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受不同,写出来的体会也是大不一样的,写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受变化的重要方式,以下是58汇报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菜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1
中华传统节日之多如天上的繁星,如沙滩上的沙子,地上的石头,数也数不清。万节之首-春节;粽叶飘香-端午;望月思亲-中秋……这些节日都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这些节日也饱含了古人崇高的思想及节操。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些节日中挥毫泼墨“爆竹声中一岁除”,“明月几时有?”
但这个节日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大脑之中,它便是“万节之首”-春节。想必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吧!唐代诗人刘长卿,吟出“乡新居碎切,天畔独潸然。”的千古佳作。过年时虽然很冷,但人们的心却激动无比。春节,对于儿童而言实在太愉快了;对大人来说便太忙碌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可以说是春节的彩排。从这天开始人们就要陆续准备将近一个星期吃的用的,大人们通常会领着我们去买新衣服,美哉美哉!整个春节香味四溢,在大街小巷上走着都能闻到家家饭菜的扑鼻香味。三十儿,大人们便忙里忙外准备年夜饭,进进出出灶房,酒肉饭菜摆的整整齐齐。晚上一家人齐聚一堂,互相拜年,讨论自己一年的经历。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不亦乐乎!人人的肚皮鼓得像小鼓似的!年夜饭过后,鞭炮声响彻云霄,灯火通明。人们都要守岁。就连那鞭炮声也从不间断。
正月初一,我们给长辈们拜年。还能领到压岁钱!到了晚上,我跟着爸爸和爷爷,拿着蜡烛。去已逝亲人的墓前,把蜡烛插进土里,让先人的灵魂顺着灯光找到自己的家,跟我们一起过年。
正月十五到啦!他便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他可是一个重头戏!猜字谜,赏花灯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晚上我们提着花灯,到街旁的店铺猜灯谜。还可以把自己猜对的灯谜从登录上撕下来,到店中去兑换奖品。这些东西可以吃玩具或者小零食。跟我同辈的人总是要比谁猜的多!可以说整个春节我们都是在欢笑声中度过的。
这边是我喜欢的春节!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2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3
第一次三天的中秋法定假日在晕晕的精神中已经过去了,回想起这三天的日子,不免有些惆怅,能够说是浪费了三天的时间,也能够说是充分利用了三天好好的睡了一觉,不免感到有些可笑。他也是在屋子里呆了三天,任凭我怎样的好言都把他拉不出来,我心疼他,心疼他一个人身在异乡孤独的过节,这以注定了我的节日也是不欢乐的。可我还是用我自我的方式去关注他,中秋节的那个午时,我去给他送了两块月饼,一些水果,本来没有想去的意思,可当我打电话他说还在屋子里没有吃饭时我的心又沉了下来,我不忍心看着他折磨自我,虽然我是力不从心,可还是尽力了。
昨日也是假期的最终一天,闲着没事就用手机上了会qq,一个不明白该怎样说什么身份的人给我发了信息,前面也是节日问候之类的,可我总觉得和他聊天很不踏实所以就有一句没一句的给他回复,他的一句话叫我顿时哑口无言,“我能够问你个问题吗?你能够回答也能够不回答,我能够追到你吗?……”这句话虽然是第一次听男孩子给我说,可我没有一丝的兴奋反倒很难受,……不明白心里当时是怎样想的,就没有办法回答他的问题。我这边还和龙聊着叫他来我家吃晚饭,这边一个这样对我,我明确的告诉我我心里有一个人,不能走出来,此刻还理解不了别的男孩。他真的很明理说不勉强我一个被爱一个是自我爱的,忽然的明白爱和被爱是同等的难受、
今日午时的时候他莫名的和我聊天,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语,他给我说的全是别的女孩,不明白他是怎样想的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给我聊天说想别人,他说那个女孩把他折磨的快神经了,他难道都不明白他把我折磨的快疯了呢。唉!我不明白该怎样办了,真的不明白了,别人都说恋爱中的女孩智商为零,也许是真的。我顿时很恨他,恨他这么无情的对我,给我期望又让我失望、要不是当时在办公室我真的就快哭出来了。心境顿时跌入深谷。到底该怎样办?
