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58汇报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考试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考试教案篇1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语文考试教案篇2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 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 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 1、字音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 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t:这两题重点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里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简单看一下。
s:术业有专攻:研究学习;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把??制成 ..
t:同学们还记得沈复在《童趣》中写道:“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吗?
5、特殊句式
t:分析考纲:本题考查的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这一题大部分同学都错选了a项,a项和b项的区别主要在第几句的划分上呢?
s:(5),请一生分析(3)、(5)、(9)项
t:(5)不仅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还是被动句。 s:翻译第(5)句:李蟠不被当时的时俗所拘束。 t:技巧:直接判断法、排除法、最佳选项法等
6、仿写句子
t:分析考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ppt展示考生答案)
s:请学生分析其中错误:句式不一致
t:展示学生正确答案,请学生分析注意要点。
s分析 t小结
注意要点:“三一致”原则——句式、修辞、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t:从试卷分析上看,很多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是谈虎色变,高考考纲对大家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而“人物传记”这一体材在高考中始终占主要地位。本次考试题目节选自《宋史郭浩传》,为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卷。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s:郭浩
t:郭浩是什么人?s:宋朝将领
t:(ppt展示)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诗记忆)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7、实词含义(理解b)
t: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家在阅读文章时就应当在文中圈出这些字词。请同学分析这一题。
s:逐一解读。分析方法。 已:学不可以已
8、筛选信息(分析综合c)
t: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对于这一题大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哪个关键词?
s齐:“金人”
t:请一位同学分析这一题,总结方法。 9、信息概括(分析综合c)
t:文言文信息概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请同学分析,总结方法。
s分析
t:分析这一题时,大家是否从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给大家一个做人物传记题的小技巧,拿到题目可以先读一下信息概括题,可能其中会包含错误信息,但是却能够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译,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同时做信息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分析,比方时间点上的变动等。古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放在此处也十分契合。
10、翻译句子(理解b)
t:(分析考纲,ppt)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齐)
s:找关键词分析,总结方法和注意点。 t:抓住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补充: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技巧解读一:关键先看概括题。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技巧解读二: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技巧解读三:词句找出要划线。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技巧解读四:实词语境很重要。
技巧解读五: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五)诗歌鉴赏
t:相较于文言散文的写作,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可谓蔚为大观。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除了领略诗词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鉴赏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一题得分率只有40.7%,总体偏低。在高考大纲中,对此项的考查集中在唐诗宋词方面。一起来分析宋代诗人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
t/s:五步(引导学生一起说出):诗题、作者、主体、注释、问题 s齐读
t:介绍诗题、作者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t:有几问?回答几点?s:2
s:请同学分析首句。《桃花源记》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t:什么题型? s:炼字
t:几步?s:解释含义、联系文本、点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请同学回答总结。
t:诗歌最后一定会落实到情感上。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t:桃花是全诗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上来分析,也可以从手法上来解读。(常见意象:月、柳、红豆等)
s分析 t点拨
(六)练练身手(t:ppt)
1、翻译句子
(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2)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2、意象分析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
语文考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坐坐
语文考试教案篇4
设计理念:
1、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
2、个性化阅读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
3、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信信息的能力。
教材简析:
?触摸春天》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同学谈。)
2、春天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芬芳的花朵。可是这一切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要和文中的主人公安静一起去(齐读)触摸春天。(板书:17、触摸春天。)
二、预习检查
1、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首先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词:(出示:小径流畅瞬间弧线飞翔权利缤纷悄然磕磕绊绊清香袅袅)谁来读?
这些字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教师重点指导:“畅、瞬”的声母是翘舌音,“畅、径、翔”的韵母是后鼻音,“绊、瞬、权、缤”都是前鼻音。还应注意不要将“径”读成“jīng”,将“袅”读成“miǎo”。瞬的笔顺。形近字孤和弧。)
看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掌握得不错。
2、下面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盲童安静拢住了一只蝴蝶。后来她张开手指,把蝴蝶放了。)
三、研读课文
谁来说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划出关键的语句,写出你的体会。
(一)2、3段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引导学生抓住“流畅”、“磕磕绊绊”,让学生感受盲童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知道一般盲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磕磕绊绊,步履蹒跚。而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呢?
