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心得是能够记录下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的,优秀的心得不是看谁的字数多,而是看你有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能够引人深思的意义,下面是58汇报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1
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在迎战特大洪水的过程中,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和冲锋在前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经历了极不寻常的考验,正如省委书记王宪魁说的那样,抗洪抢险救灾是对干部的最好考察,是对群众感情的直接体现。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广大官兵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称号。他们在洪峰浪尖间,树起鲜红党旗,筑起坚强堤坝,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抗洪救灾,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在抢险救灾中,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全面展示。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了党员干部践行理想宗旨、救民于危急、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的广阔舞台。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坚强的党员突击队夜以继日奋战在险堤弱段;年轻的村官舍小家顾大家,做灾区群众的“主心骨”;退休的老党员主动请缨,带着儿子一起守大坝……一个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座坚强堡垒,一个个党员就是一面面旗帜,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但成为抗击特大洪水的中坚力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榜样力量。
危难时刻离不开军警官兵,是百姓的直觉与心声。大灾面前,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第一时间排除险情,舍生忘死、连续作战,顶风浪、筑堤坝,除险情、救群众,守护了百姓的家园,上演了一幕幕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大爱传奇。面对严峻汛情,面对点多面广的战斗局面,面对复杂艰巨的战斗任务,广大军警官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掌握情况,主动了解需求,主动拿出对策,主动承担任务,调集最精良的装备,调动最有力的兵力,调拨最充足的物资,成为抗洪抢险主力军。抗洪一线上,驰援险堤、夜战管涌,奋不顾身、所向披靡,人民的“铁军”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拉得出打得赢。撤离险境时留在最后,危急关头冲在最前,一面面军旗护佑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在险情最重的同江大堤上,每次连续战斗后,疲惫的官兵只是在大堤上席地整休。在被洪水淹没的“黑瞎子岛”上,岛上群众安全撤离,但“东极哨所”的官兵依然坚守,高扬于水天之间的国旗依然鲜红……半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官兵们进入到疲劳期、伤病期,但“站起来是个兵,累躺下也要做道坝”成为他们最铿锵的宣誓。磨出血的双手,磨到烂的脚趾、磨掉皮的铁肩被他们称作“最美的军功章”。这就是我们英雄的抗洪官兵,他们的血肉之躯在洪水的考验下,被浇铸成最壮美的英雄群像。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这场与洪水的战斗中,广大党员干部和军警官兵带领人民群众有效整合救灾资源,形成救灾合力,提高救灾效率,刷新一项项救援纪录,创造一次次救灾奇迹,书写一个个英雄传奇,最大限度地杜绝了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洪水渐渐消退,但无数动人的故事将永远传颂。广大党员干部和军警官兵不愧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坚定守护者,没有这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战士,就不可能有今年抗洪救灾“零死亡”,就不可能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些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中流砥柱,必将凝固成不朽的丰碑!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2
20__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汛情,全市雨情紧急、水情迅猛、灾情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雨情、水情、险情、灾情
雨情:1-9月,全市累计降雨量141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7.1%。5~9月,市区降雨1105.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3.3%。含山县降雨1014.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6.6%。和县降雨1083.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4.3%。当涂县降雨1169.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1.0%。特别是6月18日至7月6日出现的四次强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3.5倍,暴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全市6月18日入梅,7月21日出梅,梅雨期34天,梅雨期降水量588.6毫米。汛期,全市小时最大降雨量52.5毫米。市区日最大降水量148.2毫米,出现在7月1日。三天最大降水量257.3毫米,出现在7月1~3日。
水情:今年,长江来水偏早,水位涨势迅猛。从4月初开始,长江马鞍山站水位持续快速上涨,4月下旬即达设防水位,且超过1983年、1998年等大水年份的同期水位,比20_年同期水位高近3米。同时,姑溪河、黄池河、牛屯河等内河水位也快速上涨,入汛前全部超过设防水位。7月初,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全市江河水位全线迅猛上涨。汛情最严重时,长江马鞍山段和境内10条主要内河堤防全部超警戒水位,其中姑溪河(上游段)、黄池河、运粮河、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青山河(上游段)等7条内河超保证水位,姑溪河(上游段)、裕溪河、牛屯河、姥下河等4条内河超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水位,绝大部分堤防高水位浸泡时间长达30多天。汛期,长江马鞍山站最高水位11.18米,出现在7月7日,最低水位4.39米,出现在9月27日。
险情:因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全市内河堤防险情频发,共出现漫溢、滑坡、管涌、跌窝等各类险情710处(含山县317处、和县255处、当涂县101处、雨山区8处、博望区15处、市开发区2处、慈湖高新区4处、郑蒲港新区8处),其中,较大险情83处(含山县25处、和县44处、当涂县7处、博望区3处、郑蒲港新区4处)。
