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完美的读后感,能够将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价值传达给其他读者,引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对书中的情节和结局进行评价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阅读的读后感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爱阅读的读后感篇1
书是梦开始的地方,初次接触老舍作品总是容易进入梦乡,被我称之为催眠剂,而四世同堂这本书又显得尤为突出,三部曲嚼了许久,中间放下又拿起,可谓波转九折,今天总算给它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转载请注明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
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爱阅读的读后感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欣喜的爱好,每当人们做着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时,总会收获一份快乐。
“读书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这是我所认同,也是我所喜爱的。每当我进入书的海洋时,总是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便也由此收获了一份满足感。
一次,母亲嘱咐我到邮局寄邮包,我拿着20块匆匆忙忙上路。
在经过一家书店时,我停住了脚步,这可点了我的“死穴”,虽然心里想着:“寄邮包是正事,不能耽误。”可脚步却不知不觉的奔向书店,仿佛有一股强大的磁场正吸引着我。奔向书店时,我还有些矛盾,认为这样做还是不大合适,可当我捧起书本,我整个的就把这件事忘了。我贪婪的读着每一本书,狼吞虎咽的恨不得把所有知识记下来。
一小时,两小时。不知读了多久,我还是无法从书本中抽出,直至有人从背后叫了我一下,“你买不买书的呀?”一看,是卖书的老板,我红着脸说:“买。买,多少钱?”“25块!”“什么!”我瞪大了眼,“我只有20块,能便宜点吗?”“不行,这是底价,不能再便宜了。”我思量许久“要不先回家拿钱再来买吧!”
可当我踏出第一步,我就停了,“要是被人买去了可怎么办。”犹豫再三,我把手上手表脱了下来说:“老板,这表值30块,给你了,让给我这本书吧!求你了。”老板想了很久,最终答应了我的请求,此时的我已经饿得前胸贴肚皮,但还是压不住我的亢奋,我飞速的跑回了家。
回来后,母亲看我竟原封不动的把邮包还给她,她生气的骂了我一顿,但我不在乎,倒也满心欢喜的回到房间读我的书。也许读书不一定能通向成功,但我爱读书,正如鱼儿爱水,花儿爱土一般,因为它能使我快乐。
爱阅读的读后感篇3
笔记术很多,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记笔记。
就如同前言中读者的反响“虽然介绍的方法并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实践以后发现效果很是惊人”,这本书通读下来没有什么新奇的方法,作者的每个建议似乎看起来每个人都能想到,但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却很少。原因大概就在于许多人脑子里都有那么一团灰蒙蒙的思想,但不是每时每刻都能看清。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那些灰蒙蒙的思想变得时刻清晰可见,让每个人都能长时间地正确地记读书笔记。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书里许多对我有用的方法恰巧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开始尝试了,但这本书对我仍然是有意义的。它让我明白我目前走的路是正确的,我应该坚定信念坚持下去。并且有些句子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有种拨开迷雾见月明的感觉。
但我给这本书的评分并不高,一个是因为它的结构比较松散,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读来总感觉重复度很高,很多概念翻来覆去地讲。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面有些内容放在现在不免有些落伍,比如去剪报纸的书评,还有去对书折折画画,其实这对学生党来说不太现实,一个是穷,一个是没有地方放,大多数时间还是会选择电子版或者去图书馆借书,不过这也可能是文化差异的原因。
但是这本书还是值得读的,尤其是是对那些还没养成写读书笔记习惯或找不到方法的人,它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爱阅读的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很受感动,主人公桑那一家家境贫寒,她和丈夫靠捕鱼维持包括四个孩子在内的艰苦生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她突然发现女邻居因穷困过度而死,只留下两个孤儿时,经过一番思考,她将那两个孩子抱回了家,而她的丈夫——一位憨厚、淳朴的渔夫也与她不谋而和,决定共同抚养这两个孩子。
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的心是善良的,是美好的,这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在当今这个富裕的社会里,人们往往一切往“钱”看,这些人是生活富裕,心灵贫穷。作为一名小学生,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生活富裕,更要心灵富裕。不仅要使自己心灵富裕,更要使人们的心灵都富裕起来。
今年暑假,我来到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那儿。一天,我和妈妈一起买菜回来,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不知怎么的摔倒在地,看表情老奶奶摔的不轻,在地上痛苦的呻吟,过往的行人,有的驻足观看犹豫了片刻,便溜走了,有的在谈论着,老人为什么会摔在这儿——我和妈妈急忙走过去,慢慢的扶起了老人,询问老人的电话,联系了她的家人。这时,旁边有人急忙阻拦说:“老人扶不起,电视上经常播放这些事件。”“是呀,是呀,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周围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我和妈妈没有理会,不一会儿,老奶奶的家人来了,千言万语的感谢,并没有如人们所说的“扶不起”。人们给予我们赞许的目光。我们也给大都市里的富裕人们竖起了榜样。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爸爸妈妈在此打工,物质上,我们是贫穷的,但在心灵上,我们是善良的,美好的,我们更要把这美好的精神发扬光大。
爱阅读的读后感篇5
国庆放假期间,闲来无事,与儿子一起阅读了《童年》这本书。被书中阿廖沙的坚强、勇敢所打动。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在三岁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只好跟着母亲一起来到外婆家生活。外公又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同样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可怜的阿廖沙受尽了折磨和欺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在经受着巨大的折磨,但是幸好他的身边还有母亲、外祖母等善良的人陪伴着,她们给了阿廖沙爱和安慰,让他感受到温暖。
想想阿廖沙,再看看今天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是没有痛苦和烦恼的、更是无忧无虑的,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他们每天都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商场里玩,有吃的,也有喝的。但即使拥有着一切,孩子们仍然不知道珍惜这一切,有时还会和父母发脾气闹矛盾。
通过这次和孩子一起读书,我学到了很多,我以后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多阅读这一类的书籍,教育孩子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爱阅读的读后感篇6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阅读圣经。
本书的开篇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没读多久就开始出现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这种精神不济的状态根本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
完全被动的阅读只会越读越疲惫,越读越乏味,直至放弃阅读。所以,预备开始阅读的人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既然阅读是一种活动,那么也必有活动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读,第二种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当的书,那么阅读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获得这本书所载录的信息而已。阅读高于自身知识水平的书,并试图读懂读透它,向自己现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则是阅读的另一种目的——提升理解力。
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就是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的情况下,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认知自我破茧而出。
好的阅读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阅读的人都拥有这些阅读能力,但好在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答案和秘诀就藏在这本阅读圣经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