联系上文:“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从重点词“整天、流连”我们可以感受到:安静热爱春天,喜欢春天。
所以这两句话是有联系的,一个是因,一个是果。读读这两句话,因为:“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所以:“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学生谈)
比较句子
①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②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读一读,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安静慢慢的伸出双手是因为她害怕碰伤了月季花。月季花是一种植物,它也是有生命的。从慢慢地能体会到安静是个热爱生命的女孩。从极其准确这个词体会到安静对这里十分熟悉。从中可以看出她非常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美景。)谁能带着对春天的喜爱来读读这段话?(配乐)
接下来,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二)4段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先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蝴蝶是睁着眼睛的,盲童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可是“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里“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是呀!与其说是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是蝴蝶被安静那种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神奇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捉住蝴蝶的安静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多么兴奋。谁来读——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安静。(音乐起)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你感觉到了什么?(我感觉到了蝴蝶在我手心里扑腾。一个生命在我手里,它的求生欲望很强,一直在扑腾。)是呀,对于安静来说,这都是一种全新的感觉。谁再来读——
(三)6段
师:读的真好!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安静是如此善待生命,她放飞了那只蝴蝶,当蝴蝶飞走时,她仰起头“张望”着。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盲童来说,什么都看不见,她为何还要张望呢?(蝴蝶飞走了、飞向那里?如何飞翔的?她都想知道,所以才仰起头张望着。)是呀,虽然眼睛看不到,我也要用心去看,去体会。
出示:“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见了()。(她仿佛看见了蝴蝶在飞翔。她仿佛看见了美丽的花儿、绿绿的草儿。她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小鸟在枝头欢跳。……)
此时此刻,在安静的心上,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奇妙的。……)
朗读这段。
(四)7段
所以,我没有惊动安静。因为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指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安静是个盲童,虽然她看不见,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知道了什么是飞翔,什么是春天,她多么热爱生活啊!)
(五)小结
这就是那个特殊的女孩——安静,这就是那个(指着板书说: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盲女孩儿——安静!
四、阅读拓展
1、还有一位盲人,她也十分热爱生活。
(多媒体出示:海伦·凯勒(1880—1968)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2、打开书,看课后阅读链接,它节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请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体会?
生:海伦·凯勒发现了树叶精巧的对称图形、发现了银桦的光润的细皮、发现了松树的粗糙的凸凹不平的硬皮……
3、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此时你想到了谁?(我想到了张海迪、杏林子、霍金…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创造了许多奇迹,我们是健康的人,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4、师总结(多媒体出示人物):盲童安静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她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也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张海迪、杏林子、霍金、桑兰……这些敢于向厄运挑战的人同样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流连热爱春天
安静(盲童)流畅热爱生活
拢住热爱生命
张望
语文考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
(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1)齐读句子
(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人去,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
(3)学习生字:警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 ③组词
(4)学习生字:援①拼读音节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③组词
(5)学习生字:营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集体书空 ③“营救”其实就是——救援
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海中救援。
4、板书课题:7 海中救援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
(2)集体交流生字
①搏:a.拼读音节 b.集体书空 c.齐读词语
②集: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组词
③汉: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同音字辨析:汗、汉 d.组词
④唯: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查字典理解“”:只有一个、单单一个
⑤依: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 c.组词 ⑥靠: 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 汉斯 汉斯的母亲
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二、仔细研读,感悟体会
1、同桌合作朗读3-6小节,并和同桌交流:这4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令你感动,哪些句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用“xxxx”划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师下台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3小节中
(1)重点句子:当这些精疲力竭的勇士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2)体会重点词语:精疲力竭(为什么他们会“精疲力竭”?) 气喘吁吁(救援队长“气喘吁吁”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齐读
△第4小节中
(1)重点句子: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的依靠哇!”
(2)体会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理解词语,联系前面的“16岁”说明什么?) 哀求(近义词理解词语:恳求。作为母亲为什么要哀求自己的孩子?)
(3)母亲为什么恳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救援?(体会“音讯全无、、依靠”)
(4)指导朗读(尤其读好汉斯的母亲的话,读出绝望、哀求的语气)
△第5小节中
(1)重点句子:“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2)体会重点词语:必须(明明是“志愿救援队”,为什么汉斯要说“必须”去?)
(3)尝试体会汉斯的心情,补充句子: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样就 。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汉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坚定)谁来扮演懂事的汉斯,读出他坚定的信念?(个别读、小组赛读)
△第6小节中
(1)重点句子: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2)体会重点词语:终于(感受救援过程的艰辛、不容易)
(3)你们知道为什么汉斯要把手围成筒状来喊吗?做做动作,你就能知道!(学生做动作朗读汉斯的话)原来,用手围成筒状,能够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当时救援船距离村子比较远,汉斯想要让担心自己的母亲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所以把手围成了筒状。
(4)指导朗读:谁知道汉斯说的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激动)来扮演一下激动而兴奋的汉斯吧!(男女生赛读)
(5)出示句子: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①齐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③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呀,这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她无时不刻地担心着能够依靠的儿子,真害怕他会遇难!
④想象说话:汉斯的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汉斯的母亲会做些什么,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⑤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三、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
2、听写句子:我必须去。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3、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援、营、搏、依、靠”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感受)
2、师:是呀,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的汉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8课
语文考试教案篇6
一、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竭泽而渔”于历史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意为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想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1)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2)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3)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七单元的练习。
2、将成语补充完整
微波( )()
有()一( )
大洋()()
()梁( )栋
古( )古( )
不落()()
()()龙蛇
曲高( )()
( )( )白雪
不同()( )
别()一()
不解()()
( )()天日
()()金星
一反( )()
为( )()为
( )去( )来
不再( )()
()()私语
()()有神
无( )()对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 比喻朋友间友谊深厚;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 ,又表现了他 和 ,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 ,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 ,使的表达更 、感情更 。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 。
语文考试教案篇7
一、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复习内容 :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 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 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 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第四单元:
正确认读4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第七单元;
1、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含单元的处处留心,口语交际,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物人物的内心情感的精神,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