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情况汇报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推荐6篇

记录事迹是一种对优秀行为的肯定和表彰,要想写出优秀的事迹材料,我们需要收集详实的资料,以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推荐6篇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篇1

66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对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拼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战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奉献。

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反法西斯,壮烈牺牲;狼牙山顶,五壮士舍身跳崖;晋察冀边区,雨来智取鬼子……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此,我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开展,为建设泰安:“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做好全面准备。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篇2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国历史上,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陷入重重包围的军队转危为安的人,屈指算来,仅有几个。而西晋时的刘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琨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将领、音乐家和文学家,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西晋末年,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騷扰中原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刘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闻鸡起舞,发愤图强,希望能收复失地,还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

公元307年,刘琨带领部下一千余人离开洛陽,历经艰难险阻来到晋陽(今山西太原)。当时的晋陽由于战乱频仍,已是一座空城。刘琨到了那里,安抚流民,加强城防,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很快,晋陽城恢复了活力,到处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匈奴骑兵再次兴兵南下,围攻晋陽城。一夜之间,五万匈奴兵把晋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刘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赶紧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出城去,请求救援;一面在城内严防死守,各个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进攻。

刘琨深知晋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军的对手,便守城不出。虽然匈奴人数次骂阵,刘琨都置若罔闻。他希望以拖延时间的方式来等待援军。恼羞成怒的匈奴人却等不了,他们数次攻城,但都被刘琨带领的守军顽强地击退。匈奴人见久攻不下,索性就驻扎在晋陽城外,坐等刘琨弹尽粮绝,那时再攻城就不费吹灰之力。

刘琨在煎熬中又过了几天,援军还是未到。已是深夜,刘琨还在四处巡查。此时的他千钧重担在身,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登上城楼,看着一队队的巡逻士兵走过,心里稍感安心。但凭楼远望,不远处就是匈奴骑兵的营地,虽然灯火通明,却寂静无声,显然,匈奴人已经睡去。

刘琨深知:现在晋陽城内,粮草仅能维持半月;原本守军才不过两千,匈奴人几次攻城,又损兵折将不少;援军迟迟未到……想到这里,刘琨忍不住一声长叹,抒发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远处的匈奴营地里传来一阵騷乱,似乎被刘琨的长叹声惊醒。看到这,刘琨灵机一动,想起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的四面楚歌所慑,不战自败的故事。他赶紧命人拿来胡笳——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站在城楼上吹奏起来。

刘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忧伤的胡笳一路呜咽着传到了匈奴营地,好似慈祥的母亲在呼唤久别的游子,又似温婉的妻子在思念离家远征的丈夫。渐渐地,匈奴营地里騷动起来,许多士兵走出营地,急切地寻求声音的来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声吟唱,有的则黯然泪下。连年背井离乡的征战,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经让匈奴士兵备感疲惫。在这异域他乡,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士兵中间蔓延开来。

刘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泪流满面,吹得匈奴士兵归乡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马来报,匈奴已经撤兵北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让匈奴人军心大乱,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结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领见状,不得不下令连夜拔营起寨,退回老家。

就这样,刘琨不费一兵一卒,解了晋城之围。从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刘琨以他面对强敌时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称道。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篇3

历来,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世界观、审美观对英雄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行侠仗义即为英雄,有的人认为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而去做事才是英雄,如蔺相如,如《英雄》中的英雄;有的人认为一生坦坦荡荡、豪气冲天即为英雄,如项羽;有的人认为在生死关头能以死酬报知己、报答国家即为英雄,如荆轲等等。我却最敬佩黄继光战士,因为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国。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六班班长。他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他爱国精神深深的渗透到我的骨子里,他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我想起这壮丽山河的时刻,都会落泪,被他这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动。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篇4

“哔——哔哔”一束清脆的喇叭声穿破了云晓,打破了沉寂的黑夜……。

天边一处红日的霞光射了出来,向四周蔓延着,旭日像一个炽热的火球,从海平面上缓缓爬起,有时灰色的云会把它遮蔽,仿佛要把光明隐藏。而它从不屈服,从夹缝中找寻着光明,慢慢地,它罢脱了云的禁锢,露出了绯红的.面颊,放射出无限光芒!

长征,人类近代史册中尤为艰辛壮烈的一笔!

在云雾缭绕,轻烟未散的崇山峻岭,一条坎坷曲折的泥路上,一行浩瀚的队伍,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步履蹒跚地行进着。

水流湍急,汗水和江水交融,身负重担的红军战士们在汹涌的大江中艰难跋涉。

在历尽波折的长征途中,还涌现出了许多传奇人物。

贺子珍,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为保护伤员,身中十七块弹片;罗明、谢小梅夫妇,为寻找党组织,历经46年艰辛岁月;警卫员胡昌保,为保护毛泽东,被炸弹轰炸,英勇献身……他们都是平凡人,也许从前是站在死亡线上的一介鲁夫,又或许是前程似锦的一介书生,却都激情万丈、永不言弃、视死如归、意志顽强,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奉献一切。

王树增的《长征》,深刻记录着长征这一历史史实,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完整地展现出红军历经艰辛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一双草鞋,一杆枪,汇成一支浩瀚的中国铁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红军用行动战胜一切困难;也是一次不畏牺牲的远征,他们有的甚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怨不悔;长征更是一次传播理想的远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全书饱满厚重,深入人心,是一部纪实性文字作品。内容真实,令读者既能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又能认识到面临困难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从而教育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新上路,坚定信仰,展望未来,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篇5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

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战斗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0年9月,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

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的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2024女英雄人物的事迹篇6

陈立群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他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陈立群从教38年,担任校长3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2016年退休后,他婉拒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毅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上任后,他制定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课堂常规》等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短短两个月内学校面貌就焕然一新,得到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

陈立群十分关心贫困学生,在浙江工作时就曾资助宏志班学生,来到台江又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他还多次去医院接送、看望、陪伴生病的学生。

陈立群说:“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他与爱人商量决定,把他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已发放3批次,共有27名教师受益。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以陈立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陈立群把台江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对待,用心哺育台江的未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孩子树立高远志向,立志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家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心得体会8篇

抗疫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5篇

女党员先进事迹优质6篇

描写女老师的作文推荐6篇

英雄事迹心得最新6篇

英雄抗战事迹6篇

最美人物先进事迹6篇

先进人物事迹范文6篇

人物事迹素材作文6篇

先进人物事迹模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607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