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制定教案时,应确保内容的逻辑性,避免学生产生困惑,一份精确的教案使教师能够有效应对课堂突发情况,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教案语文模板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效果,明确说明顺序。
3.感受晋祠的“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的安排表达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在文中画出欣赏的语句并加以旁批。
3、查阅有关晋祠的资料,提出疑问题写于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因为临时换初三的班级,考虑他们文体知识已陌生,故修改导语,不从文体入手。)很高兴认识咱们班的同学,有个小问题调查一下,咱班有旅游爱好者吗?(有,则问:游过哪些地方或为什么不去?没有,则从我的旅游心情谈起。主要是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入手。)老师现在教初二,正在教说明文,同学们也学过。有人说,说明文学起来很枯燥,你们当时感觉如何呢?(只请一名同学发言)老师却觉得在说明文里可以游历很多地方呢,如《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让老师重温旧地,乐不可支啊!今天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有缘和咱们同学一起跟着梁衡到晋祠去看看了。顺带我们也温习一下说明文文体知识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
1、读准下列字音。
wèng shè cūn yìn yǎn yù mò
悬瓮山 拾级 皴裂 荫护 偃卧 老妪 脉脉
xuān xiè rǎn rán fāng yíng
亭台轩榭 冉冉不绝 鳞甲须髯 牌坊 瀛胜楼
2、让学生谈谈初读感受。(了解学生预习层次及其内在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晋祠,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2、为什么是这句呢?(鼓励学生从全文结构看)
(因为全文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展开介绍的)引导学生分析结构。
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析2~5节,感受自然美
1、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第二节;山、树、水)
2、老师读,学生思考,练习。
边听边想边做:a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获得形象的认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
b请画出你欣赏的字、词或语句,加以点评;或画出你欣赏的景,谈谈你的见解。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感受自然美。多鼓励学生说)
(山:用“拥”字形象生动说明了晋祠与山的地理位置;树:用“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苍古”;水:多“这里……,那里……,桥下有……,亭中有……,路边有……”(条理清晰),清、静“细流、碧波、叮叮咚咚”(“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淙淙的流水声里,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脱尘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叫绝。)柔“流势不大”等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说明中有描写,刚才我们一起随着作者领略了晋祠的自然美,你觉得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学生自主发言)
4、小结:上文在说明晋祠的自然风景之美,用了描写的手法,这是很必要的,要使晋祠鲜活在读者的心中,离不开描写。因为,美在形象,美在生动。以后大家如果要写文章介绍某一个地方,可别忘了今天学的哦!
过渡:作者虽看不够晋祠的自然风景但他认为晋祠的最美在何处呢?(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啊!一起领略吧。
(二)研析7~11节,体现人之美
1.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却主要抓住了什么来介绍?(古建筑中的“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2、为什么呢?(抓住典型的事物介绍特征。又教会同学们一招喽)
3.“三绝”“绝“在何处呢?(学生默读讨论,前三组顺次负责三个内容,第4组负责10、11小节概括其内容)
(明确:圣母殿——现存最早、殿内无一根柱子、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木雕盘龙——现存最早、木质优良、工艺精巧;鱼沼飞梁——十字形飞梁“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评价道:‘此式石筑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一例,洵〈实在〉为可贵。’”)
(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圣母殿内无柱子(南京无梁殿),鱼沼飞梁十字形飞梁(立交桥的雏形))
4、第4组概括10、11节内容。(次要建筑及园中小品,突出精巧、匠心独运)
小结:这里也用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了解了晋祠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说,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写。
(三)结构分析,体会感情
1、文章在介绍晋祠的历史文物时先重点介绍了“三绝”,再粗略的介绍园中其他景物,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那对于晋祠的自然风景又是按什么顺序的呢?(每一部分都是总分,作者的视线是由高到低)(师板书)
2、提醒学生看板书,作者介绍的顺序与开头总说的特征顺序并不一样,为什么先介绍优美的自然风景,再介绍悠久的历史文物?
(提示:晋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自然风景,还是历史文物的悠久呢?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人们是易于感受自然美呢,还是历史文物美?)
