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的制定中使教师能够清晰识别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学习目标,提前准备好教案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峡教案优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1
一、教学地位与教学意图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课文的结构层次和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难点:
以欣赏的视角来品析三峡写作特色
六、教学关键:
把握三峡四季水的特点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策略:
以自主复习与合作交流方式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教学目标
播放灯片,学生浏览三峡风光,感受风景秀美画面。
(二)复习目标,灯片显示知识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三)复习过程:
1、背诵课文,强化文句。
过渡语: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
1、文句流畅
(1)看图片,诵文句。
(2)轮流背诵展示成果:
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背诵,
2、记忆文学常识,完成填空题。
过渡语:
(引用名人评价郦道元来过渡。)
(1)灯片出示考题。
(2)指2名口头叙述文学常识知识点;
(3)指名到黑板上板书出知识点,评价。
3、巩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过渡语:文言词语在学习文言文中地位作用来过渡
(1)学生轮流汇报自己记住的词语和意思。
(2)指3名板书出各四个词语和意思,评价。
4、理清结构、内容,赏析写法。过渡语:由写作的价值来过渡
(1)指名板书课文结构和内容。
(2)指名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层次和概括内容。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可随机提示遗漏之处。
(3)赏析写作特色:
过渡语:
从美学角度谈点看法过渡
出示灯片,揭示问题:
文章中那一笔或哪一段写的好?好在哪里?学生自由说出,灯片可出示提示关键点。
如:
①赏析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绘景,条理清晰的写法。
明确:
先总写地貌,突出山势雄奇景象。在分别描写三峡四季的水来体现三峡的特点: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象。
评价语言:全文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②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明确:
从全文看:山(静态)——水(动态)手法:(驰——张)评价语言: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从局部看:
素湍回清(动态)——绿潭倒影(静态)评价语言:动静相间,其妙无穷。景物衬托、大笔点染、
③用词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
大笔点染:
如:春冬时节之水。“素”字、“绿”字等评价语言:动静相间,色彩各异。用笔简练,栩栩如生。
④景物衬托手笔:
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如第三段:用柏、草、泉、瀑布等景物,并抓住景物的各自特征,来衬托出春冬时节三峡之水的清幽秀丽景色。
评价语言:
笔力酣畅,自然贴切,感同身受,如临其境。
写山高,还借助于“天”和“日”来衬托山的高。山高,水就落差大,加之山连狭窄,水不能外泄,水量就大。为下文写水势做了铺垫。
⑤用字凝练。如“清荣峻茂”,状写水木山草景物的不同特色。
评价语言:遣词造句炉火纯青,精炼至极。
5、拓展山水诗句(含写三峡诗句)
(1)指名完成口头背诵
(2)到黑板默写名句、评价正确性。
(3)齐诵灯片的诗句。(添加——)
6、语言运用训练,拟写对联
(1)学生对出下联
(2)自己拟写,边写边展示。
(四)当堂就练,检测复习效果。出示灯片:登山绝顶我为峰
下发测试题,学生答题。展示评分,汇报得分情况,当场发贺卡。
(五)导游词:欢迎你到三峡来。
(六)总结复习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复习步骤和内容。再出示灯片,齐读。
(七)布置作业: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并回答问题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3
一、设计说明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奇美景色。(附作者简介)
(三)通读感知,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学生在展示台上指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择三峡的其中一段,准备解说词。
(四)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语??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讨论解决。
(五)研读讨论,精读品味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自由读七、八两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3.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段,重点在方法指导。
(六)积累知识,突破难点
1.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游客的心理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讨论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展示“今日三峡风貌”课件,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2.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3.课外活动:游览本地一处景点,简要介绍其特点。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
学生活动
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捡石头、玩石头,比较石头的花纹、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石头的一些特性,尝试区分三峡石。
2、幼儿能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并在观察、讲述、创意的活动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
3、扩散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石头;小提篮(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峡石工艺品,手工材料(彩笔、悬挂吊饰半成品、强力粘合剂……),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石头。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捡石头,自由玩石头,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提问设计:
1、看一看,这些石头都是什么形状的?哪块石头上有花纹?石头上的花纹象什么?
2、比一比,哪块石头大?哪块石头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准确说出总数。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会怎样?
4、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听声音,并用词汇准确描述。
5、用石头自制打击乐器(石头装进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丽的三峡石。
1、出示精美的'工艺品(三峡石),让幼儿欣赏。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萌发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自由讲述三峡石的特性,总结归纳后,幼儿认真区分、归类。
三、创意石头:“小小三峡石”。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石头的用处(建筑、铺路、工艺品……)。
2、教师和幼儿一切摆弄石头,寻找创作灵感。(分组进行,幼儿自由选择)
(1)作画:自制三峡工艺品、装饰石头。
(2)拼图: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动物……)
(3)自制玩具:悬挂吊饰、项链……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难点:
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三峡课件片断。
你们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要想知道每个峡的名称,我们就要掌握每个峡景色的特点。让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高大壮观
西陵峡:急流险滩
3、用你的朗读把每个峡的特点读出来。
4、指导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想像三峡的美丽景象。
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峡的特点吗?
齐读第九自然段。
6、课件欣赏:判断图片描绘的是哪阁下的景象。
三、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课后反思:
1、自己在备课时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结构,细节的地方注意不够,具体到怎样品词品句,更能突出三个峡的特点。说明自己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2、教学环节松散,尤其是巫峡这一部分所用时间太长,以至于把后面学习西陵峡的时间全都占用了。随时调控课堂环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对孩子回答问题中的要点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进行鼓励性评价。
4、工作有计划性,做课早下手,不要临阵磨枪。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三峡教案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三峡之秋
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