要内容。 2.体味诗歌的内涵以及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

b 过程与方法:教师对创作背景稍加介绍,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疏通文意,最后通过讨论,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c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d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让学生朗读作品,体味诗歌意境和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难点:

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体会作品深意。

e教学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西方诗歌的特点加以介绍,突破东西方诗歌的理解隔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f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应有足够的了解。2.查阅资料,了解东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字词,标记疑难处。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介绍背景,导入

1.了解东西方诗歌的异同

2.组织朗读

2.朗读诗歌,体会文意

3.深入分析

3.体味诗歌深层含义

4.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4.完成练习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师:与前面几篇诗歌不同的是,本文是一篇外国诗歌,大家看标题,《樵夫,别砍那棵树》,这个题目与前四篇诗歌有何不同呢?

这个标题是一句话,且较为直白,一看题目就知道该诗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2.介绍作者生平及诗歌背景,对东西方诗歌的异同要详加介绍。

二、组织朗读,体会文意

1.范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感情。1.听教师朗读,感受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感情。

2.抽几名学生分段朗读,并加以评析。2.分段朗读。

三、深入分析

1.师:通过朗读,这首诗的`大意同学们应该知道了吧,谁能讲给我们听听?2.师:作者在诗中多次请求樵夫别砍那棵树,作者为什么对这棵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它对作者来说就那么重要吗?抽多名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1.生: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老树深厚感情,请求樵夫手下留情,不要将它砍掉。2.积极参与讨论,理清诗歌的层次。生:老橡树在诗人笔下成了诗人及其家人的庇护者,是他们欢乐的源泉,是过去美好年华的承载者,怎能忍心让人砍掉。

3.师:这首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3.细读课文,划出拟人语句。

四、完成练习

1.组织讨论:这首诗发表于一百七十多年前,现在有些环保主义者把它当作是宣传环境保护的诗加以宣传。它的主题仅仅是环境保护吗?

点拨;该诗不仅倡导了环境保护,它还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同时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2.导入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指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

3.指导完成随堂练习。

五、本课小结:本课分析了东西方诗的异同,使学生对诗歌的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本诗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对诗歌蕴含的深意进行了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六、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环保问题已成了当今世界一个共同性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形势下,我们该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七、练习设计

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遮蔽 参天 心弦 拯救 无所事事 嬉戏

2:诗中的前几段将老树都称为“它”,到了最后一段则改为“你”,这表明了什么?

教学反思

1.诗歌绝大多数都是适合朗诵的,虽然本文是翻译诗,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

韵脚,提醒学生朗诵时注意。

2.这是首内涵丰富的诗歌,学生们很难领会其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引导。

?作者介绍】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是个记者、诗人和戏剧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是他最著名的还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该诗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对这首诗十分珍爱,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xx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字形美。认识一个部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认识方位。

3、激发学生识别方向的下兴趣以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方位。

教学准备

教师:1、在太阳的早上把学生带出教室,面向太阳站好来确定学校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

2、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学生:1、回家了解自己家的大门朝什么方向,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2、自制太阳形状的生字卡片。

建议教学本课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始游戏,感知方位

1、在《健康歌》配乐下,让学生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前看,初步感知方位。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对照图画,自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3、听到大家的读书声,课文里的一些词语高兴地跑出来了,你认识他们吗?

4、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2)摘掉拼音小帽再读;(3)交流自己最得意的认识拼音的方法;(4)同桌利用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5、生字开花游戏:给生字组一个词语或说一句话,它就开出花朵来。

三、读中感悟,指导背诵

1、边读边借助动作表演,感知方位。

2、学生试着在书上的插图中标出东、西、南、北的位置,互相交流,说出理由。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傍晚时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哪个方向?

2、让学生说说自己座位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学,转身后再看看,前、后、左、右又是哪些同学。

3、在生活中你还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点拨。如:用部件法记忆早字

3、重点指导书写早、后、西字。

4、学生练习,自评互评。

六、个性练习

1、请学生谈谈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又从哪里落下去。

2、让学生说出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

附:板书

语文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会认植、如、旅等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读准为、得两个多音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如、她、它、更、识五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教学准备:生字卡片、ppt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新词,规范书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得、为的字音。

(二)了解“降落伞”、“铠甲”等的词意。

五、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当我们长大了,就会离开妈妈,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么,我们身边的一些植物,是用什么好办法来旅行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植物妈妈有办法》。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认识植字。教师带读音,组词,怎样记住。

比较直—植—值三个字。说一说你知道的植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可爱的植物。请你们打开书,小声读一读。学生回答。

(三)学习字词:

1、同学们读的真认真。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请你自己先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或者是词语,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检查自学:

小组汇报:学生按照小组发言顺序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造句,记忆字词。旅、如、备、纷、底、刺、炸、离、察、粗、识,并给生字、组词、造句。

认识多音字:děi(就得)指名引导学生组词、造句。

dé(得到)

de(打得好)

为的读音。另一个音:为什么的为。哪一组还有补充?

