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汇报网 >思想汇报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6篇

所谓观后感就是我们在观影后写出的感受性文字,大家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需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例,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6篇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篇1

谢谢电影《李保国》的所有主创、投资方、制片等所有为这部电影做出过贡献的人,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奉上了这样一部感动与欢乐并存的电影。

我是河北农大的一名学生,今天晚上刚好参加了《李保国》首映式新闻发布会,有幸见到本电影的导演、编剧、主演等。今晚有幸听到他们的讲话,我很感动,感动于他们的真心,更感动于他们不计个人的得失,没有为了追逐利益去拍那些暴利的商业片,而是坚决拍摄这样一部红色影片、正能量影片的情怀,谢谢他们!

今晚我是真的很开心,很开心看到中国还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被名利的乌云蒙蔽双眼,他们还没有被污浊的世间彻底同化。他们肯放弃大众眼中的利益,用自己的方式在污浊的世间挖出一道清流,用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干干净净活下去的勇气。

真的很开心看到这样一群为社会指引风向,为正义摇旗呐喊的仁人志士。我们需要你们这种人,中国需要你们这种人,社会需要这种人!

真的感动于你们的家国情怀,希望我以后也能像你们一样,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献出一份正能量。

你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在观影过程中,我听到旁边的同学有的在擦鼻涕,有的在抹眼睛,我还听到了同学们的笑声,听到了一阵高过一阵的热烈掌声。在这部影片中,我不仅收获了感动 、正能量,而且也有了新目标,也有了做一个像李保国教授一样有能力帮助很多中国人的“野心”。

真的是很不错的影片,不是因为李保国教授是我们河北农大的我才推荐,而是这部影片是用真心制作的,它值得我推荐。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篇2

经常逛超市的人可能留意过“富岗苹果”这个品牌。富岗,一个五百余人的小村庄,属于河北省内丘县特产,该地域层峦叠翠、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利于苹果的生长,因此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该地产出的苹果建立了河北第一苹果品牌、在香港注册子公司、奥运会专供果品……

要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可真不是天佑富岗,此地原名岗底村,是20xx年后才更名为“富岗山庄”。早年,因岗底村位于太行深山区,一片荒山。富岗人从1984年开始艰苦创业,而至1996年他们才找到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主旋律电影不喊口号

在这个短视频、花样直播大行其道、追求个性的快速消费年代,千篇一律的主旋律影片注定被遗落。电影故事片《李保国》虽是“时代英雄”的传记电影,但拍摄手法十分讨巧,剪辑利落,将李保国与其老师、与其学生三代人的故事讲述的同时,极好的展现了李保国其人的急脾气与大格局。

为摆脱观众对主旋律电影固有的刻板印象,电影《李保国》特意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小插曲,还在影片后半段与空军部队合作拍摄,当即一刹那,观众犹如置身于《战狼》电影的放映厅。

优秀演员怀敬意演出

林永健、颜丹晨、尤勇、吴军、巍子、高明等当年优秀的演员,虽不是娱乐圈中的流量明星,但都是有口皆碑的实力派演员。目前国内不少观众将偶像与演员的概念有所混淆,电影《李保国》集结了一帮有正气有担当的实力演员,极具看点。

尤其是近些年的春晚小品常客林永健,一改往昔的喜剧小品演员演员形象,将一位脾气急躁心怀大爱的大学老师李保国演绎得活灵活现。电影中更是金句频现,感人肺腑:“不要问走得有多远,要问根扎得有多深。”、“在我心中,最高的山就是太行山。”、“我不想你成为归海,以后变海带,最后成了海草。”

商业片与艺术片兼得

相信李保国其人大众并不陌生,这位时代楷模的事迹曾被改编成电视剧,如今改编成电影需要更精巧的剧本才能抓住观众。影片从20xx年开始筹备,历时两年终有机会与全国观众见面,幕后制作团队秉承着对时代英雄的敬意,对电影故事片《李保国》进行磨。其实这种用心做好电影的精神,已经传承了李保国老师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深耕细作。

李保国为了治理荒山、培育富岗苹果,曾说过:“我要把自己变成农民,然后把农民变成我。”在给农民们传授种植技术时,教授与农民之间发生了不少矛盾冲突,给给观众传达了不少笑料,故事片的看点也正在此。从李保国与爱人之间相处的细节,以及李保国学生们的恋爱故事中,呈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增添了电影的看点。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篇3

10月25日下午1:00钟学校组织观看了《李保国》,我深深的被李保国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把我变成农民,农民才能变成我"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国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篇4