灾情:全市受灾人口106.9万人,倒塌房屋2408间,转移安置人口6.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5.1千公顷,成灾面积63.3千公顷,绝收面积40.9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74亿元。损坏小型水库35座、堤防96处358.5千米、护岸254处、水闸240座、塘坝1147口、灌溉设施1094处、机电泵站220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
二、防汛抗洪工作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靠前指挥。一是迅速部署安排。汛情发生后,各级防指人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迅速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决打赢抗洪救灾持久战。此后,又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对全市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研判,并作出精确部署。市政府连续召开30余次防汛工作调度会,分析雨情、水情、汛情、灾情,调度指挥抗洪救灾工作。二是领导靠前指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均第一时间、不分昼夜,走遍受灾地区,深入堤防一线查汛情,赶往集中安置点听民声,全面掌握汛情灾情,果断作出精准部署。市委常委、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所有副市长,均按照分工到各自责任点督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各县区、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全部驻守防汛一线,日夜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三是县区落实有力。各县区、园区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决策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全力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四是部门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市水利局派出6个工作组,驻守防汛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市气象局加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马鞍山水文局及时提供水文信息;市住建委开展积水路段巡查,各易涝点和泵站安排专人值守;市安监局抓好尾矿库巡查值守;市国土局派出7个督查组对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统筹调拨工作;市公安局出动警力37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抽调精干人员,充实防指力量,并建立高效的督查、派单和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各项指令发得出去、落得下来,确保重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马钢、十七冶凸显国企责任担当,全力投入全市抗洪救灾大局;市防指其他成员单位也按照责任分工,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强化科学调度,积极有效应对。一是汛前准备充分。早在汛期来临之前,市防指就制定了抗洪救灾工作总体方案,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充分准备。先后举办了6批防汛培训班和11场防汛演练,落实了9个市级防汛物资储备点和15个县级防汛仓库,排查加固9处市级重点险工要段,督促14处“开口子”工程按时复堤,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人员撤退转移方案。同时,实施完成了雨山湖北门、体育馆东门等7处易涝点整治工程,对市管577公里下水管网进行了疏浚,对市区排涝泵站设备进行了维护检修。二是监测预警到位。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预报,主动预警,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预案确定的应急响应标准,市防指于7月1日12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月2日12时提升到Ⅲ级,7月5日12时提升到Ⅱ级,7月6日22时提升到i级,应急响应实现连续“四级跳”。各县区、园区也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严格按照响应等级要求,全力投入防汛抢险。三是巡查抢险有力。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每天有6万多名干群严防死守,对长江两岸及市内各主要河流、中小水库,开展24小时拉网式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类险情,有效保障堤防安全。四是统筹调度科学。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调度、全力排水,通江涵闸累计排水量达3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内河防汛压力。统筹抓好防汛抗洪、防台风和抗旱工作,积极开展“尼伯特”、“莫兰蒂”等台风防御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五是城乡排涝有序。强降雨期间,主城区每天派出100余名防汛人员、10余辆防汛车辆不间断巡查,并对高速北入口、中加南门(达观天下)等17处积水点进行了应急处置,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强降雨导致的交通伤亡事故。各县区、园区也充分利用间歇性晴好天气,指导开展蔬菜大棚、畜禽棚舍清沟沥水,组织农户抢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三)发挥组织引领,团结一心抗洪。一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洪救灾30多个日日夜夜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数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防汛抢险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救灾安置点成立临时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到了“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鲜艳旗帜”,涌现出了尹建平、刘安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递正能量,营造防汛抗洪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刊发各类宣传稿件2300余篇(件),其中中央主流媒体刊登100余篇(件),省级主流媒体刊登300余篇(件),市级媒体刊发1900余篇(件),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推出的《抗洪书记尹建平》系列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倡议下,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为灾区慷慨解囊。广大市民和企业积极响应,为防汛救灾捐款捐物,参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安抚等工作,给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四)强化军民联动,各方广泛参与。