期望忙碌的工作能叫我忘去所有的痛,中秋的明月没有给我带来好运,反倒一半都是黑暗。这也许是老天对我惩罚,惩罚我的太专一,惩罚我的太固执。如果惩罚过后能叫我有新的好转,我愿意理解一切。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4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每逢清明时节,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客居他乡的人纷纷赶回家乡,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人们又称它为踏青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除了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习俗,许多地方还有放风筝,插柳枝,等习俗, 为节日增加了许多欢乐的氛围。
我生在农村,在我的家乡,清明节也有许多习俗。仍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一个残疾但手巧的老爷爷,他住在离我家不远处的一个阴暗小房子里,房子里堆满了他扎的纸房子,纸电视等,堆的好高好高 ,长短不一的扫帚杆散落一地。我常常跟着爷爷去他那里坐坐,爷爷陪他聊天,而我就自己在旁边摆弄他扎的五颜六色的纸房子,很是精致。每临近清明节,老爷爷就开始忙活起来,一个又一个漂亮的 小楼从他那双粗糙而又灵巧的双手中完美编制出来。小楼虽多,但样式从不一样,还有那电视机,简直跟真的一样,有时候我差点戳下假的但又逼真的按钮,看我喜欢的动画片呢。
在清明节前,爷爷奶奶就煮一大块猪肉,买一些烧纸,用一张崭新的毛爷爷在烧纸上象征性地印下许多印子。清明节当天,一大早起来就看到门上插了柳条,桌子上放着爷爷奶奶准备的猪肉,水果和馒 头。爷爷奶奶在地上点两支蜡烛,拿出一部分印有毛爷爷印子的烧纸烧掉,说着话好像在和已故的亲人聊天一样。每到这时候,我总会感到异常害怕,但不久这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
到了傍晚,晚饭前,各家各户都会在篮子里装上吃的,蜡烛,鞭炮,抬着在老爷爷那里买的纸房子,带着铁秋去坟地上坟添土。家乡的习俗,女人在清明节是不能去坟地上坟的。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有 次带着年幼的我去了坟地,我只知道那是我记事以来唯一一次在清明节上坟。依稀记得我在太爷爷坟前瞌了头,没敢说一句话。
小时候的我贪玩成性,一般吃了晚饭和小伙伴一起玩好久才回家。但在清明节我出家门会有一丝害怕的感觉,好像离开家就失去了保护的屏障。我们称清明节为鬼节,据说当天晚上鬼魂都会来到人间, 但它们害怕红色的东西,身为孩童的我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每到这天我会穿上红袜子我才安心。但小伙伴们每每在我身后幽幽地说鬼来了的时候,我仍然害怕的不知所措。
清明节正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节,放风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家的杂物间里仍然保留着一个破旧的爸爸给我扎的风筝,小时候爸爸教我放风筝的欢乐画面扔深深烙在脑海中。风筝飞在天空,我 们心中的烦恼也随之飞去。
除了放风筝,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自己编织的秋千。午饭过后,抱着自家的的秋千到树林里,绑在树上绑结实了。大人们坐在秋千上聊家常,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在空地上做游戏,玩够了,跑累了,就 坐在秋千上摇起来。
如今,我已上大学,远离家乡。小时候和小伙伴互相以鬼来恶作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画面也渐渐模糊。远居他乡的年轻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有的在清明节也没时间回乡祭 祖,看看父母。如今的清明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祭奠先祖,清明节也成为儿女们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
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平平凡凡的清明节。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5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与时令瓜果是中秋节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实,也是民间享受节日亲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们以家庭团聚的形式,分享这些象征劳动成果的美食。
明清以来民间社会中秋节馈送月饼习俗流行,人们在相互馈送月饼等节物的过程中,融洽了亲友、邻里等家族关系与社会关系。当代社会,传统中秋节俗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馈送月饼的节俗,月饼成为中秋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将中秋节称为“月饼节”。旧时月饼多为百姓自家手工制作,后来在城市出现了专业作坊,月饼的制作专业化。商家巧妙地利用节日的卖点,生产各式各样的月饼,推销给千万家庭。
月饼的商业化给人们的节日生活提供了便利,商家与媒体联手的宣传也在相当程度上营造了现代中秋节日的气氛,对于传统节日来说,这种周期性的宣传活动是有益的。但是,节日的商业化过程不应该牺牲节日本身具有的多重文化内涵,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应该协调。传统节日的价值在于它能凝聚民族、国家、社会的人心,它不能用纯粹的商业利益来衡量。我们应该将月饼放在中秋节俗文化环境中,让它充当精神的载体,而不是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尽管品尝月饼的美味也同样是重要的节俗活动。中秋之夜,人们无论是在相守一处还是远隔千里,都可以在同一时节、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要,已经不在最紧要考虑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实这也是我们传统中一向具有的,只是近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而现在,节日中的真情与意义正在民众生活中回归。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6
