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的分享不仅能增强自信心,还能促进与他人的沟通,通过事迹的记录,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九零后英雄事迹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零后英雄事迹篇1
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在本村上的小学、初中,高中时,先是在安邑中学,后来为考上飞行员,又转到离家较远的解州。在解州中学,他被招收为飞行员。
景海鹏的母亲王珍玲至今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年儿子初中升高中,因为中考成绩不错,海鹏被解州中学录取。解州中学离家三十多公里,当时是运城地区的重点中学。
“那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海鹏要到解州中学上学,就必须住校,肯定就要上灶。而上灶,家里肯定花不起钱!”
“做父母的,肯定都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我和他爸商量后,想让海鹏去离家比较近的安邑中学。安邑离家近,可以不时地回家来吃饭,还可带上干粮在学校吃。”
“海鹏很听话,在安邑上了学。没过多长时间,他又来说服我们,坚持要去解州。后来看说服不了我们,就自己拿上行李,头也不回走着去了解州。当时还下着雨。”
“在解州,懂事的海鹏知道家里紧张,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回家,他不是选择走路,就是蹭有自行车的同学顺路车。现在想来,不是去解州,海鹏就不会选上飞行员。而不是飞行员,也就根本没有当航天员的机遇。”
话很少、特懂事、很要强、有主见。这是表兄杨海泉对景海鹏的评价。杨海泉比景海鹏大一岁,两人不仅是姑舅关系的表兄弟,还是小学和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玩伴。杨海泉如今是东杨家卓村的人物,在村里的南面建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酿造厂,有好几部汽车。但提起表弟,杨海泉却满脸都是佩服,念叨海鹏从小就是他俩的主心骨。
九零后英雄事迹篇2
工作上,平常他大量写关于部队内部和社会消防热心人的先进个人及事迹,有效地发挥震慑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违法行为及警示教育的作用,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报道和分析,让人们更了解消防,从而自觉地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这次集结演习他善于发现和挖掘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官兵战斗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热情讴歌消防工作的英雄模范。写的报道贴近官兵生活,善于捕捉、展现基层一线官兵的闪光点,真实地反映出官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把消防官兵的良好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写的报道准确地表达了广大官兵的感情愿望,为他们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的平台,激发官兵的创新精神和建功立业的热情。
九零后英雄事迹篇3
致敬是一种信念。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致敬的东西,我们要感谢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当然也有许多值得我们致敬的人,他们为我们的祖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困难的来临,他们无论如何也要保卫自己的祖国,保护自己的家人。并不只是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会不畏牺牲自己去保护别人,每一次出战都意味着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他们就是让我值得致敬的人――消防员。
每一次我都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我就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够救出被困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和家人团聚”每一次的出战他们都保持着必胜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有时他们为了保护受了伤的人,把自己的衣服脱下,去保护受伤的人。完战后,自己浑身是被火灼烧的伤痕,被保护的人也平安的'活着。我真为他们的这种精神而感动。
他们在训练中也是非常的辛苦。在顶着炎炎烈日的太阳下,一直保持正立的姿势,在训练时,那消防水管都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够灭火。即使是手磨破了皮或者磨出血,他们也都坚持。从他们的训练中就能看出平时出战的艰难。有时着火的楼层有点高,但他们也不会被打倒。即使再高,他们也会想出各种办法去消灾解难,心中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为了消防员叔叔工作不在多,我们要尽力去帮助他们。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之所以发生大灾难,就是因为一点粗心或者一点儿小火苗而引发的大灾难。你不要看不起这些小事。他们每一次出战大多都是因为这一方面如煤气没关,电插座没关,电饭煲没关等而引发的火灾。对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做,出门之前把家里所有电源关闭,不要用沾了水的手去插电了,插电座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做完饭时煤气要及时关闭……为了他们的安全,我们要尽力做到这一点。
我心中最敬佩的人就是你们了――消防员叔叔,我为你们的工作致敬,谢谢您为我们带来安全的生活。
九零后英雄事迹篇4
6月9日,20岁的山西人xx在杭州临平区火灾中牺牲。小学老师哽咽接受采访:他1岁丧父、3岁丧母,被大家资助长大。70岁的继爷爷无收入,他省下小学发的鸡蛋带回家。
xx的小学老师高永宏回忆,xx1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70岁的继祖父养大,但是由于继祖父没有经济来源,xx从小被大家资助长大。“小军是个善良内敛的好孩子,也很孝顺,从小就知道省下来吃的拿回家给爷爷”,高老师说道。
高老师还发来xx小时候的各种荣誉:“优秀幼儿”、“优秀少先队员”、“期中考试第一名”、“三好学生”、“知识竞赛优胜奖”、“跳绳第一”等等。
高老师没想到,几年前劝说xx去当兵,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6月13日,小雨淅淅,杭州市临平区殡仪馆。
上午10点,杭州两名消防员xx、xx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一大早,来自杭州消防、公安,以及许多自发赶来的群众,安静地在场馆外等候,见两位烈士最后一面,送两位英雄最后一程。
许多群众都是临平建材装饰城的商户。在那场火灾中,他们见证了消防员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疏散群众,扑救火势的英勇行为。在听说有消防员意外去世,他们也决定来送消防员最后一程,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敬意。
罗大姐是商贸城18幢的商户。她远远望着,忍不住哭了。“xx年纪比我儿子还小,真的太可怜了……他们是英雄,是我们的,也是所有人的。”
退队的消防员听说兄弟出事之后,从外省外市赶来悼念。
早上9点50分,追悼会开始。所有人摘帽致哀。
九零后英雄事迹篇5
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
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九零后英雄事迹篇6
英雄,是历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坚强的邓玉芬没有屈服。亲友们劝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同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了家里。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她从不得闲。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干部战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战士们就是她的亲儿子!邓玉芬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自己节衣缩食。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舍不得给亲儿子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个邓妈妈。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一连折腾了7天7夜。小六儿跑丢了,她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她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儿子小六儿也被妈妈送去当兵。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英雄事迹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