一是人民军队始终冲锋在前。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紧急出动,不畏艰险,奋勇参战。防汛救灾期间,第一集团军某旅、武警等1500名官兵驰援我市,马鞍山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各级公安机关共出动官兵、干警4300余人次,动用车辆、冲锋舟、橡皮艇300多台(艘)次,投入全市抗洪抢险,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二是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抗洪救灾。面对严峻的汛情形势,我们坚持把群众作为防汛救灾的基本力量,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更多群众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来。在防汛抗洪最紧张的阶段,全市每天有6万多名抗洪大军,日夜坚守在1353公里江河大堤上,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战高温,斗恶浪,筑子埂,查隐患,排险情,是夺取抗洪救灾重大胜利的中坚力量。
(五)保障生命安全,转移安置群众。一是迅速及时转移群众。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前谋划和安排好群众转移方案、撤退路线和安置地点,特别是对山洪泥石流及地质灾害威胁地区、危旧房、施工工地、低洼地区、水库泄洪影响区等危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查全、查细、查实”,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不落一人。全市共紧急转移受灾群众6万多人。二是妥善有序安置群众。在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互帮互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集中安置点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受灾群众转移集中安置点管理指导意见,抽派数百名党员干部进驻安置点,确保被安置群众“有饭吃、有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高峰时全市共设置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32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5541人。三是全面周到服务群众。各级卫生部门派出多批医疗小分队,实现灾区包保、医疗救治、卫生防疫、血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等五个“全覆盖”。全市深入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达4210人次,派出医疗防疫队610批次1679人,诊疗救治各类病人4874人次,消杀面积69.1万平方米,有效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六)全面减少损失,抓好灾后重建。一是迅速开展查灾救灾。全市各级民政、住建、交运、国土等部门分赴灾区进行实地核查,做到第一时间核实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防洪抗灾各项资金随到随拨、随调随拨。二是全力推进生产自救。着力抓好生产自救,深入广泛地了解受灾农民需求,加强技术指导和农资保障,引导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面了解受灾企业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三是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各县区、园区按照“水退到哪里、环境整治就到哪里”,充分发动群众,对洪水退后遗留垃圾进行清扫,对沟塘内漂浮物进行打捞,做到不留死角。四是加快推进城乡水毁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水毁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建设。积极谋划长江马鞍山河段治理、裕溪河治理、江心洲防洪治理等“十三五”重大水利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洪薄弱环节实施方案和今冬明春灾后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方案。
三、20__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20__年,我市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超前准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做到“八抓八到位”,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抓宣传发动,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强化防汛抗旱意识,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
(二)抓机构组建,组织领导到位。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市防指内设机构,及早投入正常运转。
(三)抓任务分解,防汛责任到位。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类防汛工作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负责,分段分片包干,将防汛责任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每个层次、各个环节。
(四)抓隐患排查,防汛检查到位。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确定全市防汛重点险工要段,汛期加强防守。
(五)抓器材储备,防汛物资到位。做好防汛器材、物资和经费的补充储备,加强对现有防汛物资、常备物料的增补、清点、晾晒等管理工作,保证随时调拨。
(六)抓队伍建设,抢险力量到位。健全市、县(区)、乡(镇)防汛应急抢险队,加强应急抢险队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搞好防汛抢险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
(七)抓水毁修复,应急除险到位。督促县区全力推进水毁修复工程进度,抓紧组织实施完成,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八)抓预警机制,预案方案到位。认真做好防洪、排涝、抗旱、防御台风和山洪泥石流等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3
为切实做好学校汛期工作,确保我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我校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思想到位
思想决定行为。思想上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抓好此项工作的有力保障。为此,我校利用校会、集会等时间集中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明确了学校抓好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杜双莲为组长,副校长胡海峰为副组长,王锋、刘小伟、魏福建……等为成员的汛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在汛期每周校领导都要召开一次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我校为了明确责任,把汛期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学校分别就全体党员、各处室主任、办公室负责人以及班主任作了明确分工,使每位责任人明确“我的职责是什么?”“我应怎么做?”“如果我做不好,将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我应负担怎样的责任”,如此一来,形成了领导与各成员共同致力于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向向师生进行汛期安全教育(包括防洪教育、防溺水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防患于未然。
