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工作汇报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7篇

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优秀的教案应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7篇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彩带的运动轨迹,尝试绘制彩带舞图谱;

2、在感受音乐和认识竖排队形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团体表演。

3、体验同伴间合作舞蹈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跳彩带舞:我让彩带跟我跳了一个怎样的舞

1、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

2、根据幼儿回答逐个示范动作。

3、出示相应图片,请幼儿尝试。

4、请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二、请幼儿创编绸带舞。

1、幼儿分组制作舞谱,自我分配任务。

2、幼儿制作图谱,教师巡回指导。

3、张贴幼儿完成的舞谱,教师带领幼儿跳彩带舞。

三、变化队形跳绸带舞。

1、除了动作在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

2、播放教师跳的绸带舞视屏。(有队形变化)

3、出示队形图(脸的朝向图),解决竖排、横排。

四、出示新图示,尝试看图谱跳绸带舞。

1、教师带领幼儿看图示跳。

2、教师带领幼儿跳。

3、面朝客人教师跳。

4、教师带领幼儿围成大圆,面向中间,在教师带领下跳绸带舞。

活动评析:

首先,我觉得在公开课中开展舞蹈活动,精神可嘉,一般教师都不太敢尝试舞蹈活动,一怕乱,二怕自身舞蹈素养不够,可是周教师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舞蹈素养好,上课精气神十足,教态亲切。

其次,教师选用的教学策略也比较好,经过让幼儿绘制图谱来创编动作,完善彩带舞;运用视屏及图谱让幼儿明白如何变换队形,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活动的关键词是“舞”,应当让幼儿舞起来,从表到达表现,要让幼儿感受音乐与彩带的关系;舞姿与彩带的关系;幼儿的动作与彩带飘逸的'关系;幼儿所有动作与彩带的关系。除了舞动彩带,身体也应当随着彩带舞动起来,最终的整套动作应当与音乐进行匹配,幼儿应当能够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地演示彩带舞,音乐与动作应当配套。

提议摒弃“教”的痕迹,能够先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舞动,然后动作与图片匹配,然后与音乐配合,完整表演。同时能够研究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让彩带在上下左右都飘动起来。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表达出来的情感。

2、能掌握歌曲旋律,学会唱这首歌。

3、通过角色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能更实际地表达对母亲的爱。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生活中与妈妈在家里的互动。

物质准备:小桌子、小椅子、杯子、妈妈头像的挂饰,能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词大意,体会歌词情感

1、提出问题,引入情景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妈妈平时工作辛不辛苦呀?"(幼儿初步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

幼儿:……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时,你在做什么?对妈妈辛苦工作回到家,有什么表示吗?"(幼儿进一步体会歌曲情感)

幼儿:……

2、观察图片,讲解歌词大意及情感

教师向幼儿按歌词内容分别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形象具体地理解歌词内容,直观感受到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对妈妈的'爱。

二、掌握歌曲旋律,清楚有感情地演唱

1、教师示范,熟悉旋律

教师先用手打着拍子,将歌曲旋律表现出来。幼儿跟着教师大拍子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唱的时候能抓准节奏。

2、教师领唱,幼儿学唱

教师有感情地先将歌曲演唱一遍,然后在分段让幼儿跟着学唱。在幼儿学唱时,教师要强调,把握节奏,充满感情地演唱。

三、角色游戏-我的好妈妈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歌曲中妈妈,一组扮演歌曲中幼儿。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然后角色进行互换。

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歌曲带来的快乐,而且能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到家,对妈妈表演《我的好妈妈》。并用除歌曲内容外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完整地介绍内容,能认真地倾听其他组的幼儿发言,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知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喜欢竞赛性的活动,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增强集体容易感。

活动准备:

1、事先选一名幼儿做主持人,并邀请几名幼儿做评委。

2、引导幼儿分成春、夏、秋、冬四组。幼儿自主选择加入其中的一组;每组推选一个幼儿做组长;各组幼儿分头寻找自己所在组对应季节的资料或物品。

3、师幼共同制作奖牌:五角星、金牌、银牌、铜牌;在黑板上粘贴每组幼儿制作的标志牌,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组。

4、活动背景音乐。

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知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播放背景音乐,邀请评委入场,并根据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就坐。

2、主持人的开场白。

(1)主持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么是哪个季节最好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更有说服力,能说服我们嘉宾评委,取得冠军。

(2)主持人依次介绍各组的名字,欢迎选手入场。

3、主持人介绍擂台赛的要求。

(1)各组按顺序轮流介绍四节的特征以及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评委根据每组幼儿介绍的内容以贴五角星的方式进行表决,得票多的组获胜。

(3)在介绍过程中,随便插嘴或影响别的组的幼儿将扣除所在组的礼貌分。

4、擂台赛正式开始。

(1)第一轮:用各种方式展示每一个季节最美的景色。

主持人:每一个季节,大自然都有很多美丽的景色。现在,我们先来听一听各组的介绍,看看哪一组介绍的景色最美。

(2)第二轮:介绍各个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朗诵介绍不同季节特征的儿歌、古诗、散文诗等。

