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工作汇报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8篇

制作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梳理教学思路和方法,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参考8篇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1

目标:

1、学习按群数数(以10为单位)、计数,了解多种数数的方法。

2、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商议解决问题。

准备:操作材料

过程:

1、欣赏与引疑: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一)——宝宝看店时发生了什么事?

“想什么办法会使生意越做越好?”

2、讨论与尝试: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宝宝,会有什么好办法?

借助操作材料,尝试按群数数。

交流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哪一种方案,最快最清楚。

3、实践与思考: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二)说说议议:爸爸介绍给宝宝一个什么好办法?

想想试试:两个幼儿同时数,一个一根一根数一个一堆一堆数(10个一堆)。比比哪个人数得快。

操作实践,体验按群数数的便捷。

交流各自的取货方法,相互启发。

4、迁移与创造: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

(三)“除了10个10个地数,还有什么方法也很方便呢?”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会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尝试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

2、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感受反复实验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

2、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支撑面与物体平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硬纸板若干;

2、记录纸、吸管、水彩笔人手各一支。

3、盘子、橡皮、纸杯、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些圆形的纸片和小吸管,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幼儿自由猜测)

师生进行猜测、讨论

2、探索,验证圆形纸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教师:这个小吸管能把这圆形的纸板顶起来吗?(幼儿讨论、猜测)

2)、动手操作

3)、表达交流: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老师这边还有一些纸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小吸管能把它顶起来吗?想不想试一试

3、尝试顶各种形状纸片,进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师: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老师这里还准备一些图形,还有记录表,把你们自己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图形顶起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小实验。

(1)提出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要细心、耐心,不要放弃,多试几次,(2)把你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顶起来的,就在实验结果这一栏打勾,不可以顶起来的就打叉。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师生验证 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原来,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竖直,另一只手把纸板稳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断地调整纸板的位置,直到找准位置才能稳当地停住。那么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三)继续探索,寻找、记录顶点位置

1、教师:现在,我们要再试一试,直到纸板能够稳当地停在吸管上时,(1、)你用吸管顶好不动,然后用吸管把铅笔顶住纸板的位置画个圆圈,画好后马上用吸管验证一下。

(2)、如果自己一个人不行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差。

3、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为每张纸板都找到了一个能稳稳当当顶起来的点,其实这个点可不是普通的点,它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物体的“重心”,每一样东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体稳稳当当地顶起来”

(四)生活经验迁移

1、教师:老师现在收集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重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只要我们找到了它们的重心,就能在那一点上稳当地把它顶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3、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东西,也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重心”的资料,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动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给孩子带来了一节科学活动《顶纸板》,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我先通过各种图形导入,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测那些图形纸板能顶起来,再实践到用勾线笔顶起纸板,探索由易到验,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点:

1、探索由易到难,体现学习的渐进性,通过尝试找到支撑点,幼儿很快用吸管顶起纸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为孩子们积极参与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铺垫。

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再次借助各种图形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3、用勾线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时,孩子们有的将勾线笔立在桌面上,再将纸板平放在笔头上,这样更有利于找到纸板的重心,使得纸板平稳地顶在吸管上稳当顶着纸板,虽然刚开始找不到平衡点,但通过多次的试放,孩子们终于成功地顶起纸板了。

不足之处:

1、科学活动语言要简练,轻声指导这点老师话过多。

2、第二次探索用笔头顶起纸板时,要求提得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幼儿将手顶在纸板、有的吸管没握好,导致吸管歪歪顶不起来。

虽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平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3

重点领域:科技、语??

活动方式: 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保护色

2、教具:小动物头饰,用尾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捉你藏的游戏吗?我数1、2、3你们藏起来吧。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二、展开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教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呢,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2.课件:动物保护色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等。)

3.讨论:

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教师小结:隐身。

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再次观看课件:动物保护色

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如:硬刺--刺猬,自切--壁虎

5.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三、游戏:动物隐身

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交代游戏玩法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相出最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看谁保护的最好。

教师:打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快快想办法吧。

幼儿在游戏中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5

【活动设计】

生活化科学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反映了科学经验与生活现象的完美结合,“顶一顶”来自于孩子们的自发游戏,一些物品顶在头上很好玩,做一个集体探究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谛悟其中奥妙”的无痕递进。