我的家乡在珠村,那里山青水秀、依山傍水,最美的要算小河了,它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
春天,万物复苏,小河积雪融化了,又唱起了叮叮咚咚的歌。河岸两旁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柳树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中渐渐变软了,河面上非常平静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柳树照着“镜子”,正梳妆打扮呢!小燕子掠过小河,小河向小燕子打招呼,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给小河打招呼,热闹极了。
夏天,岸边的树木长得更郁郁葱葱了,人们都在树荫下乘凉。因此,河水变得非常凉爽。每当放学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小河边,把小脚丫伸凉爽的河水里我们一起打水仗、摸鱼捉虾,这时候我们给小河带来了许多快乐。
秋天,河水变得更清澈了,能把河底的沙子、鱼和小虾看得一清二楚,黄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飘落到河面上,鱼儿们游过来把落叶顶在头上当做小雨伞,玩来玩去,可爱极了。很快进入了深秋,但小河还是叮叮咚咚地唱着歌,缓缓地流着。
冬天,小河上白茫茫的一片,河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深冬时节,天不断地下雪。薄薄的冰变得更厚了,如果把手去轻轻碰一下,犹如刺进了骨头。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更爱这条一年四季都美的小河。
家乡菜的心得体会篇7
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虽然年依旧在过,但年味好像比过去淡了不少,但在奶奶过的年让我有了难忘的回忆。
在奶奶家过年,村有一个传统,在农历二十九的晚上,各家要到村里的一个宫里烧香磕头,我记得好像叫龙华宫,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听爸爸说,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奶奶就经常到宫去烧香许愿,祈求龙王保佑,可以说,我与龙华宫有特殊的情缘。因此,奶奶特别看重这个活动。我们全家人去的时候,带了许多贡品、纸元宝、鞭炮等等,把奶奶的三轮小车车厢都装满了。到龙华宫后,我们先在宫中的大桌子上摆上了贡品、点上了香,然后全家人轮流在龙王、龙母的雕像前磕头许愿。奶奶在一旁小声反复念叨着:“龙王爷、龙王奶奶一定要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孙女们都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在奶奶看来,对神灵虔诚的祭拜和祈求,一定能让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有享有不尽的福分。
除夕之夜终于到了。吃过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奶奶要到龙华宫守夜,走的时候交代我说:“不要偷吃摆在桌上东西,那是我们家敬献给神仙和祖宗的贡品。”我急忙到桌旁瞅了瞅,中间的盘子里放了一大条炸鱼,上面还插了两根筷子;周围摆着二十多个盘子、碗,分别盛着各色水果、各种糕点、各种菜肴,还有白酒,真丰盛呀!其中最吸引我的一盘橘子味软糖,这可是我的最爱呀!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感觉都快忘了是什么味道了。奶奶走了,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小妹妹都在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悄悄地走到桌边,瞄准了那个装着软糖的盘子,迅速抓了一把,紧紧握在手里。正要回头,就听见妈妈小声笑着说“也给你妹妹也拿几块。”我先是一愣,然后赶紧又拿了几个给妈妈。妈妈接住后轻声说:“少吃几块就行,不要让奶奶发现。”这时,我看到远处的爷爷正在盯着我和妹妹,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我又是一愣,赶紧对妈妈悄悄说,“爷爷看到了。”正当我们不好意思的时候,听见爷爷说:“过年了,应该吃点好的,也给我也拿几块。”就这样一盘橘子味软糖不一会儿就被我们吃了一大半。奶奶回来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我以为奶奶要生气,却听她说:“过年吃软糖,开心吗?你们姊妹俩还知道给神仙留点,神仙就不会怪罪。刚才是谁吃了,谁明天早上要多磕几个头。”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心里面感觉暖暖的。
初一早上,我一起床就和爸爸放起炮竹,一盘一万头的鞭炮足足响了三分多钟,在爸爸的陪伴下,一大堆的礼炮、烟花让我和妹妹狠狠过了一把瘾。回到屋里,见到奶奶在桌前点起了红色的大蜡烛,又点燃了一大把的香。奶奶对我说:“快磕头吧,记得多磕上几个,神仙和我们的祖宗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快乐。”我说:“爷爷、爸爸、妈妈、妹妹也吃了软糖,他们也要多磕头”。“行、行、行,都多磕几个头”爷爷、妈妈、爸爸都齐声说。奶奶说:“好啊、好啊、好啊,我们都多磕几个头,我们全家日子肯定会开心快乐!”
过去,我一直认为奶奶搞的祭祀、烧香、磕头这些都是封建迷信。但这一次在奶奶家过了这个年,让我体会到:有时候“封建迷信”还能让人感到温馨、感到亲人间浓浓的爱,这一切其实都是祈祷我们全家新的一年开开心心,红红火火,原来亲情是最浓的年味,也是有可以点赞和回忆的一面呀!
年味,请你慢慢过,时间,请你慢慢走。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喜悦,还有一脉相连的亲情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温暖而幸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扫雪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