影片从1996年开始讲起,当时的农村经济和农业知识普遍落后,李保国决心进入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帮助农民,在农民对他的质疑中,李保国一次次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帮农民搞产业,为农民打品牌,帮着农民进行产业升级,最终感动了他们,使得农民们富裕了起来。作为一名农业老师,李保国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陆超毕业后能够选择留在太行山继续帮助当地农民,而陆超最终被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努力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帮助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电影《李保国》带我们走进李保国老师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之后,使他们从心里开始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灵魂所在。种果树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李保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平凡做到了不平凡,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大家一致认为,李保国是太行的赤子,这片热土培养了李保国,还有他的老师以及学生,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为太行披绿、为富民奉献,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新媒体中心每一位党员一定要立足岗位,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敢于创新。为台(集团)加快产业发展,推进绿色转型,开启新时代河北广电改革新征程贡献力量。

“活着干,死了算!”“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个个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以前,听过李保国同志的事迹报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边的人用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来,已经感受深刻,如今立体的画面呈现眼前,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伟岸形象和伟大情怀更加令观者动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达肺腑。作为当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国最突出的事迹是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电影是形象的艺术,如果只是从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国形象,就显得有些单薄。为此,影片还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个性和情感:在参加会议时,他因为领导讲的空话拂袖而去,当农民面临危机时,他又能放下所谓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风骨;贤惠的妻子为缓解丈夫的压力,邀请他跳舞,他却因走神而掉下戏台;他想为妻子过个惊喜的生日,不料却记错了日子……这些小细节小浪漫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使得电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立体式多角度地诠释了真实的李保国形象。

一件事,一辈子,心系太行山,魂归太行山,只求默默无闻地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坚持就是三十五年。这对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我和我们,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号召,扪心自问,不正是差的这份担当、坚忍和大爱吗?观影后深思,如此,才能找到学习李保国精神的方向,才会脱离思想的困惑,迈出坚实的步伐。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篇5

近期,碳钢薄板厂组织部分党员观看了电影《李保国》,电影讲述的是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岗”“绿岭”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我被这位扎根太行山,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员深深地感动和震撼。

“一个人不要老想着爬多高,要想着根儿扎多深。”李老师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正是这种信念撑着他一下子扎根太行山30年,默默地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李保国教授身上我找到了面对事业动力永不枯竭的原因所在。当我们迷茫时,是否问一问自己,我们的信念是什么?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信仰。为了信仰,我们牢记时代的嘱托,扎实练好真本领,努力学习真本事,积极勤奋做好工作。

斯人虽逝,李保国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李保国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脚踏实地的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坚守一颗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继承和发扬“太行新愚公”精神。

观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篇6

为响应教育局号召,8月5日上午10点,我们在崇文街影城观看了影片《李保国》。在整个观看中,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前辈卓越的科学成果感到震撼,为李教授的高尚为民情怀致以敬意!

为带领村民科技致富,这位平凡的伟人放弃了城市中安逸的生活,扎根太行山上30年,抒写了一部新时代"愚公"的绝美篇章。我觉得李教授的生平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奋斗在路上的人去学习,这是我们今后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一种力量叫做信念。在李保国教授身上我找到了面对事业动力永不枯竭的原因所在,正如赵勇书记所说:是什么支撑着他一下子扎根太行山30年,默默地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做出卓越的贡献?是信念!李先生小时候是穷人出身,他有了知识后就不想让当地的老百姓再受穷,这就是李教授的信念。以信念为支撑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以信念为支撑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当我们迷茫时,是否可以停下不安的脚步,问一问自己,我们的信念是什么,确定了方向然后再背上行囊,为之奋斗终生?

有一种生产力叫做知识。李教授是农业大学林学院的一名教授,正是有这种文化素养才赋予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路子。科学技术所能创造的生产力是不可估量。他把邢台市前南峪村建设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新时代我们应该有的不只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还应该努力地提升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战斗力,战斗的路上当然少不了艰苦奋斗,而那崇高的理想信念恰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李教授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中。他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活,一个人可以活的这么精彩。现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用来激励自己,也激励每一个正在路上的朋友,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如今已是苹果花开,核桃树成林。如今虽然您已去,但满眼望去是绿水青山,永远青葱不曾灰暗地铭记着,铭记着这一山的造物者,一方水土的造福者。天堂是敞亮的,您依旧能看清太行山的些许改变,正如这一山承载您的恩情一样,永志难忘。 作为一名党员,学习您信念坚定,牢记责任,始终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学习您心系群众,奉献百姓,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学习您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的科学精神;学习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奉献精神;学习您淡泊名利,坦荡无私,高尚纯洁得人格风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微电影观后感7篇

《1921》电影观后感500字5篇

雾都孤儿电影观后感8篇

海洋电影的观后感5篇

微电影观后感推荐5篇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参考8篇

电影《狙击手》观后感7篇

家电影观后感模板5篇

救火英雄电影观后感8篇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优秀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