(明确: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的赞美。)
小结:在这篇课文中,晋祠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美,这在于它的风景优美,也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还在于梁衡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文笔和合理的顺序安排啊。
五、总结全文,巩固学法
1、在文中我们看出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我们也由衷赞美一句吧,集体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2、结合板书,学法小结。
a把握行文思路。
b学会用描写进行生动说明。
c抓住典型的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3、小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晋祠》。本文的作者就像一名高明的导游,一路娓娓而叙,侃侃而谈,带着我们在晋祠这幅优美的图画中驻足观景,留恋忘返。有和老师一样有旅游爱好的同学,咱么有空也去看看吧。
六、小尝试,激发兴趣
让学生试着给晋祠写副对联(即楹联)。
例: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圣母殿)
一湾碧水馨唐叔;开遍莲花到晋祠。(唐叔虞祠)
唐国封桐七百年,功存王室;晋渠水灌三千顷,泽及生民。(唐叔虞祠)
七、小练笔,加强实践(课后作业)
咱们的伯乐校园也是非常美丽的,同学们是否可以学着梁衡,向大家介绍一下呢?试试看吧。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校园的生动的说明文。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3
教案示例 1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重点:a、o、e的音、形教学。
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学习a、o、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课件,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平,记
住:一声平。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
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习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
2.教学单韵母o
(l)看图,指明说图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出示单韵母o的卡片)指导发音:嘴唇要拢圆,范读,齐读,指名读。
(2)掌握o的四声
依次出示o的四声,分别问:这是几声?怎样读,练习发音。
3.教学单韵母e
(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鹅”的音读平了就是e的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单韵母,指名读,齐读。
(2)在学习a、o四声的基础上自学e的四声
分小组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出示a、o、e的卡片,复习发音。
2.出示a、o、e的四声卡片,依次读,打乱顺序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一课,认识了三个单韵母a、o、e并且掌握了它们的四
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直接熟练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2.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3.能正确书写a、o、e。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谁想念给大家听?
2.齐背四声儿歌
3.复习发音:1 4 % 5 $ 1 7 6
二、认识四线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教生书写a、o、e
l.学习a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写三个a。
2、学习o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o也占中格,一笔写成,学生书空,并在本上写三个o。
3.学习e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左半圆。注意:e是
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在本上练习。
4.小结: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练习读书
教给儿歌:张大嘴巴:aaa
拢圆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总结
我们认识了单韵母a、o、e,掌握了它们的音、形及书写,又认识了四线格,学会了如何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
六、布置作业
1.在家庭作业本上将每个单韵母的四声书写一遍。
2.练习朗读短文。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2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o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图片:
(1)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3)教师范读“a”。
(4)学生练读“a”。
2、学习“a”的形
(1)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3)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二)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
(1)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3)教师范读。
(4)学生体会读。
2、学习“o”的形
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三)学习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1)师讲:大白鹅的“鹅”平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2)教师范读。
(3)学生体会读。
2、学习“e”的形
(1)怎么记“e”的形呀?
(2)大家看图:(教师出示卡片“e”)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3)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
2、同学们看一看汉语拼音“a、o、e”占什么格
3、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1)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2)请学说一说。
(3)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跟老师一起写一个“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4)学生练习书写“a”。
4、指导书写“o”
(1)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2)请学生说一说。
(3)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4)学生练习书写“o”。
5、指导书写“e”
(1)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2)说一说。
(3)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4)学生先书空再动笔写
注意:学生书写时,老师行间巡视,具体指导,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四、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a、o、e”的四声,先请同学读卡片。
二、复习三个单韵母“a、o、e”。
三、学习字母四声
1、师讲:“a、o、e”发音时,声音颤动,很有气派,音在口腔中畅通无阻声音响亮。因此“a、o、e ”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担当了声调高低变化的任务。
2、指导学生看声调示意图,认识四个声调。第一声:汽车平走。第二声:汽车上坡。第三声:汽车上坡又下坡。第四声:汽车下坡。
3、学习“a”的四声
(1)师讲:拼音字母 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头上。
(2)板书:“ā á ǎ à”教师边用手势表示四个调号边按顺序读四个声调,以显示调号与声调的关系,速度要慢,读二声、三声有困难,教师要做好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调号,读准声调。
(3)学生按顺序学读四声,读音要准。
(4)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5)顺口溜:一声一横道,二声往上挑,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掉。
(6)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声母。