教师补充:察这个字:宝盖头+祭祀的祭,表示在祭祀时候进行审视,是观察审视的意思。

补充词语:

旅行旅游旅馆旅客

炸开爆炸炸弹轰炸

反义词:粗——细粗大——细小粗心——细心

指名领读词语:

底底下到底根底

刺带刺刺猬刺??

离离开离别远离

察观察检察督察

(四)学习朗读课文:字宝宝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读书提示:把每小节课文自己先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和小组的同学读一遍。

汇报读书情况。

1、第一小节: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他读的怎么样?预设:多音字读的准确,问句读的有语气。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这一段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四海为家的意思:到处都可以当成自己的家。比如:田野、山洼、院子。再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第二小节:指名读。出示图片,认识蒲公英生长的三个阶段,降落伞。

理解纷纷出发的意思:多而杂乱,一个接一个。例句:大雪纷纷扬扬地下。放学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

同学们观察蒲公英种子,就像一把小伞(理解降落伞),可是要想走遍天涯,还要谁来帮助他?风。再读,齐读。

3、汇报读第三节:指名读句子:出示“苍耳”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说一说其特点。(有刺,扎手,椭圆形,灰色的)。利用图片理解“铠甲”,

苍耳妈妈要送走自己的娃娃还要谁来帮忙?动物。理解:挂的意思:钩住:借助于钩子、绳子等使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这里指的是,小动物把苍耳的种子带走。带到田野、山洼。

再读这一节,个读,齐读。

4、汇报读第四节诗歌:读出啪的一声的声音及蹦着跳着的动作。出示图片,认识豌豆苗,豆荚,太阳晒豌豆种子后炸开的样子。

这些小豌豆,蹦到哪,跳到哪儿,那即是他们的家,他们就也以四海为家。指名读这一小节,齐读。

接读课文。教师读植物的名字,学生读后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读诗歌第5段: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请学生朗读第五节诗歌。

提问: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许许多多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理解:仔细就是认真细心,粗心就是马虎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朗读,使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互查,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巩固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生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

(五)指导书写: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如、它、她、更、识。引导学生观察“她”这个字。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师范写后,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展示,评价。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书写结构,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在展示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自然界中的植物妈妈,各有它们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认真观察,积极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文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景物特点,感受景物美

3.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四.授课方法

自主预习 阅读感知 讨论归纳 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

阅读“三到”

六教学过程

【亮标明学】

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合作互学】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内容。

(二)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春”字,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主体部分描绘了哪几幅图?

2.了解特征:文章在具体描绘春的五幅图景中,各写出这些景物怎样的特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文章开头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什么?

4.重点研讨“春风图”学生先朗读,然后解决以下问题。

(1)本段重点描绘出春风怎样的特点?

(2)课文分别从人的哪些感官来写春风的,找出对应的句子。

(3)课文运用这种方法写春风的好处是什么?

(4)找出本段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语句,并加以赏析。(教师对赏析方法进行指导)

示例:

句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赏析:句中“酝酿”这一动词,原指造酒发酵的过程。句中指春天来临后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一样越来越浓。形象写出在阳光下这种芳香不断加浓的过程。

5.学生分组学着研讨“春风图”的方法,赏析其它四幅图中的'一、二幅。(共同设置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决)

6.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结合课文谈景物描写的方法。

【释疑助学】

1.文章结尾三段各用什么来比喻,赞美春的什么特点?文章抒发了对春的怎

样的感情?