【活动目标】

1、探索“顶”的方法,感知不同物体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支点,积累使物体保持空中平衡的相关经验。

2、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物的乐趣。

3、感受顶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顶物在生活中的运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杂技节目《顶物》ppt;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2、幼儿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纸板每人一张;②不规则纸板每人一张;③可以顶起来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顶物的工具:记号笔、牙膏盒、矿泉水瓶、彩色纸棒等。

3、红绿小圆点每人2个;水彩笔;工具盒5只。

【活动过程】

一、设问引出,初次体验顶纸板。

1、教师:今天我们用纸板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谁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2、请个别幼儿尝试,师小结。

二、第一次探索:顶正方形纸板,发现神奇的点。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种工具把正方形纸板顶起来。

2、幼儿尝试顶纸板,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分享成功的经验

4、引导幼儿发现神奇的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不规则纸板,寻找神奇的点。

1、提供不一样的`纸板,幼儿猜想并记录。

2、尝试中找到神奇的点并记录。

3、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4、小结:只要找到神奇的点,就能把物品稳稳地顶起来。

四、应用:生活中的“顶一顶”。

1、(出示ppt)观看杂技表演。教师小结。

2、学做杂技演员顶球,感知另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表演游戏:我们也来“顶一顶”。

1、幼儿自由组合生活用品尝试顶物。

2、在音乐声中上台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 学习用语言和图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 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 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 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 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 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 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 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主要构造,知道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2、能辨认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自制钟

2、课件ppt

3、游戏题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时钟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教师小结: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课件、观察交流

(一)认识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引导幼儿欣赏钟表,从中认识钟面结构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钟表,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ppt课件),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钟表上有哪些数字?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原来钟是由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

师:比比看,两根表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小结:个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针,个子矮的是哥哥叫时针。

2、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时针和分针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员。

提问(1):请幼儿猜猜时针和分针跑步比赛谁跑得快?

提问(2):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

小结:分钟走一圈,时钟才走了一格。(弟弟长,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认识整点

1、教师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整点运转规律。

提问(1)三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点整时,时针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在哪个数字上?7点整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在哪个数字上?

2、老师归纳: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三、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

1、游戏《修理钟表》

教师充当钟表店的管理员,放歌曲《钟》,幼儿根据老师唱出的时间,在自制的钟面上拨出时间,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钟表,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钟表,就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看时间,到点睡觉,吃饭和学习。

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老狼(教师)出示标有时间(整点、半点)的钟面,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2)幼儿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钟上拨出老师说出的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篇8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事物和现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中稳定性是三脚架的一个特性,而这个特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且孩子们可能对三脚架关注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了"神奇的三脚架"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以"帮助小球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究,迁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3.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活动难点: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棒若干、橡胶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个、毛线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记录表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橡胶泥做的小球,它没有腿,整天只会滚来滚去。它梦想有一天能够长出长长的腿,可以站得稳稳的高高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帮它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次操作,尝试借助小棒让橡胶泥小球站起来。

(1)教师出示小棒和橡胶泥小球,请幼儿想办法利用小棒让小球站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探索结果,让幼儿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是怎么让小球站稳的。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小棒让小球站稳。

(1)教师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帮助小球站稳。

(2)幼儿猜测最少要几根小棒能让小球站稳,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3)幼儿尝试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让小球站稳。

3.运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让小球稳稳的站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进行操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用三根小棒帮小球又快又稳的站起来。

(2)讨论交流操作的结果和方法。

(3)教师小结,让幼儿了解三脚架稳定性的特点。(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小球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4.发现三脚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提问: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脚架?

(2)播放ppt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三脚架在生活中的运用。

5.自主尝试制作三脚架

(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脚架"吗?(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线、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自制的三脚架。

四、活动延伸,进一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三脚架呢?

教学反思:

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归宿。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制作架子鼓”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关于茶的音乐教案参考8篇

中大班语言课教案模板8篇

大班健康码的教案参考8篇

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教案模板8篇

科学真有趣教案模板5篇

幼儿安全工作计划2023幼儿园大班教案参考8篇

幼儿园大班蒙氏教案模板8篇

幼儿教案大班安全教案模板7篇

中大班语言课教案参考7篇

大班《排序》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46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