4、学习“o”的四声
(1)师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出示:“ō ó ǒ ò”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教师纠正后,再练习读四声。
(3)打乱顺序读。
5、学习“e”的四声,学生练习的方法同上。
6、打乱顺序读“a、o、e”的四声。
附: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
2、看卡片读“a、o、e”的四声。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
3、书写3个单韵母各一行。老师行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4、指导学生练习抄写带调韵母。“一声”要从左往右写,“二声”从左斜下再往斜上挑,“三声”像个小对勾,“四声”从左上往右下降。
5、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抄写带调韵母。注意声调位置。
6、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单韵母。
(2)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3)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7、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讲读第一段 (从整体到部分)
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
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讲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5
【学习要点】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会背诵有关的段落。
【词语解释】
天堂(tiāntáng):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例句〉人们常常说苏州、杭州是人间天堂,可想而知那儿有多美。
南国(nánguó):指我国南方。
不可计数(bùkějìshù):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例句〉老鼠在
地球上不可计数,是人类的大敌之一。
展示(zhǎnshì):本课指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liúliàn):舍不得离开。〈例句〉爷爷留恋农村那宁静、闲适的生活。
繁茂(fánmào):繁盛、茂盛的意思。
应接不暇(yìngjiēbùxiá):成语。暇,空闲。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鸟太多,看不过来。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近反义词】
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颤动—抖动
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天堂—地狱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难句分析】
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留恋之情。作者之所以舍不得离开它们,是由于这么大、这么茂盛的榕树及树上这么多的鸟儿,如此美丽的大榕树,如此活泼的鸟儿,怎么叫我舍得离去。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
【句式示例】
[原句]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仿句]代表们陆续进入会场。
[原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仿句]美丽的丹顶鹤抬头站在水边,好像一位骄傲的公主。
【课文结构】
[段落大意]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课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作者采用以动态描写为主的方法,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进行描绘,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展示了一种百鸟喧闹的景象。
2.本文语言生动,有些句子感情洋溢,含义深刻,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这一主题。
【课文朗诵导航】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用赞叹的语气来读,朗读者朗读时是直接代表作者去看、去想想、去抒情,要读得准确自如,分寸得当。要运用想象,展开联想,获取真实感受,丰富文字形象。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可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读出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
【素质知识延伸】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课文中作者把一株榕树看成许多株,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课本难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2题]
课文里描写的大榕树的`特点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而作者注意去看的时候,“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便不禁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第二次经过那“鸟的天堂”,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处是鸟声,到
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眼睛应接不暇……那“鸟的天堂”,的确,大榕
树是鸟的天堂啊!
【课后达标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èngxìcànlànchàndòngmàoshèng
( )( )( )( )
zuòcháoshùshāoyìnjiēbùxiájìngjì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红霞( )的颜色( )地看??
( )的榕树( )的照耀( )地移动
三、读课文,填空。
作者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他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作者第二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候是在,所以他看见了许多鸟。
【创新能力迁移】
在备选的量词(这些词大都是从名词或动词借来作量词的)中,挑选最恰当的一个,不要重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备选词:a.抹b.叶c.丝d.片e.汪f.泓g.缕h.轮i.弯j.瓣k.眼
(1)一明月(2)一新月(3)一情思(4)一痴情
(5)一温情(6)一心香(7)一清溪(8)一清泉
参考答案
【课后达标训练】
一、缝隙灿烂颤动茂盛做巢树梢应接不暇静寂
二、(美丽)(火红)(仔细)(茂密)(强烈)(缓缓)
三、吃过晚饭鸟已经在树上栖息第二天早晨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6
【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编排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其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两只小狮子》是新教材二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且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把握得不准确,对课文的内涵理解也不太清晰,因此,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出示两只小狮子图。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自主识字,学生的兴趣浓)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出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课件展示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学学“滚、扑、撕、咬”四个动作。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复习环节的趣味性设计、学习内容不同于课文的呈现方式,主问题的设计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师小结。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
29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兴奋
放鱼回湖 沮丧
受到启示 感??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语文教案参考8篇
★ 语文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