2.课堂总结

(1)主题:这篇优美的______________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景象,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抓紧

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精练固学】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 了解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对他的评价。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 了解评传的特点,学会阅读评传类传记作品,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作者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大无畏精神,教育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不低头,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评传的特点:史述和评论相结合。

(2)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凸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凿壁偷光,匡衡才成为学者;呑毡饮雪,苏武才完成使命;卧薪尝胆,勾践才成就帝业。很多时候,磨难和痛苦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弱者磨损意志,让强者成就伟大。今天,我们把阅读的视角转向欧洲,去拜访一位天才的音乐家--贝多芬,去听一听他那摄人心魄的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板书: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讲解文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人物传记阅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设题方式如下: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针对这些题型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本文:

①阅读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

②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③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④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按照以上方法和思路,我们进入文本阅读。)

三、文本学习

(一)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把握人物的品质特征。

1、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提问:课文哪一段主要描写贝多芬的肖像?(明确:课文第1段。)

2、这段肖像描写抓住了哪些特征?

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运动家般的骨骼(强健,旺盛的生命力)

脸色:土红到黄黄的(病态)

额角:隆起而宽广

头发:浓密而逆立(不修边幅、倔强不屈)

眼神:威力而有犷野的光(孤僻冷峻)

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结实得厉害

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

表情:忧郁,哀伤

从宽广的额角,狂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作者细致地雕刻了贝多芬特异的相貌。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尽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和气质。

3、从这些肖像描写可以看出贝多芬怎样的性格和气质?

性格倔强,意志坚定、外表强悍有力、内心慈悲善良,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战胜悲苦的资本。

(二)讨论探究,概括人物事迹。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和挫折呢?

提示三个方面:物质生活条件 身体健康状况 爱情亲情体验

物质生活窘迫 身体残疾多病 精神孤独无依

(三)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品质特征。

1、贝多芬不是命运的宠儿,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苦难落到我们身上,会怎样?

逃避/酗酒/面对……如果出生贫穷,有人可能会埋怨:我怎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父母;如果身体有残疾,有人可能会悲伤,甚至自暴自弃;面对困境,弱者的选择往往让人失望,强者的选择才会让人敬仰。)

2、在这苦难的深渊里,贝多芬是如何选择的?(大家用原文语句回答)

“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

3、这是来自灵魂的呐喊,贝多芬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

创作音乐

4、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灵魂创作音乐的天才;对侄子像儿子一样的慈善家;世界没有给他欢乐,却创作欢乐给予世界的大师;是与命运抗争的强者;是战胜了平庸和痛苦的英雄。

四、延伸拓展,走近生活。

1、思考:我们总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其实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大家想一想,除了贝多芬,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像贝多芬那样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也取得了成功?

例如:古代的:凿壁偷光的匡衡、卧薪尝胆的勾践、“史圣”司马迁

外国的:保尔、霍金、海伦凯勒……

中国的':邰丽华、张海迪、半丁、杨光……

2、同学们都谈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人。这些人物都很了不起!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迪?

出身卑微,如果努力奋斗,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身体残疾,如果意志坚定,也能到达成功彼岸;

身处逆境,如果顽强拼搏,也能创造人生辉煌。

五、课堂小结

三日不眠,才有名画《日出》震惊画坛;十年辛酸,才有名著《红楼》震惊文坛;一生苦难,才有名曲《命运》震惊乐坛。下面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欢乐情感,汲取精神的力量。

六、作业布置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成就突出的人,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自己的视角为他写一篇简评,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外貌特征—特异(不同于常人)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出生背景—卑微平凡 战胜平庸

童年回忆—不幸窘迫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物质生活—贫困艰难 战胜命运 走向成功!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爱情经历—孤独无依

抚养侄子—叛逆无情 战胜痛苦

身体素质—残疾多病

教学反思

收获:

一、课堂语言要干净、精炼、准确,同时也要富有美感。此次讲课的课堂语言一部分出自自己的思考,还有一部分是同事的帮助。精炼准确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更有效,也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课堂组织的学生活动要有效。刚接触新课改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堂活动,但是现在想来,其中有很多都是无效的活动,既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又没有让学生有真正的收获。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时,不能只是流于表面的活跃、热闹,一定要精心设计,并且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

三、课堂要围绕文本展开。语文教材所选都是经典篇目,经得起岁月的磨洗,经得起我们细细的品味。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为了拓展、拔高而完全脱离文本,那样只是舍本逐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研修心得优质8篇

幼小衔接学教案优质6篇

谁的牙教案优质8篇

螃蟹舞教案优质8篇

小学语文节心得体会优质8篇

小学语文组教研总结优质6篇

语文的个人总结优质6篇

小班《音乐》教案优质5篇

语文云教研心得体会优质8篇

音乐鉴赏课教案优质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382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