2、严禁学生到没有安全保护或不熟悉水情的河流、水渠、池塘等地方游泳、洗澡、戏水。
3、午间、值班教师要按时进班查看学生到校情况,如发现有未到校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以便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学生得到及时寻找,以防范发生事故。
周六、周日期间班主任把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是家与家较近),以便相互监督,有效地对因私自外出洗澡而出现溺水事故进行遏制。
4、加强对学校校舍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遇到紧急情况要立即上报。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4
xx年是我镇水利建设的关键之年,涉及工程项目多、建设范围广、项目投资大、工程时间紧等特点,水机站主要精力集中到年度工作目标上来,以“水安全,整治水环境”为主题,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切实点,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能,有序推动水利建设,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防汛抗台工作放在首位
1、切实抓好汛期准备。从2月22日开始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防汛检查、隐患整改,特别是对20xx年“海葵”台风暴露出来的问题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及时落实措施加以整改。对杨庙社区外围重点四个缺口现已改造,对麟溪村杨庙塘方桩厂2个250米地段的堤防加固,对光明村预制场200米段的内坝口门以及堤防的整改,对欣杨村600米防洪墙渗水的修复和55个口门配置槽板,对新联村朱巷港等宅区300米地段的防洪墙改造,对戴西港村200多个河埠口门重新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对天凝村南殷家港250米一体护岸的改造。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在现有镇村仓库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代储备,协议储备沙石8500吨,编织袋15万只,毛竹20xxxx支,尼龙彩条布2.4吨。严格落实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工作建设,建立健全防汛组织、人员分工、责任制度、各类预案修编等各项措施准备工作。
2、有力抗击“菲特”特大洪涝灾害。今年10月,由“菲特”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短时雨量为244毫米,正时又面临天文大潮,上游水压,东泄不畅,造成河网水位急剧上涨,超越了“99·6·30”洪水位。8月9日20时水位达到4.38米,在紧急情况下,我镇党委、政府、防指办人员高度重视,立足“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按照“标准范围内不出险,超越标准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根据上级政府、防指办的指令,早部署、抓主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预案,第一时间落实各项有效措施,多次召开各层次的紧急会议,安排联村干部及时到联系村指导抗洪工作。同时加强值班巡查,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掌握动向。在面临在建工程临时坝淹没、漫堤、决堤,老集镇、宅区、沿河企业进水,农作物受淹,出现四处告急的危机时刻,镇防指办人员临危不乱,主要领导亲自指挥,积极应对,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对重点地段、设施应急调度人员、物资、车辆到达险工险段,把各个环节明确到人,使抗洪抢险工作有序进行,做到抗洪工作人人进岗,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经核实,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投入抗洪人员6500多人次,消耗编织袋7.8万只,砂石2492吨及竹木、彩条布尼龙等物资,共调用水泵42台套,投入抗洪抢险资金269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通过镇、村与企事业社会各方的努力,我镇有惊无险抵御了此次洪灾,赢得了抗洪的最终胜利,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了全镇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建设抓重点,抓规模,促成效
1、加快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该项目天凝镇计划总投资近6793万元,工期分三年,自20xxxx-xx年,20xx年任务于xx年1月底开标,一期工程投资2021万元,加原有杨庙圩区整治工程一标段投资465万元,计项目投资2486万元,整体工程分东南凝、宏杨两个灌区,涉及工程量及进度情况:渠道52.4公里,机埠27座,水闸14座,已完成13座,在建1座,占工程量的90%;排涝站11座,完成9座,占工程量的90%;完成新建护岸2570米,防洪墙3350米,已完成投资2238万元。
2、结合水环境整治,抓好村庄河道整治工程。一是20xx年度河道整治护岸工程,于xx年2月开始动工,该工程涉及洪南等四个行政村,总长度为4.85公里,投资173.8万元,到目前为止整体工程已完成;二是天凝镇光明村河道整治工程Ⅱ标段,涉及护岸工程1.627公里,河道疏浚1.34公里,投资150.4万元;三是开展河道疏浚工程,xx年计划长度18.5公里,涉及13个行政村,现疏前测量工作已完成,已经疏浚河道长度为24.2公里,占工程量的130%,投资154.9万元;四是全镇河道保洁308条,235.13公里,含荡漾面积11.62平方公里,投资155万元,合计投资634.1万元。
3、应急实施xx年度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补充项目,涉及塌方护岸0.9公里,重点排涝站3座,投资97万元,该工程在“菲特”台风到来时已经投入运行。
三、根据《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五有”要求,开展水利站标准化建设,经过2个多月的组织实施已完成,投入资金9万余元,待县级验收。
四、开展农机推广服务职能
以积极引导、加速推广各类新型农机俱,今年新购置农机俱31台套,其中大中型农业机械11台套,开展农机安全管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检查农机维修网点,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全镇22个村签订责任制等活动,并对高耗能农械实施报废补偿工作,全镇11个行政村已报废车辆70台,年机收率在98%以上。
xx年完成水利投资2978.1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续建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项目,已完成二期工程招标,以杨庙塘护岸建设和麟溪村田内工程为重点,新建灌溉泵站13座,新建渠道10.42公里,新(改)建闸站9座,新(改)建排涝泵站3座,一体式护岸0.8公里,防洪墙1.05公里,机耕路0.827公里,项目投资1035.78万元,该工程将要破土动工。
