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访方法。
2、正确运用怎么样、为什么提出了解的问题。
3、进一步复习采访的礼节。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
你看到过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吗?说说记者采访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访他(她)?说说采访的一般方法。
二、学做小记者,采访提问。
你想采访什么样的人?
(拿金牌的歌星、名星、笑星、养鸡专业户、种田大户、学习上刻苦钻研的优秀学生、小运动员、进步学生)
三、练习用句式提问。
1、例:如果我采访是进步学生,我就问:××同学,你的成绩是怎么提高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吗?
2、学生小小组练习说话。
用“如果就”。
3、集体练习说话。
假如我采访体育健儿,我就问:请问:你是怎样在奥运会上拿到乒乓赛的金牌的?
四、示范学法:
1、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你有空吗?想采访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记者:今天想了解您的学习成绩是怎样提高的经验和方法请您谈谈好吗?
×××:好的。(略)
小记者:在课外学习还注意些什么呢?
×××:(略)
小记者:您的经验很好,打扰您了,谢谢。再见!
×××:再见!
2、评价示例,小结方法:
围绕中心提问,未说清时再追问,这位小记者采访时很有礼貌,问话很简明,前因后果有联系。
五、选人采访: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访下列情况,该怎么说,大家学着在小小组进行采访提问。
(1)体育健儿(2)养鸡专业户
(3)优秀学生(4)减负后的课余生活
2、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3、师生评价,评选优??
六、作业:课后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采访。
语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这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比记忆:栽——裁
4、巩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1、会议课文结构,自由讨论。
2、交流课
文叙述顺序。
三、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探究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出疑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
3、学生交流:共两句话。第一句写老奶奶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小镇上。第二句写人们称老奶奶为“绿手指”。
4、指导学习。
a、“因为她种花技术特别好,所以人们称她‘绿手指’。”
“绿手指”为什么加上引号?(比喻用辛勤劳动美化环境的园丁。)
b、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可被成为“绿手指”?
c、指导练习说句:“因为……所以……”
探究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
3、指导释疑:
a、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谁能种出纯白色金盏花,就能得到园艺所的高额奖金。)
b、她的想法为什么会遭到儿女的反对?(老奶奶不懂遗传学,年纪又大,而且要种白色金盏花是专家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c、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d、鼓励学生用自己一的话说说老奶奶种花的经过。
e、老奶奶培育出白金盏花用了多长时间?齐读相关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20年,的'确太长了!老奶奶用了20年的时间才培育出白金花的种子,你有何体会呢?
4、再读课文,感悟老奶奶的精神。
自学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思考:20年后,老奶奶为什么把花种寄给园艺所?
3、合作讨论、交流。
4、教师指导理解:我只想问一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我也能种出来……
老奶奶把种子寄给园艺所,是想表明自己不仅能种出纯白金盏花,还能种出黑色金盏花,并不是想要那高额奖金。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良好品质。
四、朗读比赛,加深感悟。
五、课后实践:种一盆花或一种蔬菜,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板书:
语文教案模板篇3
教材简析
?你同意谁的做法》是一节口语交际课。本课的具体内容有两部分:两幅插图和龙龙对文文说的一段话。龙龙的话提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式。两幅图描绘了要展开讨论的事件,即两个同学看到一名小同学把一团废纸随手扔到地上,男同学说要“告诉老师去”,女同学说“他知道错,改了就行了”,并把废纸拾起来投进垃圾箱内。本次口语交际就是要对他们的不同做法进行讨论。
设计理念
在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有意识训练他们有理有据地发言。教学中,采用讨论、独白、表演等多种交际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交际氛围,让他们乐于交际,同时注意话题的拓展,使交际与学生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教学目标
1.通过话题讨论,使学生明白处事的简单道理,懂得友善待人,学会处事。
2.积极参与讨论,用普通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认真听别人,学会倾听,做到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吸取别人谈话的长处。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插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处理事情的办法很多,也很有学问,这不,请同学们看课本57页的两幅图,校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每个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了解图意,明确交际的话题
1.为便于交际,可征求学生意见,给图中人物起名。
2.让学生独立看图,弄懂图意后,同桌交流一下。
3.找两名学生说图意。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图中提示,说清龙龙和文文各是怎样说的。
4.让学生读龙龙说的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话题《你同意谁的做法》。教师随机板书话题。
三、形成观点,小组内讨论
1.明确要求。
(1)有自己的看法,结合图意说出理由。
(2)认真听别人,做到有礼貌。
2.分小组讨论。
在扔纸的小朋友已知错的情况下,图中的男孩女孩谁的.做法好呢?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不人云亦云。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的代表要能准确、真实地反映本小组的讨论情况。
(2)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共同:谁的观点好,理由讲得充足。评出最佳代表。
(3)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提出正确观点:在知错的情况下,应该给犯错的同学改正的机会,应学会友善待人。
四、再现情境,进行表演
1狈纸巧练习表演。
提示学生:表演时,可创造性地增加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弊愿娣苡拢在全班表演。
表演后,大家共同,选出表演最佳的同学。
五、讨论,拓展话题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3个要求这场讨论。
2.让学生交流自己曾经遇到的其他事情的处理经过。做法好的,大家要学习;做法不合适的,要指出错在哪里,并提示该怎样做。
语文教案模板篇4
一、导入
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深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童年,去认识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划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内容
重点词语:祈祷 疥疮 号啕 呵斥 怂恿 桀骜不驯 惴惴不安 捅 毡絮 龟裂 干瘪 竹篾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师: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学生回答
师:其中重点描写的是——找母亲要钱买书,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语句
1、母亲的工作环境:
一个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潮湿阴暗,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说明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挣钱的不容易)
2、此环境下母亲的形象:
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在缝纫机板上;眼神儿疲竭;指尖龟裂(说明母亲的劳累、辛苦)
3、挣钱如此辛苦的母亲,面对要钱买“闲书”我是怎样做的?
母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并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说明母亲的通情达理)
师:这是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力量,正是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这就是咱们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可以说作者的成功正是源于——慈母情深)
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喜欢旅游吗,看这里,你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2、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二、了解诗人,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请你用最简单的话介绍一下李白,注意不要重复。
2.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李白,谁来读一读。
a出示课件,请一名生读。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他的诗想象新奇,语言清新明快,所以广为流传。
b师:我们曾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打开书81页)请同学们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2人)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读的时候要有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美。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读的好吗?男、女生比赛读一次可以吗?
师:好了,读的有进步,下面谁能讲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写看庐山瀑布,而用望这个字呢?
生:因为作者是从远处看瀑布。
师:对了,那你见过瀑布吗?谁能说说瀑布的样子。
生:我在长白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oo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oo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oo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水流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下来,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oo师:瀑布宏伟壮观,一泻千里,而庐山的瀑布更是秀美无比令人神往。
师:那么作者都望到了什么,让我们到诗句中去感悟吧。请大家小组四人互读古诗,结合注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oo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oo遥看瀑布挂前川。o
飞流直下三千尺,oo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中所描述的'景物。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五、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看图片),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望庐山瀑布》来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可以跟着唱。
板书: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望到(香炉 紫烟 瀑布)雄伟
想到(三千尺,落九天)壮观
热爱祖国山河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生物教案模板7篇
★ 政治教案模板6篇
★ 文明教案模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