5、评价活动。

(1)根据每一组活动的五角星的统计选出冠军,并且进行颁奖仪式。

(2)表扬发言积极、声音响亮、有创意的幼儿。

活动反思: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随着主题活动的结束,幼儿对四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活动前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答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逐步从具体走向了抽象,从单一走向了连贯,从一个角度走向了全方位地感知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及各种表达能力也出现了飞跃的发展趋势。本次活动,本活动以了解积累有关四季特诊的知识为目的,以幼儿喜欢的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展开,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全面、完整地感知认识四季特征的平台,让感知比较一年四季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全面感受四季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季节天气的主要特征,了解四季变化的顺序,并感受季节变化对人们活动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让幼儿产生集体容易感,力争为小组争光。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并掌握节奏。

2.能记忆歌词内容,基本掌握歌曲。

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音乐《夏天的雷雨》;

2.歌曲内容图谱一份;

3.有关雷雨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打雷时的场景,吸引注意力,导入活动

师:发生什么事了?

(引导幼儿观察闪电、下雨、乌云等等)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认真听,等等请你们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导入下一个环节)

二、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1.师有感情地唱一遍歌曲,并提问。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

三、出示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1.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此句歌词的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

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再次记忆歌词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听到不一样的歌词了吗?

3.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记忆歌词顺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是提问,第二段是回答)我们用?来表示提问,小嘴巴表示回答,一起听听,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都是怎么回答的?

4.看图谱演唱歌曲,巩固记忆歌词顺序。

四、分析讨论,演唱歌曲

1.出示节奏型图谱,认识切分音。

师:是什么样的节奏?(师范唱,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规律)什么样的节奏呀?我们一起边唱边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切分音的唱法,掌握正确的节奏)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师:我们请男生来问,女生来答。

五、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分析闪电、打雷、落雨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师:闪电要一闪闪,可以怎么做?打雷轰隆隆地响呢?大雨落下来可以怎么表示落呢?(引导幼儿创编,发现好的请其上前示范,没有的时候师示范动作,并引导幼儿跟着练习)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做得很棒,我们跟他一起来一遍。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怎么样?像不像闪电在发光?

2.幼儿表演,体验愉快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

教后反思:

今天我开展了一节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在前一天,我便仔细的看了教案,并进行了修改。我将目标重点定位在演唱歌曲上,让幼儿体会歌曲一问一答的形式。

活动开始了,我先情境导入,播放了雷声和雨声让幼儿倾听,提出问题: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由于很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我答案:是打雷和下雨的声音。紧接着我便立刻让幼儿学一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轰隆隆、哗啦啦,为了引出闪电,我问孩子们:一般打雷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什么呢?闪电。有几个机灵的孩子立刻说道。有了这些导入,下一步我便清唱了歌曲的第一段,紧接着我便让孩子根据我第一段中提出的问题来创编第二段的歌词,可是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创编。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拿出目标想:我有没有达成预设目标呢?第一个是欣赏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应该说我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了。那第二个演唱目标,也就是重点目标呢?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能熟练地掌握歌词,于是,我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不是很活跃,甚至有的孩子出现浮躁的现象,兴趣不是很浓厚。反思后,我发现在课堂上我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图谱,我忽视了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准备图谱或图片来进行音乐活动,而此次音乐活动我想尝试不用图谱开展音乐教学,想换一种形式开展,在活动中原本让孩子在解答第一段的问题时尝试创编第二段歌词,可是我却高估了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还是乐于在图谱的提示下学习歌曲,在歌曲演唱有趣形象的图谱对中班孩子的吸引力比较大,并且图谱能够有效地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内容。他们喜欢看着生动的图谱进行音乐活动,所以图谱在中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体会到了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并且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音乐活动,可我也在这次失败中获得了很多。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故事化的情节中,认识汉字“大”“小”,并能够按物对应地配送汉字。

2、让幼儿知道看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翻书,并能将“大”“小”汉字对应地运用到故事中。

3、初步引导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了歌唱“大猫和小猫”。

2、幼儿每人一本图书“大猫和小猫”,及教师示范的范本一套。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大猫和小猫,导入活动。

2、出示图片“大猫和小猫”,引导幼儿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

内容:我是一只大猫,大猫爱吃大鱼。我是一只小猫,小猫爱吃小鱼。大猫和小猫是好朋友。

3、引导幼儿初步认读“大”“小”。

4、迁移话题,进一步认识“大”“小”的`特征,并让幼儿学习配对。

让幼儿将“大”送给大猫玩的大积木,将“小”送给小猫读的小书。

5、幼儿分组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大”“小”汉字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引导幼儿能一页一页地翻书,并能初步读懂句子的意思。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abca的曲式结构。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加舞会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理解abca的曲式结构。

难点: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舞会音乐。

2.图谱。

3.猴子、小鸟、兔子、大灰狼等小动物的图片和头饰。

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启发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师幼互动法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

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可是大家除了劳动就没有别的活动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难免会有些枯燥。有一天,小猴子提议说:“我们来办一场舞会怎么样?肯定很有趣!”小兔连忙拍手叫好:“行啊行啊!我最喜欢跳舞了!”其他的小动物也都欣然地同意了。这天晚上,小动物们的.森林舞会开始了……

3.教师提问:你们猜猜看,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舞会呀?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把幼儿说到的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小兔子、小猫、小猴、小蛇等)

4.老师简单小结一下,参加舞会的小动物有哪些。

师:原来……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这个舞会呀,真热闹!