2、加快王凝圩区建设,闸站工程建设投资1100万元,既完成红旗塘以北圩区整治,又解决了洪溪老集镇问题。
3、依托第四批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护岸闸站工程建设来彻底改造杨庙老集镇的工程建设。
4、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涉及面积3.16万亩,投资948万元。
5、结合集镇开发开展凝溪市河改造工程、生态护岸及绿化工程,配套同步实施,目前已经争取到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1200万元,望年内完工。
6、积极争取二轮圩区工程项目,对杨庙塘、淡沧泾港、关阳港、许巷港等重点河道的工程改造。
7、按照县级要求,做好推广组建水利会、圩区协会等方面的工作。
计划xx年水利投资5283.78万元。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5
近日,__县普降大暴雨,河水暴涨。面对强降雨袭击,__农商银行全行上下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确保辖内各网点正常营业。
一、党员带头,严防值守
行党委班子成员积极联系包片网点,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总行保卫部要求基层各网点安排双人值守,基层负责人和党员同志带头值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上报;总行综合管理部及时在工作群分享天气预报及气象信息。
二、领导走访,指导防汛
党委书记陈育生、党委副书记刘学智来到一线网点,考察防汛工作,指导网点做好营业场所门前淤泥清理,确保正常营业;同时,要求各网点排查辖内客户的受灾情况,做好灾后走访及救助。
三、灾后走访,共渡难关
白地支行、三溪支行——走访受灾贫困户
白地支行走访了白地镇家堡葡萄园基地和天天开心农场,实地考察了葡萄园及农场农作物暴雨受灾情况,询问客户因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就如何预防二次洪灾为其出谋划策。
三溪镇贫困户彭大吾,家住三溪大桥下,此次也因洪灾损失惨重。三溪支行及时上门查看受灾情况,了解生产生活需求,下一步计划为其提供信贷帮扶,共渡难关。
旌阳支行——巡检金农信e家服务点
旌阳支行负责人先后来到华丰、凫山及板桥金农信e家服务点,了解服务点受灾及机具设备运行情况,同时为服务点人员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
解放街支行、和平路支行——全力做好路面清淤
支行青年志愿者主动到路面清扫道路积水,捡拾掉落的树杈和垃圾,保证行人、车辆正常通行和网点的正常营业,切实将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放在首位。
__农商银行将在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做好抗洪救灾,关注和关心受灾群体,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为和担当践行争先创优的誓言和承诺,让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6
坚持防治结合,把忧患意识落实为防汛救灾的实际举措。面对汛情,预防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发现上报汛情险情、落实防汛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群众财产损失的最有效途径。唯有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才能防患于未然,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把汛情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做好最周全的规划打算,制定最详尽的预案对策。要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足额储备各类防汛物资,做好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确保抢险时“拿得出、送得到、用得上”。
坚持冲锋在前,把使命意识体现为防汛救灾的实际表现。面对灾情,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位的民生工程。广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则是战场一线的战士,必须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坚决打赢汛情阻击战。要从灾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急需的事入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险情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报送、处置第一时间到位”原则,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高效、灵活、务实的调度机制,充分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志愿者组建党员防汛救灾应急救援小分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2023防汛救灾心得体会篇7
入汛以来,甘洛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求,坚持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积极应对两场暴雨灾害,成功转移群众1600余人,无人员伤亡,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各级党组织未雨绸缪,在防汛一线当好“主心骨”。调整充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时刻调度防汛救灾工作,以片区为单位成立8个防汛巡回指导组,以学校、村庄、工地等人口密集区为重点,指导开展防汛减灾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369场、覆盖1.28万余人次,编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3900余张,全面提升群众遇险避险能力、自救互救技能;各乡镇党委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包村责任制度,由包村领导带队、以村支部委员为骨干组建227支排险队采取横向排、纵向查、全覆盖的“拉网式”排查,对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沟口河边等进行排查,摸排隐患点196处,确保不漏死角、不留空当,同时,针对182个地质灾害预案点、196个洪灾隐患点和3个重点监控区,严格设置公示牌。
各职能部门精诚协作,在防汛一线织密“防控网”。建立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每日联合会商机制,明确各单位职责,县防汛办通过预警平台每天向相关责任人发送动态预警信息4568条,告知降雨量是否达到转移值,进行点对点会商,必要时随时组织转移;县水利局修订完善《20xx年甘洛县水利局防汛应急预案》,为应对本年度汛期的抢险救灾、信息收集上报、灾情核实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县应急管理局储备应急帐篷150个,对接“德惠”“益民”两家超市开通应急物资绿色通道,可即时供应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应急物资8.5吨,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准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防汛教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