二、分段欣赏音乐,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1.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呀!舞会开始啦!走,我们一起去瞧瞧!

2.提问:

(1)师:在刚才的舞会中,你觉得发生了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小动物们在跳舞;它们很开心;它们在转圈圈……

(2)师:小动物们在跳舞、转圈……真开心!如果请你来扮演里面的一个小动物,你想表演什么小动物呢?

(3)请个别幼儿做一做小动物的动作。

师:你要表演小蛇你会做什么动作呢?我们跟……来学一学!如果你想表演……你有会做什么动作呢?

(4)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小动物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3.播放第二段音乐。

师:舞会上发生了什么?

幼:有很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很害怕……

师:原来是大灰狼来了呀,小动物们可害怕了,全都躲了起来。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呢?

音乐与舞蹈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在跳舞毯上进行基本的步伐练习。

2、体验在跳舞毯上舞蹈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动感节奏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泡沫板拼装的跳舞毯人手一块、箭头符号图片、跳舞图谱谱一张,跳舞录象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

(2)提问:他在做什么呀?他站在什么上面跳舞呀?

二、理解箭头含义,学习基本舞步跳法规则。

1、认识箭头,学跳基本的几个方向跳法。

(1)教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块跳舞毯,上面有什么?(箭头、圆点)

箭头有什么方向的?(前、后、左、右)

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原来跳舞毯上有四个箭头,箭头表示脚跳舞的方向。向上的箭头表示脚往前,向下的箭头表示脚往后,左边的这个箭头表示脚往左,右边的箭头表示脚往右。中间的圆点是表示把两个脚收回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带领幼儿练习,教师喊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左回、右回、前回、后回”)

(2)练习单脚跳。

a、第一遍,出示图谱(第一段音乐的图谱)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贴好的图谱),上面也有箭头和圆点。一个箭头几个脚跳?一个箭头,一个圆点,一个箭头,一个圆点。这个箭头往哪边?(右边)那我们右脚往右边踩一下,再收回来。那这个箭头往哪边?(左边)那我们左脚往左边踩一下,再收回来。右回、右回、左回、左回(教师适当示范一小段)能不能看着图谱跳呢?谁来试一试?看好图谱,丁老师来帮你喊口令,要看好图谱跳哦。(请个别幼儿跳,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醒幼儿看图谱跳)

教师:真棒,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b、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教师帮忙喊口令。

c、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一遍。

(3)练习双脚跳。

a、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张图谱,刚才一个箭头表示一个脚跳,现在有两个箭头,怎么跳?(幼儿回答)

教师:老师知道了,原来他是两个脚一起跳。

那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图谱哦,老师来帮你们点。

b、带领幼儿练习。

d、看图示,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也来配上音乐再来试一试。

三、出示跳舞图示,看图示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

(1)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跳舞的图谱,还有一段跳舞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什么地方是跳的?什么地方是不跳的?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教师提示:“这里是前奏,5、6、7起”,教师开始点图谱,间奏部分:“这里是间奏,5、6、7起”,教师继续点图谱。

教师:你们听出来没有?音乐开始的时候跳不跳?还有哪里是不跳的?(幼儿回答)

教师:音乐开始不跳的一段是前奏,是让我们小朋友做准备的。音乐中间也有一段不跳的是间奏。

(2)跟着音乐看图谱跳。

教师:是不是都想跳呀?那我们一起来吧!跳的时候,小眼睛要看好图谱哦。丁老师要看到你们高兴的样子。

(3)第二遍,和客人老师互动。

教师:客人老师,你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跳的好不好?给我们来点掌声呀!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吧。这回跳的时候,你的小手可以自由动起来,但小眼睛也要看着图谱哦。(幼儿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六、结束部分

(1)欣赏教师跳舞。

教师:你们跳的太棒了,丁老师也想来跳一跳。想不想看丁老师跳?看看我和你们跳的一样吗?(欣赏教师舞蹈,发现步伐的不同)

(2)教师:原来在跳舞毯上还有不一样的跳法,下次丁老师再和你们一起来跳。(带领幼儿一起手持跳舞毯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对十教案通用7篇

箫音乐课教案优质7篇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7篇

伞的音乐教案推荐7篇

动物音乐课音乐教案8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7篇

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最新7篇

二年级音乐下册音乐教案5篇

2024开学音乐第一课教案7篇

小班音乐幼儿园教案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760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